当互联网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

4日中午,网上流传出拼多多在知乎上的一则回复,再次引爆舆论。在知乎话题“如何看待网传拼多多员工加班后猝死一事?拼多多需要承担哪些责任?”话题下,一个拼多多已认证的官方账号回复:“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这一回复同样很快被删除。

4日下午,拼多多就此事做出回应,表示公司同事一直陪伴家属,遵父母意愿,该员工于1月3日火化,公司也不对外发公告。“恳请各位关心张*霏的朋友和公众,不要相信各种网传截图和所谓的“拼多多回应”。

不过,“知乎小管家”在傍晚时发文称,网传拼多多在知乎上的回应,确实是由知乎认证账号“拼多多”创建、并在不到一分钟后自行删除。

除了这一段简短的回应之外,关于该员工具体的身体情况、工作强度等无法考究。参考《财新》提供的消息,该名女性员工凌晨下班为正常工作时间,新疆作息凌晨一点大约相当于北京时间十一点。卖菜业务员工多为晚间上班。

猝死、大小周、996:当互联网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

抛开这一无法定性的个案不谈,互联网企业工作节奏过快、压力过大,导致员工健康受损、甚至猝死,这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

仅看近五年时间,相关事件就不胜枚举。2015年底,一名腾讯游戏员工猝死,事后其同事发布请愿信,呼吁高层领导重视员工过度加班现象。2016年,前阿里DT总监猝死,天涯副主编猝死,在对他们的评价中,也高频出现“工作拼”、“经常熬夜加班”等形容。近几年,依旧不时出现员工猝死新闻,涉及企业包括途牛、华为、商汤等。

阴影不仅笼罩着“打工人”,作为老板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在健康、生死面前也一概平等。2016年,春雨医生创始人因心梗猝死;2018年,互联网健康险服务平台大特保创始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去世。

一系列互联网创始人的骤然退场,引发了对互联网创业者心理状态、健康状态的更多关注。

很难直接讲明,上述事件的发生,与他们互联网员工、创业者的身份是否有着直接的因果关联。但一个不可否认的趋势是,互联网对员工时间的挤占、对员工身体与心理造成的负担,已经成为互联网“造富”光环之下的灰暗一面。

此前,关于工作压力过大、员工不堪重负的情况,更多出现在制造业。富士康自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11月5日连续发生14起跳楼事件,招致全社会的口诛笔伐,也让各行各业不断反思富士康的工作模式。

但似乎,十年过去,被捧上神坛的互联网大厂们已经忘记了曾经惨痛的教训。

互联网人的工作时间正在不断延长。首先,“996”正在取代8小时工作制。去年3月,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程序员们联合抵制互联网“996”工作制。不过,程序员们获得的来自大佬的明确回应,只有马云所说的,“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但“996是修来的福报”。

此外,“大小周”也正在取代“双休”制度。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快手在日前召开全员会,宣布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启全员大小周,即大周工作六天、小周工作五天。更早之前,也有在脉脉上的匿名爆料称,拼多多有“超级大小周”制度,即大周工作七天、小周工作六天,以此计算,一个月仅有两天休息时间。

即便工作如此努力,互联网人还面临着对前途的焦虑。35岁之后,还没有晋升为高管的员工将被淘汰,这已然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互联网似乎只属于年轻人,这背后的一个逻辑似乎是,高强度、高节奏的工作,只有年轻的身体才能够胜任。

种种现象指向一个趋势,互联网正在走向劳动密集型产业。

不仅是大家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大厂的人数也正变得越来越多。截至2019年末,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人数超过10万人,截至2020三季度末,腾讯的员工人数超过7.7万人。2020年初,字节跳动就宣布员工人数会达到10万人。

近两年,互联网企业市值疯涨,腾讯市值突破五万亿港元,美团逼近2万亿港元,拼多多总市值也已超过2000亿美元。但这背后推动增长的,似乎包含着更多的劳动力与更长的工作时间。

这已然违背了互联网的初心。

知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曾经总结说,互联网强大的原因在于其具备四个效应,梅特卡夫效应、双边市场效应、传统经济中的规模效应和传统经济中的协同效应。基于这四个效应,互联网能够制造出非常难得的收益递增现象。通俗来讲,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通过创新,将效率与收益放大。

讲究“效率”的互联网也开始依赖于人力堆砌时,其与制造业的本质区别似乎逐渐被磨平。

当然,话说回来,“互联网”、“996”、“大小周”,都是个人对工作、生活的一种选择。“你选择安逸的日子,就要承受安逸带来的后果”,只是打工人选择的余地,确实不多了。

 

作者:婷婷;微信公众号:深响

本文作者 @深响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