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 拆解:0 基础社群如何成长到 "秒杀""一票难求" 级别?
0. 写在前面的话
说实话,我原计划是要拆解@三月巢北 (陈慧敏)的,她是BetterMe大本营(以下简称‘BM’)的创始人、《社群营销》第二版作者、知识型IP训练营负责人...诸多闪光的头衔,几乎都在短短一年内获得。
于是我想了解:慧敏有何神奇之处?
但是翻遍了她的微博后,我崩溃了——几乎都是一个小女生的日常,譬如2013年初她在研究理财、2013年末她在研究外贸、2014年她开始研究生娃、2015年她研究PPT,等等。粉丝不多、转发量不大、营销目的性也不强。
这样的人玩互联网,凭什么成功?
借用古典老师“未来职业世界,只有3种人——产品人、媒体人、运营人”的观点, 慧敏属于标准的“运营人”。运营人所擅长的不是日更、不是死磕、而是链接。 链接社群内部小伙伴、链接大咖、链接“选择自己”等友商、链接第三方平台,这些是慧敏最大的优势。
人脉、资源等层面逐步打通后,正循环开启,陈慧敏个人开始狂奔,带动BetterMe大本营向前。的确,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OK,既然这样,那么我换个方向——拆解BM,看看这个公众号、这个社群在运营方面有何独到之处。
以下是具体拆解分享:
1. 社群型公众号,核心在“社群”
想做社群型公众号的人不少,但是大家几乎都是“注册账号→发布招募信息→组建初步社群→发布线上活动信息→吸引新成员...”,做着做着重心就放在了公众号上,希望通过有吸引力的文章和转化率高的公众号活动来增加粉丝。
实际上, “社群型公众号”这6个字的核心是“社群” 。这一点,BM拿捏得很准。
①公众号名称因何而来?
因为 全部成员思考 了94个名字,最终大家投票得出公众号名称“BetterMe大本营”.
②这些分享:
“涛说PPT:用互联网理念颠覆你的PPT思维”
“羊羊和山姐:如何玩转公务员考试”
“膝盖:关于PPT手绘这件事”
“小贤:如何进入一线互联网企业”
...
为什么我没有找到预告文章、没有看到报名方式、只看到分享结束后的笔记整理?
因为本来这些分享的目的,就不是“用分享加公众号粉丝”,而是“ 以分享促进社群成员成长 ”。换言之,这是社群内部活动。
③这些讨论:
“办公桌面就是我的个性”
“2015年你喜欢什么书?”
...
为什么只有讨论结果,而没有“组织公众号粉丝投票与讨论”的过程?
与②同理,因为这些是社群日常的讨论,不对外。
“BetterMe大本营”这个公众号,只是社群的一个媒体工具,一切以社群为中心。
2. 坚持走到线下
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一些社群的小伙伴在网上聊得不错,感觉可以称之为“好友”了。但大家感情真的那么好么?未必。
BM在实践中一直坚信:要走到线下。
分舵开营时间
BM线下启动9个月,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个城市营,线下活动70余场。
从粉丝反馈看,每一次线下活动,都让参与者“收获了纯线上交流找不到的归属感、参与感”。
3. 坚持“一群人”打理公众号
做社群,大家都知道要激发群成员的互动与参与;但对于社群的公众号,不少都是“群主自己管理”,或者“指定一个小编来打理,日常内容、排版等都由他负责”。
听起来没什么错,但是做着做着,社群成员就会默认:公众号属于小编,和大家关系不大。
怎么破?
感谢幕后
上图是“BetterMe大本营”公众号早期文章末尾的幕后人员列表。
BM在诞生之初,敏妈就直接放权,由“羊羊”“乌素”“挖藕”“孙小米”等至少30个人组成的社群核心团队来共同打理。而且,核心团队应该还有各自负责的小团队。
核心团队来自社群,也服务社群,这样无形之中带出了社群的归属感。
4. 粉丝数不是唯一标准
从阅读量反推,BM目前的粉丝应该不到两万。纯粹从粉丝数和阅读量来看,BM做得一般。
虽然不少公众号粉丝已经10万+,但是可能已经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粉丝成为“死粉”——懒得看推送、不关心活动;而BM的粉丝数虽然不多,训练营和线下门票却基本都需要秒杀,这也是其死忠粉的力量所在。
BM一岁生日
粉丝数并不是检验公众号的唯一标准,忠实粉丝数才是。
5. 先链接,再赚钱
百度搜索“社群盈利模式”,有85万个相关结果。但是这些结果中,清一色是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等社群的复盘,而这些社群的确很牛,但他们本身已经有罗振宇、樊登等大咖坐镇,大咖自带势能。
那么,草根从零做起做社群,怎样能赚到钱?
BM的经历告诉你: 先别急着赚钱,先把链接做起来 。从成立开始,这个社群就一直在深耕“链接”。
第一层是核心团队链接:
由于核心团队不少来自秋叶大叔的“69群”,大家本身就很熟,这一层链接是最快速的;
第二层是内部链接:
通过线上分享、分舵线下聚会、土拨鼠21天计划等活动,让社群成员常沟通、多联系;
第三层是大咖链接:
邀请秋叶大叔、萧秋水教主等参与社群活动,提高社群势能;
第四层是资源链接:
包括喜马拉雅、在行、同行“选择自己”等外部资源;
以上四层建设完成,用了10个月的时间。在今年8~9月,BM才开始利用训练营、签售等尝试变现。
没有链接,社群变现只能是纸上谈兵。
结.语.
从去年10月16号建群开始,BetterMe大本营已经运营了一年多。
不少社群,运营超过3个月就会出现“活跃度大跌、运营瓶颈突出”的问题;但BM越玩越有魅力,每次线下活动嘉宾们被大家围得水泄不通,更有不少迷妹迷弟像追星一样,求合影、求抱抱。
这个社群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还能达到什么高度?我们拭目以待。
文/勾俊伟
关键字:产品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