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中国未来三十年趋势!从现在开始,所有生意都值得再做一遍!
2017-04-20
其实很多成功和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被大趋势给决定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
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在过去十年买了房的人也基本都赚了!
那么未来呢?只有了解中国未来的大趋势,我们才能赚大钱!十八大之后,经过两年的试水,未来三年五年,乃至三十年,中国将会是什么变化?在此后的三十年里,我们习以为常的发展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未来的三十年是一个“大立”的时代,将会带来“三个重建”。
第一、重建秩序
前三十年“大破”,后三十年“大立”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总共三十多年的过程。前三十年,可以说叫“大破”,破掉了许多传统的东西。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发展就是硬道理。国家鼓励的是敢冲、敢想、敢变。
中国仍存在相信“法不责众”、“一俊遮百丑”、“灵活变通”的观念,这些惯性思维都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在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之下,很多投机者都成了高官或富翁。
如今,这样的潜规则已经行不通了,“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来。为了破解这种潜规则,需要重建规则和秩序,所以这次的反腐是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可以说是要彻底的连根拔起。
第二、重建道德
重建道德,也就是重建文化
中国几千年出现的问题,要想找到长治久安的道路,既要向西方学习,更要去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我们很多优秀的东西都丢掉了,而如果没有道德、操守、文化、诚信,它将使很多人都变成了经济动物,一切都是钱为大。
从现在开始五到十年,最重要的肯定是“信用”。没有信用,将会寸步难行。不讲信用的代价将会越来越承受不起。
现在我们迫切地需要重建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都已经开始反哺民间。
重建道德,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大家都将会经历。
第三、重建生态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逃不过三个阶段:第一是原始生态;第二是破坏生态;第三阶段是重建生态。
英国伦敦100年前还被称为雾都,现在只要不下雨都是蓝天。日本用了30年来整治环境,在东京街头走了两个小时,你会感觉环境非常好,见不到一点垃圾。所以,谋求发展不要只看当下,要看长远,以重建生态为方向,引领产业走向高端。不管做旅游、农业还是科技,思路都应该是一样的,往后凡是企业做跟生态有关联的产业,都大有希望。所以,我们现在不要过度追求发展速度,企业要实打实的去经营,努力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三十年,金矿在哪里?
前三十年如果说是“平台为王”,那后三十年肯定是“内容为王”。
前三十年,很多发了财的老板都是靠跑马圈地,抢占资源。做煤矿的企业抢占资源,现在能源价格下降了,全部套死在里面;房地产企业也是如此,原来我们做地产的时候,一百亩就了不得了,现在动辄上万亩,很多企业也套死在里面。以前追求速度,很多做房地产和城市运营的,大多是在玩概念和炒作,很少有人下功夫去完善它,真正去做内容。
下一个三十年是“内容为王”,“平台”因“内容”而产生价值。
做健康产业的企业,做的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生命疗养仪器,但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以前企业考虑的是做规模和速度,现在更应该把内容做实,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很多房地产商已经低下高贵的头,倒过来找做具有养老产业内容的产业合作。下一步将出现一种现象,会做内容的企业将变得奇货可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今天的中国平台过剩,内容匮乏。所以下一个三十年从“平台为王”到“内容为王”。做服务行业、做餐饮、做保健养老产业的,未来都会找到发展空间。
前三十年重点在“吃、住、行”;
后三十年重点将会在“游、养、娱”
过去三十年经济粗放式发展,属于吃饱的阶段。“吃”指的是饮食方面,前三十年,一个娃哈哈就能让宗庆后成为中国首富,卖饮料、食品就能有很大的发展。
“住”,中国十多年来一半以上的首富都是做房地产的,未来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打折,甚至血本无归,只会盖房子、卖房子是走不通的。
“行”,指的是汽车,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汽车销售量连续几年都是全球第一,结果到处堵车,造成城市环境恶劣。现在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下一步可能会有很多有钱但是注重环保的人会选择高铁出行、环保出行。
未来三十年企业的机会在哪里呢?
