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规划毁掉你的职业生涯

本文主要是来谈谈那些所谓的职业规划是怎么让你一步步陷入误区。而这些误区,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毁了你的职业。enjoy~

–  I  –

对于初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如果去公司面试,面试官总会问你,你3到5年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这个时候,通常你的回答是?
回想当年,当我在面对面试官的问题,基本上总会拿出网上已有的标准答案来应付:

“我希望在未来的3-5年,不断学习和努力,可以从初级员工做成team leader,做到更高的位置。“

看着面试官不置可否的脸,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直到今天,当我有机会去面试其他候选人,偶尔问起他们的职业规划,得到的仍旧是一套自己用过的“标准化“答案时,我才发现,
其实,这个问题就像“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样,
我们只不过求个心安理得的“标准答案“来通过人生的又一场考试而已。
职业规划总被人看的如此重要。但是,难到从来没有人质疑过为什么我们要规划?如果要规划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谓的规划如果做不到有什么意义?
这些在长辈朋友口中通常所说的职业规划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达成更多的职业成就吗?

–  II  –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那些所谓的职业规划是怎么让你一步步陷入误区。而这些误区,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毁了你的职业。
那么,到底有哪些职业规划中的因素正在毁掉你的职业?

因素一:纸上谈兵很牛逼,落地可行很傻X

除了少数很早就知道自己人生志向的人来说,其实99%的大多数人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来确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在这个情况下盲目的做职业规划,比如设计一条从职场小白到财富自由的路显然是不靠谱又不落地的。
职业规划是找到目前问题的杠杆点和解决的方法论,而不是一股蛮劲的想当然。
两年以前,我还在某公司新媒体部门工作的时候,曾经有面过一个工作1,2年想转行做内容编辑的候选人W。W是个说话很有条理温柔安静的人,大学毕业一直在从事偏数据分析的工作。
我问她,为什么想来应聘做内容编辑?
她说,因为最公众号很火,自己平时也喜欢看看小说,码码字。之前的工作又觉得有瓶颈,所以想尝试新的挑战。
我问她,你知道我们公司的公众号内容编辑要做什么吗?
她看看我,回答到,应该就是根据每天的话题来写文章。我平时也会写点东西,你看看。
说着,就顺手把一叠打印好的文稿递给我,里面是她从大学起陆陆续续写的小散文和日记。
但问题是,我们的公众号是做美妆和健身内容的。从一些零散的散文中我怎么能看出她适合做我们的公众号编辑?而且素颜又穿着一身黑色套装来面试的W,显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面对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我问她,之前你的工作做的还不错,公司挺稳定,要转行,你准备好了吗?
W看着我,眼神努力的想表达她的坚定。
但是从她面试表现的行为来看,显然她根本没有想清楚。
作为职场新人,在最初的几年,想要不断尝试新的方向或者变化自己的职业轨迹是很正常的。
职业规划不是在一开始职业的时候就定下十几年的目标,然后按部就班的去做才叫职业规划。而是,在你每一次做出新的职业选择的时候,规划一条自己能达到舒服职业状态的成长路径,并且为这个成长路径去做一些可以落地的规划。
以W来举例,如果做内容编辑真的是她当前状态下想选择的职业路径。那么就需要去寻找一切可能来了解这个职业的发展路径和工作内容,如果没有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可以想办法用其他方法证明自己的潜力,可能是一篇针对应聘公司公众号的创作文章,可能是一系列建议的选题,可能是如何把公众号做好的策划案等等。
再结合面试过程中实际看到和了解到的工作内容和当初想象的进行匹配。我能从这份职业中得到什么?是工作技能?是平台?或者是一个开心舒服的环境等等。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要先得到这个机会。
所谓的职业规划,不是假大空,而是一条可以落地可执行的路径。

