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代码的「数据驱动」,打破传统软件开发「模型驱动」牢笼

轻流认为无代码最大的优势是“数据+业务+人才”的三维驱动,不仅仅是所谓“模型驱动”的技术路径,而更应该关注到无代码的解决方案和效果路径。

文/轻流CEO薄智元

之前一篇文章写了关于“无代码是否会开源”的话题。这一篇文章想和大家聊聊低代码领域比较火的“模型驱动”、“表单驱动”、“数据驱动”等概念。我认为有一些行业内的玩家把事情讲复杂了,所以今天想拆解一下,简单化做个阐述。

什么是「模型驱动」?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效率问题一直受到强烈关注。2000年左右的软件开发中就出现了“模型驱动开发(Model Driven Development)”的概念,核心理念是把软件开发从“开发过程”转为“建模过程”,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复杂系统开发的难度。

无代码的「数据驱动」,打破传统软件开发「模型驱动」牢笼

不得不说,“模型驱动”为低代码/无代码的诞生,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概念。但是传统的“建模”过程太过于面向开发者,所以传统的“模型驱动”很难“无代码”化,因为“建模”不仅是一种技术语言,还要进行代码方式的封装。然而对于无代码产品所面向的公民开发者而言,写代码这件事其实是非常有门槛的。

「模型驱动」or「表单驱动」

有自称业内的专家论断:“低代码”是模型驱动的,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需求。“无代码”是表单驱动的,只能解决简单的需求。

试问Excel能解决多简单还是多复杂的需求?我认为技术本身不代表能力边界,更别提概念本身了。技术的成熟度不同,能够解决的程度也不同。就像早期的Excel也不像如今一样强大。新兴技术的出现,首先会解决新问题作为突破口,然后再不断地覆盖老问题。给新技术一些时间,它会不断发挥效用。

那么“无代码”需要建模么?当然需要!所以真正的无代码产品也一样需要建模,但是建模的过程更多的“乐高化”,可以让业务人员通过拼装一个个小积木块,就能够完成整个系统的构建,是一种无代码的“模型驱动”。

所谓“表单驱动”,因为对于无代码/低代码产品而言,表单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采集的入口,但是谈及「驱动」,仅仅「表单」是不够的。

无代码的「数据驱动」,打破传统软件开发「模型驱动」牢笼

从传统的「模型驱动」到数据、业务、人才的「三维驱动」

新兴技术,可以拥抱新兴的理念和思路,我们认为面对“无代码”产品,核心关注应该不再是技术实现,而是效果实现。既然“无代码”是一种新技术,那么让新技术与2000年提出的“模型驱动”的古老概念相提并论,未免太oldschool了。

无代码最核心的魅力就是可以不需要关注底层技术细节,“模型驱动”本身就是技术实现的路径,更多关注无代码实现的效果本质,从而无代码和“数据驱动”产生了关联。

艾瑞在2020年的报告也提到了“数据驱动”对于企业数字化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以数据生产要素驱动经营管理,实现持续增长和创新发展。

无代码的「数据驱动」,打破传统软件开发「模型驱动」牢笼

无代码的「数据驱动」,打破传统软件开发「模型驱动」牢笼

在2020年这个报告中还没有“无代码/低代码”的影子,但最近艾瑞发布了一款无代码行业报告,其中将企业级低代码划分为了模型驱动、把企业级无代码划分为了数据驱动。

无代码的「数据驱动」,打破传统软件开发「模型驱动」牢笼

但是“无代码”的能力不单纯是“数据驱动”,因为数据中台、数据分析厂商,甚至是OA厂商,都能数据驱动,那无代码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轻流认为无代码最大的优势是“数据+业务+人才”的三维驱动,不仅仅是所谓“模型驱动”的技术路径,而更应该关注到无代码的解决方案和效果路径。效果层面不单纯是数据,而是能够更好地将业务方法、业务数据以及业务所涉及的人才能力做有机的整合。

无代码的「数据驱动」,打破传统软件开发「模型驱动」牢笼

我们都知道,无代码在于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而非工具本身。我们可以通过无代码的工具来积累数据,但这其实远远不够。无代码更在于“方法论”,就像是乐高不单纯是有积木模块,更重要的是乐高的图纸。然而图纸的建立离不开“业务”。

无代码的「数据驱动」,打破传统软件开发「模型驱动」牢笼

在有了趁手的工具和方法论之后,轻流更关注到“人”,工具好不好用,是需要有会使用工具的人才。轻流在2017年推出了“轻流学院”,提出了“无代码产品经理”的概念,我们认为最后工具好不好用,还是在于人。

无代码的「数据驱动」,打破传统软件开发「模型驱动」牢笼

无代码是新技术,模型驱动是老概念。不要生搬硬套传统技术,新技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也不要局限在技术和架构本身,更应该关注新技术解决什么问题。用老技术解决新问题,一定是不靠谱的,反而会被贴上“旧概念重新翻炒”的标签。

参考文档:

[1]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企业级无代码白皮书》、《中国数据驱动型企业成长路径研究报告》

[2]MDSF:模型驱动开发(MDD)介绍:http://www.zhoujingen.cn/blog/2749.html

[3]Model Driven Development – Future or Failur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J]. Hrvatska znanstvena bibliografija i MZOS-Svibor, 2007.

[4]MDE – Model Driven Engineering – reference guide http://www.theenterprisearchitect.eu/blog/2009/01/15/mde---model-driven-engineering----reference-guide

[5]部分图片来源于轻流各类PPT材料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