第一是“游”
“游”就是提高生活品质,走出去游玩、游乐、旅居。旅游不是说收门票就完了,现在中国的旅游还是“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旅游休闲度假市场已经出现井喷式增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休闲市场。
第二是“养”
“养”是养老、养生、养心和养子。这对公众而言,是个巨大的刚需。尤其是教育行业,孟母为什么三迁?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孔子家语》里有这么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今后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将是一个重点,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第三是“娱”
“娱”就是娱乐,更宽泛地说是文化产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娱”包括手游、电游、体育产业、文旅产业。前两天,王健林花了几十亿打造汉秀乐园。他为什么敢砸这个钱?因为他知道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宋城的老板黄巧灵,15年前创建宋城,刚开始晚上没客人,为了吸引客人,就打造了一台戏,叫《宋城千古情》。大约八年前,忽然出现一个变化,很多人为了看这台戏,白天不来宋城,反而晚上来。黄巧灵发现这个变化之后,就把重心放在了这台戏的打造上。黄巧灵说,到现在打造了三台戏,一台戏三千多观众,凭这台戏就可以上市。
这就是中国正在出现的变化:很多人开始把配菜当作主菜,在这背后,正是从“平台为王”到“内容为王”的转变。把产业玩出来,特别是随着新生代成长起来,好多新玩法的出现,都意味着巨大的金矿。
未来财富如何增值?
加大资产的杠杆效应
简单算一下,如果每年的资产增长在10%,刚刚对得起这个时代。
任何一个单一的理财产品都难以给到你这个收益,所以一定是复合式、组合式的资产投资,要保持比较激进的杠杆资产。全世界现在都在大规模地印钱,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
日本过去三年里面,货币发行量增加了一倍。现在全球处在通货紧缩时期,所以从财富安全性的角度来讲,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把钱都花出去,不管买什么都是对的。要保持相对激进的理财的态度,才可以保证人民币的保值。
股权投资+投资创业者
投什么呢?从最激进的角度,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投资的是两方面。一个是投好的企业,第二是投好的人。
现在新三板3200家公司,两年之内我认为会超过六千家到一万家。现在中国每年的基金信托债券业务大规模发展,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创业公司。
政府提出了全民创业,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要去投好的企业。所以,股权投资是赢得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重要的手段。
第二是投“好的人”,“好的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我们。二十年前的年轻人,都是今天的80后、90后,你要找到那些好的人,可能是你的孩子,可能是你的下属,也可能是马路上的小伙子,对金钱渴望的人。找到他们,把钱投给他们。
那么像60后、70后出来的朋友们,未来对于商业世界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
是拿着我们上半场赚的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把钱放在中国市场,全球市场,支持年轻的企业和年轻的人。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下半场的建设。这是第二个策略。
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和优质的不动产投资
前面的一半资产做一些非常激进的措施,另一部分应该拿出来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
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很多有人到美国去买房子,或者去欧洲买一个商铺,而真正的全球化资产配置应该是交给专业公司打理的过程。
要安排一些对冲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是买房子、买商铺那么简单,这是全球性的一个资产配置,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接下来就是优质的不动产投资。过去十几年,你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买的房子都是对的,但是在今天,我们谁也不敢想这句话。一个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购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首先要考虑这个城市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它的人口是流出的还是流入;
第二,这个城市过去几年的工业产值是增长还是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是怎么调整的;
第三,这个城市过去几年和未来几年,土地出售是不是理性的,库存量是多少,也要考虑;
第四,这个城市政府施政效率是高还是低,公共配套到底怎么样。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才可以决定,未来几年这个城市的房子是涨还是跌,能够买还是不能够买。
今天买房子不能闭着眼睛买,要睁得非常大才可以买到好房子,好的不动产还是值得珍藏和配置的。
要投资两个东西,自身健康和精神消费
我们要去看好的电影,去旅行,要读书和看好的歌剧,我们要知道全世界人类文明到今天的很多成果,要用金钱和时间去交换它们。我们不应该只是天天忙着赚钱。
只有投资这两项以后,我们才能真正跻身中产阶层。
未来的生意怎么做?
