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线面”看「得到」:三种角度,三个问题

本文作者将从三个角度看「得到」,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即:「得到」怎么提供省时间的知识服务?订阅专栏停更后能否发挥“余热”?为什么文章取消了“标注”功能?一起来围观吧~

我是一名「得到」的忠实粉丝,你或许和我一样也在使用「得到」,在使用过程中,你是否想过:

  • 「得到」想过它是怎么提供省时间的知识服务?
  • 「得到」的专栏,停更后的专栏上布满灰尘而无人问津?
  • 「得到」专栏上面的文章,为什么只有“笔记”功能而删除了“标注”功能?

如果你没有想过,不妨和我一起想想这些有趣的问题;如果你有想过,不妨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想法,一起讨论一下属于我们的终身学习大学该如何构建。

1.  从“面”看「得到」:它怎么提供省时间的知识服务?

「得到」的核心价值是省时间的知识服务。一方面,「得到」抓住了信息丰裕背景下时间的稀缺性,为用户省时间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得到」完全融入了时间碎片化的场景中,逐渐成为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户通过「得到」获得省时间,高质量的知识服务,逐渐形成一种依赖,这种依赖,这种独特的用户群体是「得到」产品的独特之处。
「得到」提供的是省时间的知识服务,这种服务分为两步,分别是 精选内容和精简内容 。「得到」将涉及商业、科技、经济金融、个人管理等领域的优秀知识,以用户视角下最为自己省时间的方式呈现,主要包括下面三部分:

  • 资讯: 「得到」中的李翔知识内参节目为用户收集全球知识精华和最新动态,将其精简为每部分约两分钟,罗辑思维节目则为用户展现一位大家的深度思考,每部分约十分钟。
  • 学者: 订阅专栏,大师课,精品课,用碎片化的时间讲授体系化的知识,整个模块的学习时长覆盖周,月,年,每部分精简到十分钟。而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甚至精简到了每天五分钟,解决一个商业问题。
  • 内容: 听书,电子书。沉淀从古至今,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并将其精简到每部分约二十分钟。

超级产品经理
「得到」在提供省时间的服务上也在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回溯「得到」产品的发展和更新,2015年11月18日,「得到」发布了1.0版本,在此后的半年中,「得到」重点更新和优化的重点是电子书和知识音频,并不断完善产品的基础功能,如登录流程,电子书可读性,搜索功能等。2016年6月2日,「得到」推出了2.0版本,在此后的一年中,「得到」围绕新推出的付费专栏,「得到」构建了一整套互动学习体系,包括学习小组,知识红包,笔记留言,知识卡片等功能,让专栏不仅仅是每天一篇文章,更是一个互动和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推出了小课题,罗辑思维和李翔知识内参。2017年8月30日,在「得到」3.0版本中,「得到」推出了重磅的听书VIP和大师课。
「得到」在不断探索用户对不同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从电子书,知识音频,到付费年度订阅专栏,再到小课题,大师课,是针对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学习方式,努力为用户构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省时间的知识服务。同时,「得到」推出的听书VIP服务,在服务期内可以免费借阅所有书籍,这项服务和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服务一样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使音频书所具备的价值不再是线性增长,而呈指数级增长。

2.  从“线”看「得到」:订阅专栏停更后能否发挥“余热”

「得到」目前的订阅专栏已有32个,其中停止更新的专栏有14个,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停止更新的专栏数会不断累加,停更后不仅专栏的订阅人数会急剧降低,专栏内容的出现频次也会急剧下降,也就是说这些优秀的专栏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实很多停更专栏本身并无时效性,如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伯凡老师的伯凡日知录等,那么这些优秀的停更专栏能否像已经更新完的听书一样,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超级产品经理
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原因有三:

  • 从产品属性来看,停更专栏失去了专栏更新时能提供的服务属性。 订阅专栏本身是一年期,内容量大,专栏更新时提供的是知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老师的课程计划,引导和互动,同学间互动等功能,但停更后提供的价值更多是一款产品,而且这款产品在「得到」平台阅读,在其他任何平台阅读,甚至是在存储的百度网盘中阅读,对用户来说差异都很小,因此订阅人数会减少。
  • 从学习效果来看,停更专栏学习效果大概率会低于在专栏更新时学习。 从我们上学的经验可以看出,当有老师引领,有一群人和你一起学习,这种模式会让你产生依赖,更容易形成习惯。但是专栏停更后已有的365期内容扑面而来,学习完全依靠自律,同步沟通和讨论的小组几乎没有,学习效果大概率会有所下降,因此订阅人数会减少。
  • 从专栏被推广的次数来看,「得到」很少推广停更后的专栏。 人天生具有喜新厌旧的特质,因此「得到」对于已有专栏,甚至是停更的专栏降低推广力度理所当然,加之多数用户会在获得讯息的前几天或几周内做出购买行为,停更后推广减少,因此订阅人数会减少。