 因素二:规划只是设定目标,不是为解决问题存在

职业规划不是在你工作非常稳定的时候的臆想。做职业规划最好是在面临多种选择,问题交错复杂的时候。
人们在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或是提出质疑的时候,通常是在遇到困难,瓶颈和挫败的时候。
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会质问自己,当初我做的职业设想,是不是错了?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这个行业或者岗位?进而对下一个职业选择也充满疑惑和迷茫。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职业技能的含义说起。
通常来说,我们把职业技能分为专业技能和通识技能。专业技能一般指的是针对特定岗位的专项技能,如果你们一名娱乐新媒体小编,如何写用户喜欢看的娱乐文章,如何做好公众号排版等就是属于专业技能范畴,这些技能一般都是经过反复练习可以学习到的。
另外一种 的通识能力就不一定针对特定的岗位了。同样,如果你是一名新媒体小编,你可能获取到的通识能力也许是如何在众多繁重的任务中做好时间管理,如何在给爸爸写软广植入时候练就的沟通能力等。这些通识技能是任何时候都会跟着你的技能,他几乎可以用到每一份工作岗位上。
在面临多重选择的环境中,去梳理你自己的通识技是个解决职业选择的新角度。因为它通常会和你喜欢的职业状态相符。如果你有比较好的沟通能力,那你对跨部门沟通,对外协作类的工作状态基本不会太抗,对于下一个职业的选择,如果涉及到这样的工作范围,那么都是可以考虑的。
很多人在设定职业目标时,通常会简单的设定,我一定要到主管,总监的位置。但是,一个职业中的抬头只是达成目标的一个路径而已,并非是最终的目标。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职业目标是在专业领域内得到同行的认可,那么做到知名公司的总监位置或许可以帮你实现这个状态,但做到总监不是你的职业目标,而是路径。
还有个小建议,职业规划对新人来说,不宜思考的过于长远。职业目标的不是对未来的预判,而是针对自己的环境,对近期的预判。

因素三:追求“最好“,而不是“最适合”

盖洛普公司通过长达25年、对超过200万人进行了数据统计和调查,提出了著名的“优势理论”:只有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优势,才有可能在工作中达到持续完美的业绩表现。
盖洛普认为,一个人的优势由才干(talent)、知识和技能组成。知识和技能可以学会,而才干则不能,因为它是受人的大脑神经思维支配的、天生就具备的一种本能的行为反应。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一是出于你的本能去做,二是违背本能、很勉强的去做,哪一种情况更容易做出成绩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如此,盖洛普的调查还发现,与那些不能发挥优势的人相比,那些有机会每天都能做擅长之事的人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5倍,认为自己整体生活质量较高的可能性会高出2倍还多。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为什么有些人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总是打不起精神,还有些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埋头苦干。
别人眼中的“工作狂“,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种生活的常态。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的可以找到为之“发疯“的职业,但至少,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舒适区。在合适的环境做合适自己的活儿,才会真正意义上的出“成绩”。

–  III  –

简而言之,职业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目标,也不是长远而空洞的规划。它一定是一个可以帮你解决现在困惑,达到近期目标而所做的规划。
当你觉得没方向,发展慢,纠结自己应该往哪儿做的时候?就可以着手开始你的职业规划了。
而新青年给你职业规划的建议是:

  • 想清楚这一份职业或者下一份职业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得到什么?区分目标和路径

  • 我现在的能力和技能是不是可以达到?而这些技能和能力我预估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掌握的和达到的

  • 除了技能,这份工作还会给我带来什么其他价值?这些价值是不是符合我对于未来职业状态的实现?

  • 确认后,只做一个可以落地执行的实行计划,并完成。比如改准备简历的就去准备,改跳槽的去跳槽,该竞聘的就竞聘等等

    最后,偷偷的告诉你,2018的四分之一转眼就过去了,还不赶快行动吗?
     
    作者:裸奔新青年,微信公众号:正经裸奔新青年

关键字:职场攻略, 职业规划, 职业, 规划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