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质量作用模型(SMA)
SMA模型
基于以下假设:
- 用特征电荷 ν \nu ν描述具有多点形状的天然蛋白质的离子交换吸附;
- 在离子交换系统中,竞争性的吸附可以用质量作用平衡来描述,在此过程中维持吸附相上的电中性;
- 蛋白质分子的吸附导致了已被吸附的平衡盐离子的空间位阻,这些被覆盖的平衡的盐离子不能和其它蛋白质发生交换反应;
- 伴离子的影响在离子交换过程中可以忽略。
特征电荷 ν \nu ν的意义为,在吸附过程中一个被吸附的蛋白质与 ν \nu ν个吸附点相互作用,取代 ν \nu ν个单价平衡盐离子。蛋白质和平衡盐离子的化学计量关系如下:
C a + ν n Q s ‾ ⇔ Q a + ν n C s (1) C_{a}+\frac{\nu}{n}\overline{Q_s} \Leftrightarrow Q_{a}+\frac{\nu}{n}C_s \tag{1} Ca+nνQs⇔Qa+nνCs(1)
其中 C C C 和 Q Q Q 分别表示液相和吸附相浓度, n n n 表示盐离子的荷电荷数,下标 a a a 和 s s s 分别表示蛋白质和盐。上杠 − - −表示可以和液相中蛋白质进行交换反应的被吸附的盐离子。对应的离子交换过程的平衡常数 K a K_a Ka为:
K a = ( Q a C a ) ( C s Q s ‾ ) ν n (2) K_a=(\frac{Q_a}{C_a})(\frac{C_s}{\overline{Q_s}})^{\frac{\nu}{n}} \tag{2} Ka=(CaQa)(QsCs)nν(2)
被覆盖的盐离子的总浓度 Q s ^ \hat{Q_s} Qs^用下式表示:
Q s ^ = σ a Q a (3) \hat{Q_s}=\sigma_aQ_a \tag{3} Qs^=σaQa(3)
此处 σ a \sigma_a σa为蛋白质的空间因子。吸附相中的盐离子的总浓度 Q s Q_s Qs用下式表示:
Q s = Q s ‾ + σ a Q a (4) Q_s=\overline{Q_s}+\sigma_aQ_a \tag{4} Qs=Qs+σaQa(4)
由于吸附相上维持电中性,有下式成立:
A = n Q s ‾ + ( ν + n σ a ) Q a (5) A=n\overline{Q_s}+(\nu+n\sigma_a)Q_a \tag{5} A=nQs+(ν+nσa)Qa(5)
式中 A A A为凝胶的离子交换容量。将 ( 5 ) (5) (5)式代入 ( 2 ) (2) (2)式,得到如下吸附等温线方程:
C a = ( Q a K a ) ( n C s A − ( ν + n σ a ) Q a ) ν n (6) C_a=(\frac{Q_a}{K_a})(\frac{nC_s}{A-(\nu+n\sigma_a)Q_a})^{\frac{\nu}{n}} \tag{6} Ca=(KaQa)(A−(ν+nσa)QanCs)nν(6)
式 ( 6 ) (6) (6)为三参数模型。一般采用色谱法确定SMA模型参数,也可以采用间歇吸附平衡实验数据确定SMA模型参数。离子交换介质的离子交换容量 A A A由滴定法测得; C a C_a Ca趋于零时,式 ( 6 ) (6) (6)简化为:
Q a C a = K a ( A n C s ) ν n (7) \frac{Q_a}{C_a}=K_a(\frac{A}{nC_s})^{\frac{\nu}{n}} \tag{7} CaQa=Ka(nCsA)nν(7)
利用蛋白质浓度趋于零时低盐浓度吸附等温线的斜率值,对 ( 7 ) (7) (7)式两边取对数作图可得一条直线,使用该直线的截距和斜率,求得特征电荷和平衡常数; C a C_a Ca趋于无穷大时, Q s ‾ \overline{Q_s} Qs近似为零,有下式成立:
Q a m a x = A ν + n σ a (8) Q_{a}^{max}=\frac{A}{\nu+n\sigma_a} \tag{8} Qamax=ν+nσaA(8)
式中 Q a m a x Q_a^{max} Qamax为最大吸附密度,由该式可确定空间因子。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