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体验报告:不走寻常路的兴趣社交“圈子”

随着头条系产品飞聊的上线,即刻、豆瓣、贴吧等围绕“兴趣社交”的产品再次火热起来,现如今要如何玩转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交圈呢?看看“圈子”这款产品是怎么玩的。

一、产品概述

1. 体验环境

手机:华为P10
系统版本:8.0.0
APP端版本:2.0.0

2. 体验目的

  • 了解圈子产品的定位、玩法和设计;
  • 通过产品了解兴趣社交的模式和成长状态;
  • 锻炼产品sense,提升思考的深度;

3. 产品介绍

【圈子】是多点科技旗下的一款协助社群创建者运营兴趣圈的工具,你可以在平台上创建自己的专属圈子,邀请好友或者粉丝加入圈子进行互动与交流。开发商已在平台建立了各种活动机制,圈主只需要设置即可使用,大大降低了社群运营的门槛。
多终端互相配合:包括APP(Android&IOS)、微信小程序和PC端三平台的使用。小程序用于微信社群流量的导入,APP用于圈子的关系沉淀,PC版用于圈主后台管理。

4. 产品定位

4.1定位
利用运营手段协助圈主打造高质量的兴趣圈,降低社群运营的门槛。
Slogan:定义你的专属主题社区。
4.2 使用人群
(1) 圈主 ,即圈子的创建者,有下面3种类型:

  • 兴趣型:有明确的兴趣类型,希望集结有相同兴趣的成员,如@说唱圈、@文案圈。
  • 地域型:以地域为中心集结关系圈的成员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如@南师大、@江西科技学院。
  • 技能型:拥有一技之长,希望建圈进行分享交流,甚至是知识变现,如@无忧PPT学院、@学英语环游世界。

(2) 圈子成员 ,即希望在圈子内寻找归属感和存在感的用户

  • 交流型:希望找到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的知音。

  • 提升型:希望能够在圈子里面提升某方面技能的学习者。

  • 打卡型:希望通过社群的打卡机制强迫自己养成一些习惯。

    4.3  产品特色 :入圈审核、自定义配置活动、身份马甲、圈子数据统计、虚拟货币交易。

    5. 需求来源与需求分析

    5.1 需求来源
    5.1.1社群运营存在的问题
    大多社群平台的信息无法直接存储,不方便社群成员查看信息,不利于社群内容的沉淀,阻碍社群迭代性发展。

  • 社群难以激活,出现水群成员和僵尸成员,失去社群创建的意义和价值,阻碍社群长远发展。

  • 社群分散且数量多,不易进行用户分层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并且效果难有保证。

  • 社群内管理员和成员之间、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弱,打击成员的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进而降低群的活性。

  • 商业变现能力有限,成员与社群管理者之间互动性有限,难以形成信任关系,建立金钱关系困难。

    5.1.2 需求分析

    6. 用户分析

    6.1 用户画像
    据调查研究显示:平均5组数据即可揭示80%的真相。
    因此在官方推荐中随机加入了5个圈子,分别对这5个圈子的群主和成员进行用户画像。
    此处主要研究优质圈主的画像,画像维度包括:性别、年龄、兴趣、活跃时间、圈子主题。这些信息均是从圈主发布的信息、互动评论以及圈主公布的其他平台上的信息综合推测出来的,可能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不严谨:圈子成员的形象千人千面,难以仅仅通过观察法得到用户画像,等笔者找到合适的方法再进行补充)

    从上面5个圈主的画像可以推测出,圈子主要用户的年龄在22-30岁,即大部分为90后。

  • 从兴趣和主题可以看出,圈主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创建的圈子,乐于分享。

  • 基本上所有的圈子都设置了打卡活动,帮助成员养成定期提升的习惯。

  • 从活跃时间可以分看出,圈主的活跃时间基本在上班族的休息时间,可以推测大多数圈主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运营圈子的。

    6.2 目标用户
    (1) 圈子运营者 :平台的主要用户,经验丰富的大V+零经验的小白.

