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设计流程中巧妙运用设计思维!

要点:

  • 设计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设计思维中,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清楚你在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面对某个问题,不是马上去解决问题,而是先找到我们的关键目标是什么,跳出思维框架。
  • 一是思考并衍生出很多很多新的点子(即「发散思维」);二是集中后聚焦于单个需求、功能或是潜在解决方案(即「收敛思维」)。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一、背景

设计思维以其各种形式和大小被多次证明是商业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设计为主导”的公司已被证明在竞争中表现出色。看看设计管理学院的这张图表(设计价值指数的图表):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二、概念

设计思维过程涉及将具有不同观点、能力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始于你通过头脑风暴、研究等方式汇集所有资源,然后缩小范围以解决一个可以在特定时间范围内解决的问题。然后,你通过在将其落实到现实世界之前对其进行测试来执行此创新解决方案。

(1)设计思维微观周期「发散思维」

IDEO设计创新公司最初把微观周期定义为五个简单步骤(理解、观察并分析、可视化、评估并优化、实践),以便通过第二代获得新的想法。再好的想法如果没有经过市场的历练也是空谈。在后面对此展开细化阶段(理解、观察、定义视角、构思、原型、测试)。

(2)设计思维宏观周期「收敛思维」

首要任务是理解问题所在,并具体勾勒出解决方案的愿景。要达到此需要迭代进行好多轮微观周期。

三、设计思维微观周期 6 步骤

这些步骤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框架,用于设计商业上可行性、技术上可取性、用户可欲性的创新解决方案。参考:以人为本设计的三个镜头:用户可欲性、技术可取性、商业可行性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理解:出发点不是要达到某一个目标,而是某个人物有一些需求或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一旦识别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适当定义问题陈述。可以借助两类问题延展(借助“为什么”)或是缩小(借助“如何”)创新框架的范围。

理解背景:谁是目标客户群?为什么用户认为需要一个解决方案》用户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产品生命周期的时间跨度?结果会用于何地(环境、媒体、地点、国家)?如何执行(技能、预算、商业模式、上市)解决方案?

『通过用研方法调查和统计(数据、问卷收集),找到和用户更相关的关键词。』

观察:来自不同领域/视角的用户进行工作坊形式以定性观察为主。记录主要通过电子板、愿景板、照片日记故事、思维导图、情绪图片等,可以帮助建立起同理心。

『研究活动可以包括焦点小组、访谈和现实生活中的观察。』

定义视角:借鉴、解释并衡量所有发现。促进者鼓励所有成员谈谈他们的经历,目标则是建立起一个共同的语言基础。在讲述过程中描述当时的反应和情绪,收集的所有信息和见解,进一步发展或修改人物角色。

『这些见解会总结在移情图、角色和用户旅程等文档中。』

构思:头脑风暴和草图创作是这个阶段最为常用的。目标是产出尽可能多不同的概念,然后把它们可视化。(构思阶段与原型和测试两个阶段紧密连接)。这个阶段主要一步步迭代增加创意,举例来说,可以针对关键功能进行头脑风暴,也可以结合其他行业或情况进行基准分析,又或是刻意忽略实际情况而结合最好及最坏想法的“黑马”。一个忽略所有限制因素的超前原型也能够激发想法。

『通常,想法是在便利贴、思维导图或流程图中捕捉到的。』

原型:应该尽早把想法做出成形的东西,然后找潜在的用户进行测试。通过得到反馈来改善想法和原型。

『原型可以是纸质草图、故事板、模型或其他概念证明。』

参考:做MVP必懂观念+验证MVP的攻略

测试:传统测试(吸取可用之处产出想法)外,数字化驱动时代下,可以利用数字化方式短时间测试大量用户。根据发现,更新人物角色或者其他文件。「复盘」有助于发现新的可能,这些会导向更好的解决方案或是提升整个过程。

『测试阶段的学习可以记录在演示文稿、报告甚至信息图表中,帮助团队在未来回忆这些学习。』

四、设计思维宏观周期7步骤

宏观周期从一些发散的特性开始(如下图步骤1-5),当问题简单或是对市场和问题都有全面了解时,团队会快速过渡到受压区(步骤6)。接着将电子或解决方案的愿景具象化为可视的原型,进行测试后若得到大部分正向反馈,那么后续第二代中再进一步具体展开(步骤7)。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步骤1:『通过头脑风暴(20mins)产生初始的想法』

有助于团队互相了解学习想法,同时接近应该处理的任务。关键问题:哪些点子是最自然想到的?哪些解决方案是受他人追捧的?我们可以做哪些不同的事情?我们对问题陈述的理解都一样吗?