从服务和产品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正在更新的专栏为用户提供的是知识服务,而停更专栏则更像提供了一款产品。如何让这款产品转化为服务,或者转化为更容易让用户接受的产品,我想到两个解决方案和您讨论。

方案一:

构建基于”得到”专栏的知识协同网络,不同专栏之间可以进行互相引用。
如果正在更新的专栏内容涉及已有专栏文章内容,在文章末尾附上该专栏文章链接,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进行延伸阅读(试读版本)。用户阅读链接原文后,如果认为链接不错,可以支付0.1元阅读全文,也可以支付20元的年费来免费阅读自己订阅专栏的所有延伸阅读链接,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多个专栏之间的联系。
方案优势:

  • 从产品角度来看,这样可以让已有的专栏知识沉淀,专栏之间形成相互连接的网络,不仅为用户展现一个清晰,并且还在不断清晰的知识地图,同时也宣传有效利用了多个已有专栏,而 未来这种网络和联系将成为”得到”区别于其他知识平台的巨大优势,形成多元思维模型 。
  • 从用户角度来看,让用户对于同一个概念能接收到不同的解释角度,真切感受到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

方案关键点:
构建知识协同网络的构建过程如何能不过多增加成本,也不影响用户体验,同时又能精准推荐,我思考到了三种解决方案,并倾向于第三种方案:

  • 内部员工筛选文章并进行维护。 因此,需要梳理出所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对它们进行比对和匹配。这种方案准确性依赖于经验判断,同时维护量较大,因此实现难度较大。
  • 建立一个活动机制, 例如 “测测你的知识地图”,鼓励用户在评论区写出能联想到的自己看过的其他专栏老师的文章,然后内部员工进行人工审核,并在文章中维护相关链接,同时注明由“XXX”用户提供。这种方式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同时促进用户在多套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用户对不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 建立数据智能分析系统, 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关键词的语义分析,建立相关性分析模型,以此来梳理和判断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形成智能分析系统。由用户提交相关联文章,智能分析系统进行审核,并由人工复核进行校准,后期通过用户评论反馈来校准智能分析系统,让知识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类似于用户搜索校准搜索引擎的过程)。这种模式长远来看可以降低了人工工作量,同时生成基于知识的智能分析系统。

超级产品经理

方案二:

用户可以拥有已停更专栏的阅读权,例如30元每月,一个月内可以阅读所有已停更专栏的内容,过期后需重新续费购买。这种方式类似于每天听本书,用户从购买一本书变成购买一天的会员,对所有人提供全量的服务,但是根据到期日来进行区分。每天听本书将一本本书存入图书馆,订阅专栏则将一个个优秀的专栏存入专栏库,成为未来搜索和学习的基础。
(PS:方案一和方案二有作为用户的你愿意为之付费的吗?)

3.  从“点”看「得到」:为什么文章取消了“标注”功能?

都说乔布斯在“教育”用户,我认为「得到」其实也在“教育”用户,在某种程度上“教育”那些终身学习者。如果说乔布斯的“教育”是在让用户回归本心,那么“得到”的“教育”则是在帮助更多的人走上通往“终身学习者”的道路。
「得到」在开始的版本中,专栏文章内容可以选择标注或者笔记,但现有版本中只有笔记这一个入口,同时加上提示语“研究表明,哪怕每次只输入一个符号,也能大幅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从原来的记笔记和不记笔记的选择,变成了现在多写和少写的选择,这种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开始让它的目标用户标记时进行思考,而这种思考是终身学习者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方式。仅仅是这一点的改变,至少已经让我开始慢慢改变着自己的阅读方式,也慢慢改变着自己的阅读习惯。

写在最后

三个维度,三个问题,看到的只是它的冰山一角。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在我们的大脑不断寻求高度刺激感的时候,在我们开始开始不断机械性的刷朋友圈,刷今日头条,刷直播的时候,「得到」的出现替代了我原有的刷刷刷,让长半衰期的事情替代原有短半衰期的事情,给我带来那种确定性的爽。同时也让我发现,身边真的有这样一群人,和我一样的人,在「得到」下慢慢走在一起,走向通往终身学习的道路,一起建设一所终身大学。
 
作者 @宋WADE 。

关键字:产品运营, 得到, 知识付费, 知识服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