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

从场景出发,让你的恐惧营销更有效

人们对恐惧不会陌生,比如看完一部恐怖片后对惊悚场面的害怕、对即将到来的未知场景的不安等等,都是恐惧,那么恐惧营销为什么能影响到人们的购买行为呢?原因通俗来说,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的脑部组织被称为“杏仁核”,当人们感到恐惧时,杏仁核会将神经元传输到新大脑皮层,但大脑皮层到杏仁核是没有这种连接的,这就造成了在特定的情况下,恐惧情绪可以替代逻辑分析,反之,逻辑分析却不能有效的替代

一看到这些文案我就害怕

所谓恐惧型文案,就是把事情的负面后果指出来,让读者感动害怕,继而产生行动或者放弃某个行为。恐惧是一种复杂情感。很多东西会带来这种情感,比如死亡、离开或是孤单。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的一句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恐惧也是一种动力。你害怕迟到扣钱,所以你会从床上弹起来。你害怕被人超越,所以努力加油学习。因此,当你想让消费者行动起来,可以试试制造点恐惧。如何写

如何科学地为内容添加情绪?

内容的本质是情感的共鸣和情绪的平衡。前段时间,看到《奇葩说》缔造者牟頔的一篇《内容公司的死亡清单》,其中提到的一个观点—— 内容的本质是情感的共鸣和情绪的共振 。刚开始时,深以为然,但越想越不对劲——情感共鸣是一个很好的状态,能让人感觉被理解,从而加深品牌和用户的情感。但情绪共振并不总是美好的,因为 共振会显著加强情绪 ,而有些情绪(比如恐惧、悲伤)我们并不

找到用户的恐惧点,就找到了用户的痛点

什么是愤怒?什么是恐惧?都是来自于自己的边界被侵犯。那做产品如何找产品的接入点——找到用户的恐惧点,就找到了用户的痛点。今天我们来讲讲用户的愤怒和恐惧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抱怨过一个产品很难用,比如:你安装某杀毒软件的时候,会自动安装一大堆自己没有安装的软件,这时候你是不爽的,甚至是愤怒的,那怎么理解这种愤怒?有了这种愤怒感,下次你在安装一款自己都没用过的产品的时候,你会不会

用户喜欢什么不重要,得看他做什么

好的产品就是要让用户感到“爽”,先唤起用户边界外的恐惧感,再帮助用户去消除这种恐惧,并最终转化成边界内的存在感,这种“爽”会更宝贵、更持续。Sony公司引入 Boom Box 概念的时候,召集了一些潜在用户组成焦点小组来讨论这个新产品应该是黑色还是黄色,此时每个测试用户都认为消费者应该更倾向于黄色。会议以后,组织者告诉他们在离开前可以免费带走一个 Boom Box 作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