步骤二:『挖掘对用户来说必需的关键功能(1-2hs)』

激励团队让大家定义这些关键功能,然后基于关键用户所处情境对他们进行排序。关键问题:哪些功能是强制需要的?哪些体验对于用户来说是绝对必需的?这些功能和体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步骤三:『从其他行业或经历中找到基准线(30mins脑暴、30mins找基准线、30mins进行聚类并组合点子)』

可以帮助团队跳出框架思考,同时将一些点子应用于解决方案。将一些行业或特定经历考虑进来时,促进者可以在头脑风暴中扩宽大家的创新框架。

①头脑风暴和问题相关的点子;

②头脑风暴行业案例或相关经历。每步挑出三个最好的点子,再结合起来促进团队再构思三个点子,有形地搭建然后找到用户测试。

关键问题:哪些概念和经历可以成功解决问题?哪些经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启发大家解决问题?其他经历和问题的关系是什么?

步骤四:『增强创造力,并从所有点子中找到那匹黑马(50mins)』

这一步可以大大增强团队的创造力,促进者会激励团队争取最大限度的成功,从而发展出一些激进的点子。接下来就是团队提升创造力并接受最大风险的时候了。关键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考过哪些极端的可能性?那些经历在可想象的范围之外?有产品和服务能够扩展价值创新吗?

步骤五:『执行理想原型,释放创意』

很多情况下团队没想出突破性的点子。所以你不得不进一步推动。建立一个理想原型(funky prototype)可以进一步提升创意。这个方法将节省时间和注意成本。

目标是发展出聚焦于收益的解决方案,暂不考虑潜在的消耗和预算限制。关键问题:哪些疯狂的点子相当酷?哪些点子你最终不得不妥协?一个临时没有计划的点子看起来怎么样?

步骤六:『用愿景原型确定愿景(2hs)』

从发散阶段到收敛阶段的过渡区就是受压区。两个阶段的转化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有经验的促进者能够及时辨认出这个时机,从而引导团队有针对性地转向收敛阶段。2hs建立愿景原型,找到3个潜在用户进行测试,并详细记录反馈。

关键问题:愿景模型有没有足够吸引潜在用户的注意,从而让他们非常想使用这套解决方案?愿景有没有给用户的预想留有足够的余地?愿景提供的价值是否令人信服?为了让体验更完美,还有什么使用户希望的?

步骤七:『一步步将愿景具象化(功能原型、成品模型、最终模型、实行计划)』

将选出来的点子进行详细阐述,并且通过迭代不断提高和扩展。建立并测试最重要的关键功能,因为它们是功能原型(最小可行性产品MVP)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关键体验而创造)。补充越来越多的元素最终形成原型。

在收敛阶段可以发展并测试单个功能或是各种不同的组合。一旦原型有了一定的成熟度,可以称它为“原型愿景画布”,就可以制定并比较不同的愿景。每完成一个单独步骤,整个原型的成熟度就上升一些。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五、以谁为中心?

团队需要多元化才能真正创新(哈佛商业评论),人们需要相互信任才能感到足够舒适,可以分享大胆的新想法。这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思维,但这是团队实现设计思维的一些愿望的最佳选择。

六、设计思维是“灵丹妙药”?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方法,它从设计师的工具包中汲取灵感,将人的需求、技术的可能性和商业成功的要求整合在一起。”

——蒂姆·布朗,IDEO 执行主席

NO!正如设计师和教育家Lee-Sean Huang所说,设计思维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一个团队决定使用设计思维,他们必须致力于一个支持开发和实施有效解决方案的迭代过程。这需要持续的实践和工作,在不同的团队中进行适合自己的迭代细化,而回报是看到人们改变的结果。

 

本文作者 @吴恬煊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