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焦虑,30+的产品人,有几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焦虑与生俱来,且无法忽视

焦虑症状,人类与生俱来对身边事态的担忧,一直都存在。从我们开始经事起,就一直在与焦虑并存,学习焦虑、职业焦虑、生活焦虑、外貌焦虑、物质焦虑等等。

但是如今,在互联网快节奏下又被过度放大,像打了激素,迅速膨胀,整得人心浮肿。

对于我们普通打工人来说,常见的、已经司空见惯的焦虑现象:

  • 身边人的谈论攀比,总说“看人某某某年纪轻轻就很成功,你呢?”;
  • 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夸大宣传:轻松完成职业逆袭,初级秒变高级不是梦;
  • 听说某某某进入某个行业学了某种技术,轻松摆脱职业危机,而自己…;
  • 看别人做了某个职业,回到老家成了村里的骄傲,而自己…;
  • 某某某找了个帅气多金/年轻貌美的对象,可他/她看起来也一般啊,为什么自己没这运气…;
  • ……

还有很多,总的来说,焦虑主要来自于对比。每当自己跟别人进行对比后有了一定差距,且发现自己实力无法快速追赶时,焦虑就来了。

二、焦虑被放大,变成了生意

焦虑来自人性的弱点,想要探究人性的弱点,就需要用“马斯洛诉求理论”来看。从最底层的生存需求,到最顶部的自我实现,每个阶段的每一类人,总会有一些差距,因此那些聪明的商家,也总能发现通过解决焦虑带来价值的切入点。

  1. 生理需求:需要喝更干净的水、吃更健康、有机的食物、呼吸更加健康的空气,否则就会缩短人们的生命周期;
  2. 安全需求:需要一套大房子、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更加隐私的个人网络空间、自己的男女朋友忠诚不二,否则人们会没有安全感;
  3. 社交需求:需要更多的朋友、更多的认同感、更多的对外展示,否则人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仿佛被这个社会在区隔;
  4. 尊重需求:需要被人尊重,不能让别人无视自己、不能被别人小看、蔑视,否则人们会觉得别人不尊重他,仿佛每个人对他都有满满的恶意;
  5. 自我实现:需要自我认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甘心躺平成为一个普通人,否则人们会自己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没用、是个失败者;

看到没?只要有对比,只要有更多期望,且当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和满足,就会有焦虑。

本来单单是个人焦虑也还好,可能吐槽后很快就把焦虑一扫而光。但是,在现如今高密度的社交环境下,焦虑很容易被发现,焦虑现象也很容易被放大,甚至变成了生意。

做生意的本质,是发现用户痛点、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从而提供用户价值换取企业价值。用户的焦虑又往往会在人性弱点的暴露下显示出来。恰好我们也常常迫切于想办法减轻焦虑,甚至消除焦虑,让自己无事一身轻。

面对这类庞大的“商机”,那些“有利可图的商家”就可以推出:速成、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互联网营销手段,不断地影响我们。

结果是,通过这些解决方案,也确实提供了一部分用户价值,职业转型成功、相亲成功、考研成功等等,对应的,这些商家们也因此获利。

一切都看起来存在即合理,毕竟,早期ToC企业创业的需求源头,也往往来自于用户想要解决焦虑的痛点。

三、缓解焦虑,有几点建议

有人贩卖焦虑,就有人花钱解决焦虑。但焦虑无法被彻底解决,只能减轻症状,所以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与焦虑并存,毕竟大多数时候,适当的焦虑可以促使人更加进步。

笔者刚过而立之年,正式步入30+,每当看到身边优秀的产品同行的动态,都会因为自己起点低、入行晚而感到焦虑。不过最近在不断地与工作、生活的磨合,和尝试缓解焦虑过程中,也总结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1. 转移注意力

当感到焦虑时,可以通过看书、冥想、思考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不要过度思考应该怎么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是要找机会跳出来想“这个问题是一个真的问题吗?”

