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

深度学习在携程攻略社区的应用

编者:本文来自携程攻略社区开发总监李健在携程技术中心主办的深度学习Meetup中的主题演讲,介绍了深度学习在攻略社区领域的主要应用。关注携程技术中心微信公号ctriptech,可获知更多技术分享信息。文末可下载演讲PPT。携程攻略社区是携程旗下的旅游攻略类社区,致力于为旅行者提供出行指南和资讯服务。依托携程2.5亿用户总量,社区日活跃用户超过500万,并汇集3000万条真实

人物模型和目标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模型通过有效的抽象来代表复杂的现象。好的模型强调所代表结构的显著特色关系,弱化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由于我们是为用户而设计的,因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这些方面并将其视觉化: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的期望、用户与社会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用户与我们所设计的产品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用创造模型来描述市场行为,物理学家用创造模型来描述亚原子粒子行为一样,用户

过快、过量、过度:三类数据驱动型决策中的常见问题

在大数据的时代,很多公司通过采用数据驱动方式进行决策。在本文中我想谈一下我们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三种常见失误:过快–急于求成、过量–图囵吞枣、过度–信息过载。过快:急于求成还没找到实际问题就提出解决方案不要担心在定位问题上花费太多时间。关于越早开始行动,越能提前完成项目的理论不一定正确,如果未能充分理解关键问题可能会浪费更多时间。无论你是在思考一个新的产品特性,对公司未来发展方

最强用户画像分析干货!深度剖析人物角色模型设计方法

让我们从多维度来描述需求,在评估需求方案时,更有说服力。前微软中国交互设计师:李玮,倾情分享。前言人物角色模型,在20实际90年代,是可用性研究提出来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在外企中尤其适用的较多。好的人物角色模型,可以让每个人感到满意,他为团队、为公司提供一个有效、易于理解的方式,来描述用户需求,让受众在讨论中有共同语言。有了人物角色,就可以避免团队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描诉需求,

长篇干货:老司机带你了解 persona 用户画像(人物模型)那些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Q:为什么要建persona(人物模型):为了了解下面方面 ,并进行视觉化:用户之间的关系 、 用户的期望、用户与社会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用户与我们所设计的产品之间的关系。Q:什么是persona?定义:用研究结果创建关于用户描述性模型,是交互设计的有力工具,所以将这种用户模型称为“人物模型”(persona)。人物模型并非真正的人,来源于研究中众多

设计理论:人物模型设计和目标设计

经济学家用创造模型来描述市场行为,物理学家用创造模型来描述亚原子粒子行为一样,用户研究之后创建的关于用户的描述性模型,是交互设计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个描述性模型就叫做“人物模型”。人物模型并非真正的人,他们来源于研究中众多真实用户的行为和动机。换句话说,人物模型是“合成原型”,建立在用研过程中发现的行为模式基础上。人物模型给我们提供一种精确思考和交流的方法,通过人物模型,我们

用户为什么不喜欢你的产品?

Allan Cooper提出的三种模型,很好的解释了用户是如何使用你的产品?用户为什么觉得一个产品难用?需要填写的信息太多、找不到想要的商品、支付老是失败、按钮点击没反应、应用很卡...,会有很多个理由被提出来,这些都对,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说明问题。Allan Cooper提出的三种模型,很好的解释了用户是如何使用你的产品?为什么觉得产品好用或者难用?心理模型、表现模型、实现

产品大卖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与用户一致的心智模型

可用产品战略与产品功能设计 阅读时间8分钟今年的第一本书选择了《哲学的故事》,讲得是哲学大神们的故事。前面三分之一基本上在讲几位大神怎么死的。在整理“认知框架”这前先看点哲学,在学习哲学经典之前先看看这些先贤们的故事,也算是种铺垫吧。好比我们中国人见面都问“吃过啦?”外国人见面问好“今天天气不错。”这背后都是有文化基因的。中国老百姓在历史上都是农耕社会,一个人或一家人种地,

基于 GSM 模型和五度模型的案例分析

最早知道GSM模型的时候距离现在有些遥远了,已经淡忘是在哪篇文章里看到的了,当时只是粗略的有些印象,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最近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这个模型原来可以结合另一个模型用来进行量化分析,遂觉得如获至宝,认真研究了一下…刚好最近参与了一个活动的策划,就想着结合着这两个模型来尝试着进行一下分析。本文主要分为GSM模型是什么、五度模型是什么及活动分析这三大部分。一.

怎么办?机器带来的新型知识我们无法理解

我们日益依靠能自行创造出模型来得出结论的机器,但那些模型往往超出人类的理解范畴,会以不同于我们的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国外科技网站Backchannel撰文称,我们的机器如今拥有我们无法理解的知识。我们正日益依靠能够自行创造出模型来得出结论的机器,但那些模型往往超出人类的理解范畴,会以不同于我们的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海量数据的可用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