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自嗨式运营,就去做用户研究!

用户流失的成本通常很低甚至没有成本,所以他们一贯很任性,一不开心就走人了。于是有了“生于拉新,死于留存”的产品现象:

因为前瞻的市场或运营手段,吸引了第一批用户入场,产品得以存活;却由于用户体验不好,用户离开;口碑不好,难有二次传播,持续拉新受阻;如果是付费产品,新用户缺乏用户背书,不想冒然尝试,老用户体验欠佳,复购率低…

这是一个无止的恶性循环。

用户体验不好,排除资源(资金、技术)上的问题,很大的原因在于产品决策与用户需求不一致。大到产品定位,小到每一个细微的产品和运营动作。

产品经理和运营们每天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对着KPI苦思冥想,一通键盘敲打成就一篇智慧了得的“产品/运营方案”,然后呢?对自己的方案有几分把握,能保证多大程度的ROI,不清楚。无非是没做好铺垫工作——研究用户!特别是,当他们自己不是用户的时候。

刚好,Co菲君参加了有关用户研究的公司培训,择其精要分享之。

用户研究是什么?

简单说,研究用户的行为和心理。

具体说,有目的的,去理解在(特定)场景中,用户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

将收到的信息带回来,结合数据、业务做分析和讨论。给出产品建议和洞察,从而对产品,或对你认识产品有帮助。

用户研究分类

定性VS定量:

怎么做用户研究?

(一)入户调研

清楚背景→明确目的→招募用户→入户前准备工作→入户调研执行→资料整理分析→产出结果

入户调研执行:

1、观察:

带领式参观,在用户的陪同下,参加整个现场,了解概况,如人员分工、流程等;

影子式跟随,尾随用户,观察他们完成某项任务的流程;

工具&方法清单:观察用户使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完成任务,询问他们对工具的评价,尤其当工具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时。

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用户未必能表达问题所在,请用你的敏锐去捕捉到!判断:

1、 有什么打断了用户的工作?

2、 用户有无独辟蹊径(work-arounds)的使用方法?

3、 最让他们恼怒的事情是什么?

2、访谈:

访谈技巧-几个重要底线:

1、 不要亮身份、亮专业,像聊天一样交流

2、 专注聆听,不打断

3、 围绕目的,控制进度

4、 保证客观立场,提中立的问题

5、 更关注用户现有经验,而不是让用户想象、预测未来

6、 用户才是专家,宁装无知不装逼

节奏:

不断“发散-收拢”的过程,但不着急收敛(验证)。

例如,从某一功能/工具切入→场景→某一场景,过程中的痛点&需求

追问:

所有重要说法都要有定义

所有重要判断都要有例子

所有重要事情都要有原因

所有聊到的事情都讲得通

3、记录(拍照、录影、录音)

快速回顾表

(二)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研究设计流程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抽样方法(抽样方式、样本量、问卷触达方式&填答方式)→问卷设计(探索性研究、问卷初稿设计、试访&修改)→执行→问卷回收&录入→研究结果分析

2、 抽样方法

概率抽样:总体中每一个体都有一个已知不为零的被选机会进入样本;

非概率抽样:每个个体进入样本的概率是未知的,而且无法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影响,因此用这样的样本可以帮助了解总体,但是由此推论总体是存在较大误差。

确定样本量

3、 问卷设计流程

·探索性工作:进行非结构化访问,把自由回答的开放式问题转变为封闭式问题;

·问卷初稿设计:

(1)形成问卷的逻辑结构和前后顺序(工具:Mind manager;甄别问卷/主体问卷);

(2)从回答者是否易于回答、是否涉及隐私、逻辑关联等角度,调整各部分前后顺序;

(3)根据探索性工作中得到的答案,列出每个问题和答案;

(4)从总体进行修订和调整;

(5)附上卷首语等内容;

·试用修改:将设计好的问卷给典型目标对象、专家等,请他们对问卷评论;

·最终问卷

(三)可用性测试

由少量用户来测试产品(约6-8位用户),目的是发现85%以上存在的问题。

1、可以评估什么内容?

2、时间及步骤:

从开始测试前沟通需求到测试结束,所需时间约为3~7天。

·招募用户:6~8个,符合产品定位的目标用户,以及有相关产品使用经验与使用行为。排除内向不多话的用户,排除过于积极的用户。

·制定测试任务

列出任务清单(一次测试中3~5个任务比较合适)→将任务变成场景(包含用户目标及动机,尽量贴近用户日常使用行为)

·细化测试考察点

针对每个设定好的任务,拆分出该任务流中的考察点

针对每个考察点的重要程度,设置预期目标及达标指标

列好观察表,以便测试过程中记录

记录可以给用户的使用程度打分或描述,如“流畅”“一般”“困难”“无视”

·准备测试材料

·测试结果整理

补充讨论用户行为:主持人与记录者在每场测试完后,进行小结

总结发现的问题:将不同用户所有数据整合在一起进行总结

分析发现的问题:由情境、任务、功能引发的问题,对用户有什么影响

可用性问题评级:对影响用户体验的严重程度进行评级

·制定落地计划

P0为在主流程中出现并导致用户无法完成主任务/基础任务的问题,需要马上解决,可以推迟产品上线时间或者专门发优化版本解决;

P1为有比较明显的用户体验问题,但可以满足用户完成主任务/基础任务的问题,需要排到优化列表里尽快迭代完成;

P2为使用频率低或用户不会明显感知到体验不好的问题,可以放到优化列表中跟相关功能一起迭代解决。

找用户约约约,just do it!

原作者:Co菲

文章来源:运营coffee

关键字:产品运营, 产品经理, 用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