步入30+,大多数职场人可能会面临约定俗成的”35岁危机“,但是认真想想,真正的危机真的只是年龄吗?或许在35岁后,缺少真正的经验价值、性价比低、思维落后才是危机,所以当下的目标就是提升产品职业能力、不过高追求薪资泡沫、提升产品全局和业务思维才是更好的办法;

毕竟大部分企业都不会拒绝既有经验能力,薪资也刚好在预算内的候选人吧。即使将来不打算继续做打工人,有了更高的眼界和能力,创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2. 保持乐观

适当焦虑使人进步,所以也不用太抗拒焦虑。问题总会解决,即使当下没有想到办法,但给点时间,事情总会往好的方向转变;

当你接手负责一个看起来不太有前途的业务线时,正好还给定了绩效目标考核,你会怎么办?果断放弃“弃暗投明”?,还是冷静分析、拆解目标、尽自己所能去改善?两种态度,两种结果,最后的收获也会截然不同;

在越来越精细化的职业发展上,能为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更多难题,在逆境中发展,是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的途径之一。产品经理最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面临窘境,短期内还是要保持乐观,解决的问题越多,工作思路也会越来越开拓。

3. 多沟通,少对比

焦虑的源头是对比,所以减少对自己无益的对比就能帮助我们减轻焦虑。最近发现身边同龄人都已经在职业发展上风风火火、立著出书、上市分红、开课扬名…但是如果一味的对比结果,只会浪费时间甚至自我怀疑。

所以,忽略它,转身与身边优秀的聊一聊,多关注学习别人的成长思路,而不是成功结果。因为每个人起点不同,基本素养、眼界格局都不同,他们最终的选择的路也未必适合自己。

4. 学会发现优势

通过减少对自己无益的对比,然后试着将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劣势,结合当下要做的事去作比较,想想在这件事情上谁才是胜者。也就是说,不要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

专注于补短板,可能会导致平庸,发挥优势能让自己更有亮点。设计转型的产品经理,可能在面向C端用户、前端体验类产品更有优势;技术背景转型的产品经理,更擅长B端复杂业务架构、平台型产品;市场营销背景类转型的产品经理,可能更擅长营销增长方向产品岗位。

学会发现优势,善于利用优势,就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发展“捷径”。

5. 适当妥协

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设定一个长期目标,然后学会拥抱变化,短期内的不确定性往往有更合适的机会,要学会曲线救国;

如果你的职业生涯目标是进大厂,但眼前机会不大,那么目前环境下,有以下几种途径可供参考:

  • 继续做好垂直领域,成为相关领域业务专家,大厂工作通常情况下分工较明确,各自在擅长领域发挥优势,更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
  • 如果学历受限,也可以选择做一名互联网大厂外包,“曲线救国”、谦虚好学,争取早日内部转正或外部跳槽转正;
  • 呃,或者做个更有挑战的事,当网红明星,入驻大厂做市场运营品牌代言人?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路径和效果,视个人条件而定。目标太高,就需要适当降低预期,做到善于知足而不满足于现状,如果一个高的预期短时间无法实现,那就拆成几个小目标。

6. 多跟自己“较劲”

当发现跟别人的差距较大时,就不适合总是盯着别人的脚步、按照别人的结果来评估差距了。这时应该静下心来,多关注自己当前的进步与自己上一个阶段比较如何,产品方法论更加系统了?还是产品管理能力更强了?

每个人的时区确实都不一样,起点不同,方法不同,加速方式不同,路况也不同。但最重要的是,一旦决定上路了,就不要轻易放弃目标,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里程碑。

四、对待焦虑,我们需要更加主动

焦虑无处不在,源于我们自身,但在加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增长蔓延。无法清除,也无法忽视。

当我们习惯处于被动解决的状态,过度关注对比后的差距,就会带来更多的焦虑,甚至陷入无穷自责:同一所大学毕业,学的同一种技能,同样做产品,那为什么别人就可以,自己就不行?

短期内我们可以去购买那些解决焦虑、能提供焦虑解决方案的速成方法,帮助我们短期内提升自身能力和安全感。

但更重要且长期有价值的是,从现在开始,做好当下的事情,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当选择让焦虑并存,发挥自身优势去寻找破局,促使我们积极向上。

#作者#

王曙,微信公众号:产品科代表。通俗产品人,分享独树一帜的产品思维、职业经验。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