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
我一直都可以算是个理想主义的人,有一些想法、也有激情、爱折腾。但是在没有学会一些很好的思考方式之前,更多的时候也仅限于此。做事更多的是凭借着内心力量的驱动。
比如我们经常都会碰到这么一个问题,有人突然问你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或者电影。在这个问题上直接懵逼的人就不会太少。如果你再多问一点,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可能还是会有人说个大概,但是真具体把里面的内容和观点详细的阐述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观点,这个观点有什么来历,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于你的影响是什么?可能绝大多数人彻底崩掉。
我相信很多人在没有学会思考方式之前,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突然被一个问题问的瞬间懵逼了。而且我特指那些平时也喜欢看书,也买了不少书的人,但是很可惜可能书基本等于白看,仅仅记住几个观点,完全没有没深刻理解书中的体系结构。
如果知识不成体系是没多大价值的,看了没真正消化,不试图深入思考、理解、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本质上跟没看是一样的。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慢慢的才有了切身的体会。
一、系统化思考是第一步
思维方式很重要,我们经常听说这么几个词:点状思维、线性思维、立体思维、逻辑思维等。像前面说那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点状思维,即遇到什么就是什么;深一点的可以是线性思维,尤其很多喜欢用mind类工具的产品人员,很多是这种的,在一个点上可以去深究;但是跨越几个维度形成立体化思维,并且把相互之间的关联起来,并形成结构的人会很少,这就是系统化思维的第一步。
我的系统化思维的锻炼方式是从建格子开始的,建立属于自己的格子,把我拆解出来。与我有关的事情无非是工作、生活、爱好等,其中工作中有几项能力:战略思考能力、产品能力、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等,其中产品能力可能又是最重要的,那么产品能力包括产品规划、业务设计、项目管理…
就按照这样的方式不断的去建立属于自己的格子,在这中间就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觉得自己知道的还很多,什么方面都能扯上几句;第二阶段真正把这些格子建立起来,并把自己知道和熟悉的东西放进去之后,才发现很多地方都很缺乏,完全没有系统。才开始又针对性的去补充完善。
直到这些结构已经完全在脑海中,之后见到的所有的东西都下意识的去问是在以前的哪个格子里,还是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个新格子。
当然也碰到过格子崩塌的情况,但那是在格子建立起来的几年后了,这个以后再说。
二、思考需要深度
系统化思考肯定远远不够,因为没有真正解决深度思考的事情。因为知识光有广度,没有深度的化,那么人还是会缺乏远见。比如仔细分析最开始那几个问题,其实针对性很强的。从影响书的基础知识,贯穿书里面观点的前因后果,以及你自己能否对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本书才真正属于你。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就会发现对很多问题思考程度都很肤浅,想到一两层之后就很难再深入下去了。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甚至有时候深度思考决定人生。因为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什么是深度?深度是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是深,只了解事物表面是浅。
决定人生是起决定性作用,但不是绝对作用。人生不是完全由深度思考决定,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细究各个领域成绩斐然的大咖所做的演讲、写的文章无不是对某个领域深刻思考的结晶,思考的深度及远见一般人望尘莫及。
但深度思考并不是深不可及的,我们通过努力,不断练习是可以获得的一项技能,一旦深度思考成为习惯人生将大不同。
三、深度思考的模型
那就深度思考的模型简单的总结下:
1. 把知识串联起来
我们把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常用不可变的、另一类是可变的。比如我们深度思考的模型虽然也会不断升级,但是变化会较为缓慢,我们也就可以列为常用不可变的;而对行业的认知,尤其行业的发展,可能相对较快,我们可以列为可变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就是让内容形成整体,这样你的知识结构就可以不断的让你提高、进步,让你变得更深刻。
