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

微商、币圈、知识付费,中国互联网底层从业者的生存困境

在中国互联网寡头的笼罩之下,互联网底层从业者面临着哪些生存困境?2018年BAT巨头们纷纷进入了线下零售,农村互联网渗透的更彻底,随着线上红利的消失,BAT们对低端流量都开始来者不拒。腾讯对拼多多的扶持,对趣头条的投资,说明了从三线城市到九线土锤都有其对应的市场价值。腾讯的举动倒逼着淘宝立马出了一款特价版APP来同台竞赛,曾经被淘宝摒弃的那部分流量,如今却成了AT双方争夺的

知识付费产品的四个陷阱

虽然大家对知识付费的效果有所诟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模式确实可行,很多公司依靠这种模式赚到了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知识付费就一下子流行了起来,提到这个概念就绕不开罗振宇的「得到」。罗振宇最开始做罗辑思维节目、公众号,后来做「得到」APP。由自媒体扩展到平台,由个人节目扩展到知识付费,盘子越做越大。知识付费现在这么火也离不开罗胖的宣传,之后出现了一批效仿者。喜马拉雅和蜻蜓F

付费读书会赛道已经拥挤,知乎现在进入是一个好主意吗?

知乎将拿出何种举措实现突围乃至市场收割?这是商业市场竞争中最为有趣的看点,而知乎给出的答案是——以产品标准化和一站式服务体验为核心竞争力。从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开始,知识付费市场就迅速迎来了诸如知乎、果壳(在行&分答)、微博问答、喜马拉雅FM、得到、网易云音乐、千聊、小密圈等等选手进入这条赛道,以图文、音频、视频、直播为载体,推出诸如专栏内参、即时问答、线上课程等各类知识

知识付费中的心理学:从欲望到兴趣

知识付费从刚开始的兴起的火热,到现在发生的一些畸变,使得知识付费被戏称为“知识焦虑”,而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状况?本文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一翻。2017年知识付费方兴未艾,得到、知乎live、喜马拉雅、千聊、小密圈、饭团、分答、小鹅通等等,华兴资本预估这个行业在2020年有望达到320亿规模的收入,按照30倍估值计算,有望支撑起1500亿的市值。这场激情和疯狂加持的创业风口

一个好的知识付费产品,所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

经过去年的知识付费市场的整体火爆,今年的知识付费市场方向有所调整,各大平台不在迷醉于大V的力量,开始慢慢回归到用户本身的价值诉求之上。本文从知识付费整体市场观察出发,判断出知识付费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总结了知识付费与内容付费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一个好的知识付费产品所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一. 知识付费市场的现状我们不妨通过几个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知识付费产品的现状,来看看目前的知识

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姬十三:知识的再造与学习的巨变

知识付费某种意义上来讲成为了人们获取靠谱信息的一种方式,他的出现恰恰对应着中文世界里越来越多“粪坑化”内容的出现,成为了另外一种极端。——姬十三3.28日,腾讯媒体研究院旗下芒种特训营在北京举办,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姬十三在课上进行了分享,腾讯媒体研究院将部分内容整理成稿,以下为具体内容。八九年前创业的时候,当时投我们的执行资本投了豆瓣、果壳和穷游,那时候称为web2.0的时

知识付费类产品竞品分析

本文主要是对市场上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占有率较大的几款产品:知乎、得到、在行、百度知道的横向对比,分析他们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机遇。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产品设计方案。一、本次竞品分析的目的通过对市场上有竞争力产品的横向对比,分析他们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机遇;将分析得到的收获,与具体学习生活场景相结合,提出我的产品设计方案。二、竞品的选择从知识付费排行榜中选择市场

解构知识付费:为什么从一个「圈粉」的事业变成「骗粉」的勾当?

互联网切入知识服务领域,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AI与大数据分析提升供求双方的匹配效率。为人师,总是一件无比高尚的事情,但是,当人人都能为人师的时候,老师这个称谓的含金量又需要重新考量了。近三年,知识付费行业飞速发展,社会这所大学开始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各种老师。据新知榜统计,光喜马拉雅FM就有359个课程,均价在123元;而面向白领的得到拥有39个课程,均价在186元——终身学习的

分销模式走红背后,知识付费电商化再进阶

如今外界对知识付费的讨论,早已升级为“知识付费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对于知识付费的正当性几乎不再存疑。而当知识付费成为一门生意之后,产业链条化就是必然,内容生产方、平台方、销售方和消费者各司其职。网易云课堂又推出了一门独家自制的付费课程。熟悉的海报样式,熟悉的“全民分销”,熟悉的社交裂变……年初的“网易开年大课”、前段时间的新世相网红营销课,以及千聊、荔枝微课等打造的一轮轮效

知识付费下半场,贩卖焦虑的套路还能奏效吗?

知识付费深度、长线运营很有可能是下一个竞争点,但这也意味着知识付费产品将会和网易等大厂正面交锋。美团收购摩拜时,有篇爆文曾刷遍了朋友圈,叫《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刚开始此文引得很多读者无地自容,纷纷转发以自勉,但后来韩寒怒怼其贩卖焦虑、制造恐慌,又让舆论风向有了直接性转变。此鸡汤是不是有毒,个人有个人的感受和见解,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以“被同龄人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