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

知识付费时代的入局与破局

知识付费的火爆,给互联网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也使得知识的商业价值能够有更多实现的可能。2016年下半年互联网付费知识类订阅专栏的火爆,使得2016年获得“知识付费元年”的殊荣。在此风口上,如得到、喜马拉雅等一干佼佼者,正闷声在这一新开的“金矿”上尽情掘金。作为局外人的我们,究竟该如何审视这次“全民知识浪潮”呢?接下来,笔者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典型碎片化知识学习者,以及多个知识专

对用户付费行为的分析

所有产品都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付费。说得高大上点,叫商业模式;说得土气一点,叫怎么赚钱。所以,这篇文章就想思考下,怎么赚钱。(默认产品本身能为用户提供持续高质的价值)我们希望每一个新用户,都能够从零付费成长为稳定付费。这个过程中,推动用户付费行为深入的关键节点依次为: 付费认同、付费破冰、付费习惯、付费增长 。下面会阐述每个节点产品能够做的事情。下图为本文的行文结构:(右击

圈钱又圈粉,拆解互联网“工具流”创业大招

说来也巧,近来跟身边朋友以及社群成员在不同场合惊人巧合地都聊过创业切入点的话题,本来这个东西只适合关起们来讲,但一想到不少混迹网络的人常常因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而遁入灰黑,就不免遗憾。特撰此文,希望给缘主一些新思路,打磨出又圈粉又圈钱的产品。开整~创业流派一直以来创业方向都有两大流派, 一派是借助强势资源(技术,资本等),做大局下大棋建平台搞生态,跑马圈地占赛道。 这一流派

关于内容付费的一点思考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发现好内容的成本在逐步提高,同时在不同产业的消费升级背景下,内容的消费升级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生活、职场的压力下,人们的焦虑为内容付费这件事添了重重的砝码。2016年被称为内容付费元年,在得到、喜马拉雅、分答等产品打开了内容付费的大门后,内容付费俨然成为了新的风口。我们看到了得到上199元的专栏订阅数,迄今为止李笑来、薛兆丰的专栏的订阅数已达1

流量大路下,关于付费产品场景植入的思考

场景植入式推广具体又有哪几种方式呢?如何利用呢?文章为你解读。互联网产品的竞争已经由流量为王转变为盈利能力的竞争,如果不能找到一种良好的商业模式则难以存活下去。在这种背景之下,公司对运营、营销、市场等人员的要求,也从APP/平台本身的推广转向如何更好地推广付费产品之上。我基于2年的付费产品推广探索,并通过详细的数据对比发现,如果想要快速宣传付费产品并促使第一批种子付费用户的

今日头条们:知识付费的终极形态

到底什么是知识付费?知识付费的终极形态是什么?9月7日,网易云音乐正式推出首款自制的知识付费产品《采铜.好书精读》,从这款产品开始,网易云音乐以精品付费电台切入,正式进军知识付费。我们还看到这些知识付费的玩家:做社群的罗辑思维,孵化出得到专栏和听书,,毕竟维系社群的关键在内容,有用户后再打造一个内容体系;做问答社区的知乎,孵化出值乎、值乎Live,毕竟知乎本身就是将隐性知识

酣战之下的知识付费,能否借运营实现突围?

知识付费一夜崛起,酣战之时,能否借助运营实现突围?如果说眼下有什么风口行业,知识付费算得之一。据阿里应用分发Q2报告统计,知识付费用户已经达到5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预计可达到500亿元,足可见知识付费的市场空间。知识付费本质其实是C2C的电商平台,只是,这里的商品不是实体产品,而是知识,是凝结在内容中的智力成果或者服务,平台作为中间角色,串联起了生产者和消

10 万 + 的付费专栏是如何炼成的?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什么?一个好的知识付费专栏应该是怎样的?经常有人问我怎么看“知识付费”这一波浪潮?它的本质是什么,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你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的?一个好的知识付费专栏应该是怎样的?哪些是做好专栏的必须,哪些是加分,哪些是真正的秘诀?我应该如何进入这个领域?作为一个商业专栏的主理人,更作为一名商业咨询顾问, 今天我想从商业的角度,分享一些我关于如何理解“知识付费”,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付费?

创玩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培训课程,耗时六周,终于在周日的时候完成了。在最后一节课里,在创业公司营销系统资源配置的章节里,超哥以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为基础,总结了 屌丝市场最大的特点:人多但是购买力弱。 第一、最开始是满足生理需求 ,比如快手、网络游戏,所以你看网页游戏的推广文案设计就应该明白这个需求的体现了。第二、再来是安全需求 ,处于下层安全区的人往往会有从众心理,在购买时趋

请回答 2017|知识付费篇:快速收割红利还是沉淀内容资产?

知识付费领域可以说已经是红海,也可以说是一片蓝海,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去看。每到双十一关口,我都感觉一年快过去了,剁手狂欢紧接着就是圣诞元旦,中间夹杂着大家的不舍,以及“2018请对我好一点”的鸡汤。所以准备提前来盘点一下2017互联网。虽说尚没有一个关键词,或者papi酱这样的人物来产生标签化记忆,但过去一年的互联网行业,仍旧可圈可点,“直播VS短视频”已经转向“直播+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