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团队真的有用好AI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AI工具的创新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语音识别到图像处理,再到深入的数据分析,它们正在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

在文案创作领域,AI的辅助作用日益凸显。利用先进的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协助员工完成文案撰写任务,还能在格式优化、错别字识别以及风格转换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这些进步不仅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还确保了文案的质量和一致性,为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度。

在视觉艺术创作方面,AI同样展现出了其非凡的创造力。工具如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等,能够生成令人惊叹的高质量图像,并且在图像编辑、抠图、重绘以及高清化等任务上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解放了人力资源,更显著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整体表现。

因此,一个团队是否能够充分挖掘并利用AI技术,已经成为衡量其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然而,将AI技术成功融入团队并非易事。从对AI技术的初步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团队需要跨越一系列的障碍和挑战。

一、团队真的有用好AI吗?

在深入探讨“我们的团队是否真正充分利用了AI?”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首先澄清两个常见的误解。

误区一:个人用得好 = 团队用得好

我们常误以为,如果团队中有个别成员能够熟练使用AI,那么整个团队就自然能够高效地运用这项技术。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尽管个人对AI的精通可能显著提升了其工作效率,但出于对竞争的担忧或对技术替代的恐惧,这些成员可能选择不分享他们的技能,而是将其作为个人优势,以“工作工作摸鱼”或“提前下班”,而非推动团队整体效率的提升。

误区二:团队用得多 = 效能提升多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团队使用AI的频率与其效能提升成正比。实际上,即使团队中有许多人在使用AI,这并不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有显著提升。可能的情况是,所使用的AI工具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率改进,或者虽然AI提高了初步工作效率,但随后的人工审核流程(例如解决由AI生成的不准确信息)却消耗了大量时间,导致整体效能提升有限。

例如,如果团队成员普遍使用AI来生成文本,AI确实能够快速产生大量内容,但随后的人工审核过程却可能耗费大量时间,使得效率的提升并不如预期那样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团队所节省的时间可能仅仅是让部分员工能够“提前下班”,而并没有实质性地降低成本或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因此,评估团队是否有效利用AI,我们需要关注以下两个关键点:

1.AI工具是否在团队中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2.AI工具是否真正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

通过综合考量AI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其对团队效能的实际影响,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AI为团队带来的价值,并据此调整策略,确保我们的团队能够适应AI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如何打造AI based的高效团队

如果团队并没有用好AI,那么我们要如何把团队打造成基于AI(AI based)的高效团队呢?我觉得这个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 成立专供内部的AI研究小队

在当今AI工具市场的广阔蓝海中,各种AI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功能各异,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这些工具时,不同的参数、提示词、插件等,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在其中隐藏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性。为了寻找最适合我们业务需求的工具和方法,我们需要逐一测试这些AI工具,利用实际业务数据进行模拟,评估它们的实际效用。这一过程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工具采购成本。

如果将这些研究任务交由每个业务成员自发进行,我们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

1.研究不深入:由于个人成员的时间和资源有限,他们可能无法进行充分的测试,导致对AI工具的了解和研究结果过于片面,难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2.更新滞后:鉴于AI工具的快速迭代,今天的最优选择可能很快就会被新的技术所取代。如果我们继续使用旧的工具和方法,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后于AI技术的发展潮流。

3.资源浪费:每个自发研究的成员之间信息不互通,这不仅可能导致重复劳动,还可能使得团队对AI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反映出我们的人力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成立一个专注于内部AI研究的小组。这个小组将致力于探索和实现AI技术在团队中的赋能,其目标是“研究为团队赋能的AI能力”。这样的组织结构将带来以下显著优势:

1.边际成本的递减效应

由一个统一的小组来承担AI研究任务,可以显著降低重复成本。研究成本、学习成本和部署成本只需投入一次,便能为整个团队服务。这个小组将深入研究AI工具,吸收外部信息,通过科学的测试流程,沉淀出对团队有益的AI工具、参数和方法论,从而让所有业务团队共享研究成果,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2.资源整合与技术突破

专门的AI研究小组能够集中人力资源,攻克技术难题。在企业内部,算力资源、工具账号等成本支持往往难以以个人名义申请,但以小组形式则能轻松获批。此外,小组还能整合不同业务组的数据,为AI工具的调试和测试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这在个人层面往往因内部竞争而难以实现,导致AI工具的优化和应用受限。

3.激发团队活力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指通过引入优秀人才激发团队活力,产生积极的激荡效应。专门的AI研究小组就像企业内部的“鲶鱼”,他们将不断探索和研究能够为企业带来优势的AI工具,并积极应对来自内部的阻力。员工可能因担心AI取代工作而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导致不合作行为,如故意提供不准确的数据,不使用新工具,或在业务场景挖掘中隐瞒信息。

为了克服这些阻力,AI研究小组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如通过业务调研和访谈深入了解业务需求,调动小组的主观能动性,以缓解和转化这些阻力,推动AI技术的顺利应用和团队的整体进步。