首先,中国传统商业正在迎来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大洗牌。我们正在目睹到的是:商场、超市、零售,作为传统商业的三大支柱,如今步履维艰,很多品牌如履薄冰,甚至九死一生。
从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到万达百货;从沃尔玛、家乐福到乐购;从美邦、达芙妮、到百丽,甚至麦当劳、湘鄂情、俏江南等餐饮品牌,还有很多家装、卫浴品牌,几乎都遭遇了业绩下滑和开始关店的悲惨命运。
就连引领新商业模式的快时尚品牌——ZARA,也关闭了它中国区最大的旗舰店(成都乐森购物中心),开店速度在放缓;H&M进入中国以来也开始首次下降;优衣库的营业利润与净利润也出现了双双下滑,2017年伊始就关闭了四家门店。这几个后起之秀也难逃这一轮大洗牌,所谓的新模式或将成为历史。
我们很有必要先把传统商业的问题先梳理一遍:
传统商业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有难以承受之重
对于生产商(工厂)来说,用工成本越来越高,税率负担越来越重,而且随着出口形势的下行,很多都从出口转内销,导致国内竞争更加激烈,再加上很多工厂都是贴牌去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附加值,利润越来越低,工厂倒闭的越来越多。
对于品牌商来说,上下游三角债缠身,而且库存居高不下、电商冲击严重;利润率也急剧下降,再加上属于实体发展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这让资本市场望而生畏,于是越走路越窄。
对于百货商城来说,他们对发展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扩大营业面积、内部豪华装修的层次上,然后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规模经济效益递减。再随着品牌商的兵败如山倒,撤柜比入驻的多,倒求品牌商的反向趋势已经形成,各种装修补贴和广告补贴已经让百货业的业态成为鸡肋,商场周边街店与小型小商圈的开成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代理商来说,他们只是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受制于品牌商的各种政策,没有发言权,他们手里大量的资金已堆积成货,各种新模式、新想法、新技术因无法与品牌商的整体战略规划同步也屡屡搁浅,可谓进退两难。
对于终端店来说,房租和百货商场的扣点居高不下,打折促销已经成销售必行之道,有折有卖,不折不卖,然后还得跟电商拼价格,在销量和利润的夹缝中左右纠结。
总之,这就是传统商业的现状:每一个环节的老板都太累、利润都太低、人才都太缺、风险都太大。老板们都觉得太乱、都不缺想法、却又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当然,一部分人开始出来折腾新概念,从020到互联网+,再到互联网思维,结果都是昙花一现,折腾了一番还是回到了原点。
其实,我们之前的创新都是概念上的创新,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身。

传统商业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追溯一下上述环节,会发现“库存”和“折扣”,是吞噬传统商业的两大黑洞。库存导致低效率,折扣导致低利率,这两者都是可以致命的,更何况叠加到了一起。
先来看看“库存”是如何产生的?如图:

这就是传统产品的通路,是一种连锁的大批发模式,每一个下游环节必须先花钱向上游环节拿货,而且每一个环节拿货的数量都是有要求的,因此产品不是卖给消费者的,而是先卖给了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了经销商,最后才卖给了消费者。
这其实是一种自上而下式的摊派做法。但是产品的销量是一定的,超出市场消化能力之外那部分产品就变成了库存,层层分布在各个环节手里。
那么,“折扣”是怎么产生的呢?
库存导致了资金回流与周期问题,各级为了甩掉自己手里的库存,总会尽可能的给到下级更低的折扣。因此,降价是传统商业最原始的诉求。
再比如,做大的代理商会拿渠道来威胁厂家,你必须降低折扣(比如按3.5折供货)我才继续拿货,而做得半死不活的代理商,你不给他降低折扣就马上关门了。
这种逻辑传导到产品的价格上就导致价格战,有折有卖,不折不卖,你低我更低。
而厂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在降低折扣的同时,抬高了产品的标价(吊牌价),但是标价远远高于成交价,因此整个市场完全陷入了没有章法的局面,混乱不堪。最重要的是:品牌价值也开始贬值。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国内的品牌,诸如李宁、美特斯邦威等等好像一年四季都在打折……于是很多品牌积累多年的形象被“折扣”一招打败。

这就是大批发时代的商品通路模式,已经濒临崩溃。
打响商业革命第一枪的就是电子商务,因为电商没有渠道挤压,实体店7折、8折可以出售的,它们能5折、6折就出售。
品牌商一看这样下去就乱了,于是那些依靠实体店的品牌商,开始压制电商的发展,坚决杜绝网销。
然而此时商业的逻辑已经被互联网改写了,硬堵不如疏导,排挤不如利用。可惜很多品牌商都是被革命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破除层层盘剥,消灭层层障碍
未来的商品应该直接从品牌商手里卖给消费者,然后从工厂到经销商等各个环节再来分配自己的利润,这里没有供货价,也没有供货折扣,而是由品牌商根据库存的仓位,统一制定零售成交价。
这就要求品牌商对终端零售必须有定价权、管理权,而以前的连锁经营模式诸如:直营、加盟、托管、联营,或者在此基础上的改良模式:保毛利模式、反保底模式、成本+利润模式,都做不到这一步。
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未来要实现同款同价,破除层层批发,就要做到直营店、加盟店和线上店的“三店合一”模式,而三店合一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将加盟店直营化?
