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起步的共享汽车能吃到风口上的肥肉吗?
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细分领域,就是以共享闲置物品、时间等为主的共享经济。在将O2O这一“前浪”风口拍死在沙滩上之后,共享经济就展现出一枝独秀的势头。滴滴、Airbnb、摩拜等共享经济项目不断以天价融资、高估值、庞大用户数量等,以强有力的事实将共享经济的魅力显露出来。在看到共享经济这么火爆之后,自然有创业者想来赶一下风口,试图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共享汽车就是创业者切入共享经济的一个新突破口,目前在北上广深,乃至马鞍山等城市都有共享汽车的身影出现。作为一种新的共享经济项目,共享汽车能享受到风口上的红利吗?还是说共享汽车因为自身形式太“重”,并不容易真正快速复制开来?
花样繁多共享汽车刚刚启程
出于用户接受度、消费能力、基础设施便利度等多重因素考虑,目前共享汽车项目一般都是设立在一线大城市。而在具体车型上,主要是以小型车和电动汽车为主。其中奔驰smart这一具有小资情调的车型成为共享汽车的主力,能够很容易被用户接受。其他车型则是国产电动汽车,后期使用成本较低。
具体来看,共享汽车与共享单车等使用流程相似。在下载相应APP并注册后,用手机定位在附近找到共享汽车并使用,而在使用之后还需要把车停到指定网点或任意正规停车场。一般来说,押金在数百元至千元左右,还会根据时长和里程进行收费。因为是在推广期,在使用各类名目的优惠券之后,价格要比打出租车要低。
当然,这一套路其实是共享经济惯常使用的,此前网约车、共享单车等走的都是同样的先期补贴路线。而目前共享汽车还比较受欢迎,经常是一车难求,不过也和汽车数量较少有很大关系,供不应求自然会造成火爆态势。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未来共享汽车普及的话,价格上扬是肯定的。
潜在问题不可忽视共享汽车头悬利刃
虽然共享汽车看起来有很多优点,比如能够让用户随时取/停车,增加出行范围;进一步降低购车花费的同时,满足开车通行需求;共享汽车资源,降低拥堵……但这一新生事物却也存在诸多潜在问题,可谓头悬利刃。
从共享汽车的模式上看,主要是创业企业提供汽车去租给用户。也就是说,先决条件必须是创业企业有多辆汽车。这就注定共享汽车的模式非常“重”,先期投入非常大,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复制。共享单车以自行车为核心资源,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就融资数亿、十数亿去购买自行车供用户使用,那么共享汽车的创业企业该融资多少以满足用户需求?
此外,在实际运营中,共享汽车也面临诸多潜在问题。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开车容易停车难,毕竟不收费的公共停车位实在是太少了。目前共享汽车企业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在网点取车、停车不收停车费,而在非网点区域停车,就需要下一位用户支付停车费,随后企业再以优惠券等形式予以补偿。在目前汽车数量较少,供不应求的时候这样的策略尚可,随着数量的增加,停车费必然也水涨船高,到时候企业还能解决这一沉重负担吗?
而且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共享汽车是否具有路权、责任的划分、用户人才财产及时间的损失等,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但就目前来看,这些问题却被刻意忽略。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的共享汽车,如果还是走网约车先抢占市场,再被监管钳制的老路,实在是没有意义。
站在风口上但肥肉不容易吃得到
共享汽车的出现,其实就是创业者想趁着共享经济的风口,强行杀入其中的产物。但与其他共享经济项目相比,共享汽车的劣势太多。不管是模式太“重”、监管问题,还是停车的繁琐、交通问题的潜在可能性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共享汽车真正成功。
So,想借东风扶摇直上九万里真没那么简单。共享经济的肥肉人人都想吃,但并不是任何项目都能成功的。趁现在还没血亏,一些小的共享汽车创业企业还是见好就收吧。(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共享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