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 和 toC 产品的区别

to B or to C,this is a question.

这个话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其实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同,甚至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有很大不同,就好像金庸武侠独孤求败的利剑、软剑、重剑、木剑,阅历不同,感悟不同,境界就不同。

to B即面向企业,to C即面向普通用户,这属于基本概念没有什么争论,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理解。

to B产品、后台产品和后端产品

to B产品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平台型产品,比如百度推广、微信公众平台、UCloud。另一类是公司自己内部的平台,比如OA、CRM、WMS等,用户全部是内部员工。而这两大类无论是哪一种,普通用户都很难接触到,除非有明确需求的用户才会接触到。

后台是指管理操作管理部分,主要是对内容,数据,元素的增删查改。后端是网站的逻辑部分,主要涉及算法、动态语言、数据库、数据结构等,很少能有人在多个领域有很大建树,多是钻研一两个方向。后台和后端其实范畴并不一致,很容易混淆,现在很多人都理解为同一个东西。下图列出了拉勾网上对技术岗位的分类,可以参考一下。

客户和用户

客户和用户这是一组经常让人混淆的概念,一般把这两个概念分别称作client,user。

  • 客户一般是理性的,有明确的诉求,关注数据逻辑,业务逻辑。他关心的是你能替我的企业做好什么事,提高效率让我获益,免去烦恼。
  • 用户一般是感性的,在特定场景下关注交互逻辑,展现的内容。他关心的是你可以为我做什么,让我享受到什么。

从这里开始都按照to B和to C进行对比。

免费还是收费

  • 一般是收费的,提供产品和提供服务都需要巨大的成本,而to B产品注定不可能像to C产品那样坐拥大量用户,有其他途径解决盈利问题,所以收费是无解的。而付出一定的费用换来的是稳定可靠的服务,也是物有所值的。比如在七牛云存储上1G的空间使用其实也要不了多少钱,但如果企业自己搭建一整套的服务,费用就要翻几倍甚至几十倍了。
  • 一般都是免费的,或者是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这几乎是互联网产品的标准套路。比如阴阳师游戏,不给钱也可以玩,但是会员有更多特权。不过现在很多网易用户跪求腾讯『抄袭』阴阳师,因为在腾讯游戏中你交了钱就牛逼(当然不排除部分技术流大神),但是给网易交了钱却被各种bug用户烦死。

学习成本

  • 一般情况下学习成本都比较大,比如百度推广,虽然已经足够简洁但是想要上手还是需要学习的,不论是操作还是推广的技巧、策略。微信公众平台的卡券管理、微信支付不对照文档研究一阵子,很难直接掌握。
  • 学习成本比较少,成快速上手,比如微信的使用几乎时无需怎么引导的,基本上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都可以快速适应。

产品价值

  • 根据公司的战略需求,发展出发,追求企业价值的传递,把线下的需求、数据线上化,系统化,而且诞生的产品一定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比如禅道就是一款优秀的项目管理软件,从产品、项目、测试角色入手,精准地实现敏捷项目的管理,其开源免费版本也足够强大。
  • 发现用户痛点,从0到1,从1到1000,比如美颜相机就解决了用户的人性弱点,可能不会主动承认照片都美颜了但下意识还是会主动使用这款产品。

pixabay ASSY

决策权

  • 主动权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层、技术团队、使用者的手上,原因无外乎是管理层天然地有决策权;技术团队能管理维护这些产品,比如公司的短信服务一般是由技术对接、开发;最终用户则更有发言权,毕竟效率低了直接影响的就是最终用户。
  • 主动权在用户手中,用户选择的依据千差万别,有的觉得颜值高,有的觉得运行流畅,有的觉得品牌好…没办法满足所有的用户,但满足正太分布中占据绝大多数的中间用户就足够了。

决定因素

  • 效率压倒一切,能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管理员工,管理资源就是好产品。钉钉这款产品其实不能说特别好吧,『消息已读未读』不知被多少员工吐槽,但是公司领导就喜欢,因为钉钉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管理层让使命必达的诉求。
  • 体验为王,让用户满意就可以了,让产品更美观,让用户舒服,从可用到易用好用,夸张说就是有1000种方法可以让你的用户满意。今日头条、快图浏览、探探…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但有一个共同点,能很好地解决用户的某些需求,获得不错的体验。

平台特性

  • PC端作为企业办公的主要场景,其优先级无疑是最高的。移动端则是对办公场景的拓展,保证其数据、流程的一致,但功能上一般做了大幅精简。
  • 移动端才是C端产品的必争之地,PC上无论是投入还是数据都被反超,包括QQ、支付宝这样的超级应用移动端数据都超越了PC端,有些软件厂商甚至只推出移动端的产品。

数据分析

  • B端产品关注的是当前用户数字、付费用户数字、续费率、活跃用户数、功能使用分布等数据。总结起来就是关注向企业服务付费的用户人群,关注功能使用的分布。
  • C端产品更关注的是流量PV,UV等数据,换句话说也就是产品对用户的粘度的统计。通过增殖服务获取盈利,通过数据来融资的前提都需要建立在一款符合人性,解决了一种需求,具备足够粘性的产品上,所以工具性质的产品尽管用户量很大,但是变现仍然非常困难。
  • 考核目标出有了,那么运营的方向也就基本确定,至于运营的方法、手段本文就不作为重点展开了。

to B产品的意义

有同学认为后台不需要注重体验,只是单纯地按照业务方需求来实现不需要自己的思考,没有多少竞品参考…如果有这些思想,那只能说明思想还不够成熟,眼界格局仍需要提高。

后台产品实企业业务支撑,能大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句话并不是套话,已最常见的CRM为例,好的CRM能对销售记录发掘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交易闭环起到关键性作用,其效率和在笔记本、excel上实现不可同日而语。

to B产品门槛还是很高的,不是PM参考几个竞品,聊聊天就可以实现的,只能一点一点地悟。前端投放一个优惠券,后台涉及到:创建、投放、核销这几个大的环节。怎么样让创建的流程可视化,投放的方式多样,核销的流程简洁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后台将卡券设置为过期无效,前台用户领取的卡券状态如何变化,卡券SN码生成规则…用户领取优惠券的时候后端怎么保证效率,保证卡券并发避免数量出错,虽然偏技术的东西不用PM实现,但总归是要了解大致原理的。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to C简单,而是to B产品更有挑战性,前瞻性,没有一定功底就无法构建整体的后台业务框架。

pixabay Falkenpost

总结

上面说了这么多,如果认真读下来应该是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的。因为经历有限,免不了有些肤浅,很难站在更高更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随着经验的累积,对这个问题相信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到时候再回来印证对比更有感悟。有句话是『大道至简,悟在天成』,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长期坚持,自然功成,无论是B端还是C端都同样适用。

莉莉妮特,互联网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产品和运营日常。

关键字:产品经理, 用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