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竞品分析才有价值(上)
新入职的用研总是安排从竞品研究开始,一方面是觉得新人对产品不熟悉,通过研究竞品,能够尽快熟悉业务规范,流程,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新人能够在没有先入为主的情况下进行研究,获得一些新的产品需求。
然而,实际工作中,我却发现,安排新人一入职就做竞品研究其实效果并不好,当研究人员对于产品研究不够深的时候,竞品研究常常变得流于形式。
不说新人,有时候如果你安排一个咨询公司来做竞品研究,最终的产出也常常会让人无奈——竞品都研究了一遍,但是好像对用研没有什么帮助。
到底什么样的竞品分析才有价值呢?
竞品分析的坑
1、没有目的的竞品分析都是耍流氓
竞品分析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分析,如果没有遇到问题,纯粹以技术或者方法的角度去分析竞品,最终的结果就是提供了一个大而全的竞品框架,但不知道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大体来说,竞品分析的目的无非是三个:
1、学习对方的优点与经验。
2、寻找对方的缺点与不足。
3、找到市场的空白机会点。
2、基础假设不一样,模仿都是瞎扯淡
学习优点、寻找缺点、发现空白点,竞品分析的三个目的看上去很简单,但是细细思考,却又觉得到处都是陷阱。其中比较关键的诶问题就是基本商业逻辑的问题。
所谓基本商业逻辑,指的是每一个产品所针对的目标用户群,主打的核心需求,以及围绕需求所建立的商业模式,这三者之间构成了商业的基本假设。有些时候,虽然你的产品和竞品的目标客户群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满足的需求不同,甚至于由于商业模式不同,盲目地把对方产品优点强加在自己身上,不起作用还是简单的,有时候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负面影响。
比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商场都模仿淘宝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商城,希望实现线下商城和线上商城的一体化发展,但是,你看看又哪个商场的网上商城真正的火了呢?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差异。
再比如,如果你准备开发一个针对办公的IM工具,但是却盲目地把微信的抢红包的功能能移植到你的产品上,由于目标客户群不一样,抢红包这种娱乐化的功能可能对你的办公IM工具反而有负面的影响。
另一种情况是卡位的问题,当一个概念已经被竞品占据后,新产品再怎么模仿,有时候也很难获得实质的成功。比如,很多IM工具都在模仿微信,有些产品甚至是像素级抄袭微信,但是又有哪个IM真正如微信一样成功呢?
3、是空白机会还是无底深渊
有时候,通过竞品分析,的确会发现一些市场空白点。但是,蛋疼的问题又来了,谁能够告诉我这些市场空白点是市场遗漏的明珠,还是已经有很多先驱前仆后继倒下后遗留下的禁区。所有的产品都绕开这些空白点,是真的没有注意呢?还是已经尝试或却发现没有路?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锐合金狗眼
文/chenjunrui
关键字:产品经理, 竞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