此外,在深入研究AI工具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其技术特性,还应评估其对业务的实际价值。评估AI工具价值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关键维度进行拆解:

1)单次工具效用:这指的是AI工具在单次使用中所能带来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

i)成本节省:AI工具预计能够减少多少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例如,在使用AI工具之前,某项工作需要多少员工投入多少时间来完成。

ii)效果提升:AI工具能够带来的具体成果,如增加的营收、减少的客户投诉数量、生成的文本数量等。

2)使用频次:预估AI工具被使用的次数,这直接影响其总体价值。

因此,工具价值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公式。

工具价值 = 单次工具效用 * 使用频次 = (成本节省 * 效果提升)* 使用频次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工具虽然单次使用带来的效用很高,但使用频率可能较低,例如每周仅使用一次。而有些工具单次效用可能不高,却因为其高频使用而在总体上展现出更大的价值,如每天多次使用的工具。因此,在评定工具的优先级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单次效用和使用频次,以确保我们能够优先开发和利用那些真正能够为团队带来最大价值的AI工具。

你的团队真的有用好AI吗?

2. 将AI应用上升到团队管理策略层面内容

前文提到在AI应用推广的过程中,会存在“来自人的阻力”。这些阻力可能源于对新技术的恐惧、不了解或者对改变的抵触。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团队管理者不仅需要依靠AI研究小组来探索解决方案,更需要从管理策略层面入手,确保AI工具的有效利用。

首先,合理量化AI工具的提效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管理者需要对AI工具的性能和产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其对团队效率的具体提升程度。通过这种方式,管理者可以设定具体的KPI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应当能够反映AI工具对团队生产力的实际贡献。

其次,这些KPI指标的制定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开始,指标可以相对宽松,以便团队成员能够逐渐适应AI工具的使用,而不感到过度的压力。随着团队对AI工具的熟悉度提高,管理者可以逐步提高KPI的要求,直至达到一个合理的上限。这个上限应当是基于对AI工具潜能的全面评估,以及对团队成员能力的最大发挥。

此外,管理者还需要注意避免不合理的考核对团队效率的反噬。这意味着在制定KPI时,应当考虑到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负担,避免因为过高的期望而导致团队成员的疲劳和抵触情绪。合理的KPI应当是激励性的,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不是成为他们工作的压力。

3. 形成内部共创氛围

在推动AI技术落地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内部的共创氛围至关重要。这种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参与度,使他们成为AI应用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共创氛围的打造有以下要点:

1.持续的培训与教育:定期举办AI工具的培训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员工理解AI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还能让他们看到AI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这种教育不应该是一次性的,而应该是持续的,以适应AI技术的快速发展。

2.成功案例的分享:通过内部通讯、会议或专门的案例库,分享团队成员如何成功地将AI工具应用于工作之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案例能够直观地展示AI的价值,增强其他员工的信心和兴趣。

3.鼓励内部分享与建议: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员工能够自由地分享他们对AI工具的使用体验、改进建议或新的应用场景。这种开放的交流能够促进知识的共享,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

4.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设立奖金或其他形式的奖励,鼓励员工提出有价值的AI应用场景或改进建议。这种激励不仅能够促进员工的积极性,还能够为AI研究小组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5.跨部门协作: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来探索AI工具的新用途。这种协作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的融合。

6.反馈循环的建立:确保有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员工能够及时地反馈他们在使用AI工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需求。这种反馈对于不断优化AI工具至关重要。

通过这些策略,我们可以确保AI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能够激发团队潜力、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率的文化。当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AI的应用和创新中,我们的团队就能够真正地用好AI,实现业务的飞跃和个人的成就。

三、小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然而,要真正实现AI的潜力,关键在于团队能否有效利用这一技术。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个人对AI的熟练使用并不等同于团队的高效应用。团队内部可能存在信息孤岛,导致AI技术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仅仅增加AI工具的使用频率,并不一定能够直接转化为效能的提升。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AI工具的应用,确保它们真正为团队带来价值。

为了打造一个基于AI的高效团队,我们提出了三个主要策略:成立专供内部的AI研究小队、将AI应用上升到团队管理策略层面,以及形成内部共创氛围。通过这些策略,我们可以确保AI工具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应用,同时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参与度。

AI研究小组的成立,可以帮助团队集中资源,进行深入的工具研究和测试,从而找到最符合业务需求的AI解决方案。同时,将AI工具的研究和应用纳入团队管理策略,可以确保团队成员在使用AI时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通过合理的KPI考核指标来量化AI工具的提效。

最后,形成内部共创氛围,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AI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还能够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思维的激发。通过持续的培训、成功案例的分享、内部分享与建议的鼓励、激励机制的建立、跨部门协作以及有效的反馈循环,我们可以确保AI技术成为团队文化的一部分,推动团队和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

你的团队真的有用好AI吗?

总之,AI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的引入,更是一种文化和战略的转变。只有当团队真正理解并拥抱这种转变,我们才能充分利用AI的潜力,实现团队的高效运作和企业的持续创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