不能深刻思考的根本原因是见识少,知识积累量不够。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产生大量信息,但并不是每条信息都是有价值的,对充斥的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甄别信息有无价值,无价值可以不看,重点是看有价值的。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苦功夫的,曾国藩读书的原则是一本不读完决不读下一本书,真正的好书不能求快,快即是慢,快即是无,理解最重要。
2. 形成思考习惯
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针对问题一定多思、多想并且形成习惯。李小龙曾经也说明过这个问题,他说不怕一个人会100种功夫,只怕一个人把一个招式练100遍。
好功夫需要速度、力量、技巧,练100种功夫每种都是浅尝辄止,不能实战,把一招练100遍往往可以一招致命。对一个问题若想深刻想个一两遍想不明白了,通常都是很痴迷的状态,除了睡觉不想其他时间都在思索。
3. 多维度思考
思考过程就像是盲人摸象的过程,努力从多层次,多角度看待问题。要想多层次思考的跟自己较劲,不能想到一两层就饶了自己,想到一两层以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全了。认识大象的过程其实是人类拥有的三种逻辑思维之一的结构思考逻辑,按照结构思考逻辑把各个部分找全。
4. 把抽象通过细节回顾真实世界
我们人有个能力,就是善于抽象思维。但是如果过分抽象,就会成为书呆子,完全脱离现实。现实往往比我们总结的经验精彩的多。任何一件事情,我们把他拆解的足够细,都会有他的细节真实度,比如打喷嚏,有个小品就是把他分解开来演,很好玩。有时候我们对问题认识不深,一定程度上是对细节不掌握,仅仅了解个笼统的概念不往深里追求,追的越深认识越深刻。
事物的本质都是被一层一层表象包裹着,不追问到底还以为表象呈现的东西是事物本质呢,这就误导自己了。深刻是一种态度,事事不求细节,很难想象他能优秀到哪儿去。
5.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美国作者芭芭拉·明托写的一本关于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逻辑的书,有时间大家可以看看。金字塔原理是很好的思考和表达方法,在思考、表达的时候为什么要构建金字塔结构呢?
因为研究表明人类能够记住、理解最多的项目是7个,比如:你写了一遍文章或做个演讲,把下图的论据A、B、C、A1、A2、A3……,一股脑的讲出来、写出来恐怕别人很难理解的,所以需要把多于7个的项目通过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组合成几组,同组内的内容按照因果逻辑、结构逻辑、程度逻辑展开,然后以此类推。
人的思考过程都是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原理观点先行,先提出观点,然后通过归纳和演绎思考论据,把论据找充分。上层思想是下层思想的总结,下层是上层的解释,这种结构就是疑问\回答式,下层其实是对上层的回答。通过疑问\回答不断深入构成整个金字塔结构,写出一遍文章。
6. 提炼清晰的概念
概念并非是理解和沟通的基础,比如在婴儿在学说话的时候父母说话往往都是把馒头说成馒馒、把虫子说成虫虫、把的凳子说成凳凳,这些都是概念,概念清楚思想才能清晰、深刻。
7. 写下来
写东西是整理思路最好的方法,把所思所想讲出来、写出来与他人分享才能变成自己的。
在写东西的时候刚坐下来一点思路都没有,写着写着思路就打开了,写东西是深度思考的过程,它会把存储在大脑中的不同区域零散的知识点调取出来组合成有深度的思想体系。
四、深度思考的前提
当然深度思考养成习惯后,也需要问自己哪些是前提,否则也会在时间上造成难以避免的没有深度。
1. 内心意愿
再好的事自己不想做也无济于事,内心想有这个意愿才能开启思考之门。
2. 深度思考是自己的事
人和人的差距就是把自己立于哪个位置开始的,只有真正把自己的事当成自己事的人,就会去寻求各种方法,并且懂得自学,这类人通常混的都不会太差。深度思考始终是自己的事,虽一开始很难深入,时间久了有了自己的方法论也就不难了。
3. 自己喜欢的领域
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才会有那种使命感,比如有一部电影《星际穿越》,没有那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对亲人的爱,库珀是回不到地球的,同样也谈不上拯救人类了。
4. 决心
光想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决心就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我没时间,工作都累个半死还有心思想这个,今天不下定决心深入思考、研究明天迟早是要还的。
更重要的是想成事一定要早,时间不等人啊。找到自己深度思考的土壤,还得拥有一套开垦土壤的工具,拥有有一套深度思考的方法论。别再瞎勤奋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吧~开始深度思考之旅吧!
作者:馒头 微信交流:Gmantou 关注公众号:馒头的笔记
本文作者@快递鸟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