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群的线下活动怎么做才好?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案

好看的皮囊永远在骚动,有趣的灵魂却有恃无恐。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诞生了大量以学习为目的的社群。大家因共同参与某个平台的课程相聚,由于社群是基于线上平台,彼此之间处于一种弱关系的状态。

随时间推移,兴趣感降低,以及社群运营上的一些缺失,社群会逐渐处于僵尸态,有了新的课程,听课率也会很低,并且用户彼此之间很难产生互动。

于是,这些用户就会逐渐从平台流失。

我对『社群的僵尸态』的定义是:大家可以看到消息,但只要和自身利益无关,就不会有人发言,也不会退出这个群。

我将会从线下活动的重要性、活动模式、活动具体方案等几个方面为大家阐述,学习型社群的线下活动要如何做,才能玩得嗨,办得久。

一、线上撩过千百遍,不如线下见一面

正如『不教课的徐老师』所说:『线上撩过千百遍,不如线下见一面』。好的线下活动是社群的强心剂,会带领社群脱离僵尸态。好的学习型社群会在社群组建早期就组建线下活动。因为越是在用户生命周期的早期,越能够对用户产生大的影响力。通过线下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这个链接可以来自工作场景,兴趣爱好,或者你们都养了一只猫。

很多合作的机会,朋友关系的建立都是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诞生的。以此,你会发现你和社群中的某些人之间有了隐形的链接,将你们连在了一起。

以前,假设这个社群解散了,你们可能就不会联系了,哪怕加了好友,也只可能是朋友圈里多了几条动态。但是有了这个链条以后,你们的关系打破了平台的约束。你们才算是真的『认识』了。

由此,对于线上社群来说,线下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即刻』的模式是可以搬过来用的

我身边的很多人这段时间都开始喜欢上『即刻』、『轻芒』等基于兴趣推荐的资讯类App。

我觉得理由很简单,如果我喜欢一个东西,我想更多的、第一时间的了解到他的信息。就像追你喜欢的女生一样,你会从她的同班同学、室友、朋友等各种渠道去了解她的动态。如果新出现了一个渠道,可以第一时间提供给你以上所有的信息,你肯定不会拒绝的。

所以,你感兴趣的东西你是愿意花时间精力去投入的,哪怕他是没有成果的,或者是短期内不会带来回报的。

如果你能够组织这样一个活动:活动主题用户感兴趣的,那他们参加的意愿就会很强烈,再加上他们通过活动不仅收获到了相关知识,还达成了社交的目的,那他们对于这个社群的好感度就会上升。

用一句话概况,就是要做『有价值的兴趣类社交』。 此处感谢 @化之之 老师的概括。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样的模式市面上很常见,没什么新鲜的。可是别忘了,我们做这件事是以社群为基础的。用户是已经经过筛选,这点在付费社群上尤为突出。

这类人群的素质相对较高,而且大家在线上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沟通,来线下参加活动,可以说是来面基的,所以参与的意愿会强很多。

兴趣: 你需要了解社群用户的兴趣点,然后以兴趣点将社群重新聚合。比如我有某某学习小组1、2、3……,然后我按照兴趣,分出来喜欢郊游、桌游、逛展览馆等等兴趣主题的社群,在每个主题下,找到最会玩的并且愿意帮助平台组建活动的几个人,以此形成这个兴趣社群头部用户,甚至是这个社群的KOL。

按照2/8定律,由这20%的人去带动其余80%的人玩起来。 而平台则可以帮其对接一些线下的场地资源,出一些活动方案(这部分完全可以由用户完成,平台配合即可)。

价值: 作为一个学习型社群的用户,对自己投入的时间所带来的价值还是十分看重的,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出去玩玩,自然是觉得不值当的。

但是如果这场活动是能够在他感兴趣的领域获得价值的,那就不一样了。

比如我们组织一场狼人杀的活动,能够有玩家现场分享一些狼人杀的高级玩法,让其他玩家在玩的同时还能攒经验升级,然后他们在和其他人玩的时候能够凭借这些经验碾压对手。

这样的活动附带的价值属性,能够像在打游戏时『获得新技能』或者『技能升级』一样。 此时对学习型社群的用户来说,体验就会好很多。

三、除了聚餐,可以玩的东西太多了

既然是『有价值的兴趣类社交』,那线下活动的形式肯定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聚餐这么没有创意的事情。

比如喜欢逛展览馆的,可以相约某个展览,由对这个展览最了解的同学担当讲解员,或者可以请专业的讲解员,大家能够在逛的同时,收获到一些相关知识。(我就是那种喜欢跑去看,但是看不懂,依然跑去看的那种人)。而喜欢咖啡的同学,可以去某个线下的场地,学做咖啡。像烘焙、插花、调酒等等很多,具体的活动形式可以参考国内外各种渠道的。

而平台此时所做的就是,借助自己平台的影响力,为这些线下的活动沟通场地,如果有收费的情况,可以帮忙沟通折扣、福利等等。

其实这对线下的场地来说,这些人是有付费能力的精准用户,何乐而不为呢?

四、众口难调,初期要怎么办?

如果你觉得兴趣的种类太多,作为平台,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运营多类的兴趣群,这该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借用『增长黑客』的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理论 ,你完全可以先做其中一个兴趣点,然后找少部分的用户参与,活动之后进行总结,之后迭代,直到一个活动模式可以完美运行,再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而在大面积的推广的后期,可以进行 『精细化运营』 ,当然这要有足够大的用户量。 将用户的兴趣点、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进行统计,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更适合他们的活动方案、更合理的活动地点(减少来回路途的时间)。 我相信,用户会爱死你们的!

如果你想问,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精力,能够变现么?

但我的初衷是,

让有趣的灵魂能够相遇。

文 @徐邦睿

关键字:产品运营, 社群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