加盟店直营的核心在于,将终端(实体)店的资产和跟品价值联动起来。
其实在实体店经营过程中,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零售流水的价值。
什么是资产?能“确权”的部份才能称得上资产。一个门店有什么东西可以“确权”呢?首先,门店的所有权是房东的;门店的经营权是承租人的。此外,门店还有一项资产,是收益权。收益权就是一个门店的营业流水。
把门店的收益权变成资产的唯一路径就是“资产证券化”。所谓门店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就是把现有的门店收益权份额化以后,让投资人投资,投资人只要参与门店的投资,就可以分取门店的收益权分配的部分收益,最典型的就是海澜之家的模式。
因此,这就发挥了金融的杠杆作用,将实体店的收益权盘活。
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其它行业。未来,每一个行业都必须发挥金融的作用。因为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我们把信用价值利用出来之后,产品流通的速率就会大大提高。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加盟店,我们只需利用加盟商上缴的保证金作为担保,形成现金与债权的双授信,实现加盟商第一家店投入后,就可以借助银行的循环授权获得后续门店的投入资金。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解决产品本身的附加值问题,那就是文化的力量,以及电商所能解决的生产资金先回笼和用户锁定的问题。
这就是未来的商业通路,也可以成为零售业的四个现代化:
01 直营店资产证券化:将所有门店零售额进行资产打包后,通过各大交易平台进行发售,实现投资份额的流转交易;
02 加盟店金融化:利用担保资金和债券的双授信不断往前开店。
03 产品差异化:利用文化与跨界的软资产元素,解决产品同质化与文化附加值不足的问题,展开差异化竞争;
04 电商众筹化:以电商平台为众筹路径,可以在平台充值消费,这就回笼了产品生产资金,并形成流量入口,还能在三至五年内有效的锁定电商平台的消费用户。

那么,如何布局一个品牌的“商品通路”呢?
首先,将所有门店零售总额的50%进行打包销售,一次性拿回投资款。
其次,利用手中的投资款和加盟店的担保资金,将加盟店收归成直营店,并反承包给加盟商,将所有门店直营化,称为合作直营。
2017年将是整个实体店(终端)最苦难的一年,也是最适合抄底收购的时机,我们可以在此时完成终端店的布局,同时为所有的单一门店配备网店、微店,进行三店合一的配套。
紧接着,每年可以打造些爆款,借助于文化和影视的大宣传窗口,通过明星的粉丝效应引导爆款的产生并增加产品的厚度。
这就使各终端门店和总公司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了“总公司——分公司”的关系,每个门店按照分公司的标准进行打造和财务处理,于是门店是大家一起合作的,管理机制完全按直营体系进行,品牌商统一定价、统一管理、统一调控货品,然后与加盟商一同分享利润。
此时商业的两大致命问题“价格战”和“库存”也消失了。
1、库存的消失。每家终端店根据销售情况来配货,货物销售情况每日通过云仓储系统自动记录,总部根据月度或者年度的汇总数据及时进行商品生产配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终端库存。
2、折扣的消失。不管是网店、实体店还是微店,都一个价,这就从源头杜绝串货行为,所有产品按以往销售情况划分为畅销款,平销款和滞销款来处理,畅销款按原价卖,平销款按活动价卖,滞留款按处理价卖,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价格的公正合理。
这就是零售的四个现代化,也是未来的“商品通路”。是一种更加高效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把大家从松散的对接,变成一个紧密的衔接,反应会更快、摩擦会更少,协作更加高效。
从投入和产出比方面来讲,四个现代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发现,未来公司做大的秘密只有一个,就是:平台化。
平台化的本质就是商业从“竞争”时代跨入到“大协作”时代。
因此,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有人悲观,有人奋起。
悲观的人认为中国开始做什么都不赚钱,因为所有商业逻辑都被推倒。
奋起的人看到了商业重组的希望,认为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从头再做一遍!
所谓“无破则不立”,“危机”二字的真正含义是“危险+机会”。
商业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
来源:理财中国(mlicai)综合王志纲工作室、水木然(smr669)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门店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