  • 经验丰富的大V:有经验有粉丝,需要一个沉淀内容和增强成员关系的平台。

  • 零经验的小白:有想法无经验,需要一个能协助搭建兴趣圈的平台。

(2) 圈子成员 :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邀加入的成员+搜索加入的成员

  • 受邀加入:圈主带来的粉丝用户,兴趣目标明确,社群价值高,忠诚度高,积极性高。
  • 搜索加入:通过官方推荐或关键词搜索加入圈子,社群价值需要被挖掘。

二、产品分析

1. 产品结构


圈子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主题输出内容,形成讨论与互动。打开圈子第一步就是登录,登录之后底部共有4个tab。
登录 :圈子支持两种登录形式:手机号码登录和微信登录。

  • 圈子 :可以创建圈子+搜索加入圈子,也可点击封面可直接进入圈子。
  • 聊天 :聊天列表,包括群聊和私聊,按时间倒序排列。
  • 通知 :集合用户收到的点赞、评论、分享以及圈主的通知。
  • 我 :账户信息,用户记录、设置中心以及意见反馈。

2. 核心功能

2.1 定制圈子
定制专属圈子是产品的核心,给予圈主极大的自主管理权力,主要包括:邀请机制和权限设置。
(1)邀请机制
圈主创建圈子之后,可以通过其他平台邀请好友、粉丝等成员加入,受邀成员的属性与圈子调性较为相符,是当之无愧的种子用户。
平台设置多种分享渠道,适应不同平台的分享规则,包括:微信、朋友圈、QQ、微博。不同的渠道的落地形式也不同,通过微信分享的是小程序,通过朋友圈、QQ和微博分享的是H5页面。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分享形式:生成二维码(只适用于微信平台)和复制链接。复制链接比较适合分享到其他平台,如:豆瓣、即可、美拍等社区以及短信,引导用户:注册→浏览→加入圈子→引导下载APP。
个人建议:
所有的渠道都需要用户先注册登录才可以查看圈子内容,因此用户触达到内容的门槛相对较高,吸引注册的能力略显不足。建议这里可以先展示内容,当用户点击【加入圈子】时再触发注册登录机制,这样用户在对圈子感兴趣的情况下成功注册的几率可能会比较大。
再者就是展示给用户的第一屏动态内容可以默认先展示精华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比较优质且与圈子的调性高度相符,这样用优质内容吸引新用户加入的成功率也会比较高。
(2)权限设置
圈主可以决定创建一个封闭圈或是一个开放圈,设置是否允许用户通过搜索加入或者是需要审核加入(可随时变更设置)。
设置联合圈主协助管理圈子,共同对成员动态进行管理,对圈子开放功能的管理。如:是否允许群聊、是否允许成员私聊、是否允许分享话题等,对内容的管理,如:删除言论、修改标签、设置精华、置顶、举报;对群聊的管理:踢出群,禁言等。
2.2 激励管理
盘活社群,提高留存是社群运营一个重要的环节,平台提供了一些激励方式,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提升用户活跃度。
从 物质层面 来看,圈子搭建了虚拟货币体系,可用于圈主奖励成员、打赏优质内容、平台内交易。
这些货币在平台内进行自由流通,可与人民币进行兑换。具体规则是:人民币可以兑换乌托贝,乌托贝不可提现只可在平台上流通,收到乌托贝的账户直接等价兑换为乌托币,乌托币才可以提现。汇率公式为:1人民币=100乌托贝=100乌托币=1人民币。
从 精神层面 来看,圈子设置经验值体系,当用户完成了一些任务时奖励其相应的经验值,如发布了内容可以奖励用户经验值,评论了别人奖励一定经验值。
圈主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任务对应的经验值。这些经验值有什么用呢?用来搭建用户等级体系,用户完成的任务越多积累的经验值越高,等级就越高,而等级则反映了社群不同层级的用户,等级越高的用户贡献值越高,他们是社群最有价值的用户。
内容是社区最基本的部分,利用打卡&签到的功能,给予成员【货币】和【经验】的奖励刺激圈子活跃度,给用户带去成就感和归属感,持续为圈子输出内容,保持圈子的活性。
个人建议:
乌托贝的充值需要在PC版的平台进行,乌托币的提现只能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对于有交易需求的用户而言,这个多端操作的流程显得很麻烦。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是否可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充值和提现,这样交易流程体验就简单顺畅很多;从安全支付的角度来看,开通了支付宝、微信等知名支付平台,用户对平台交易的信任度也会提升很多。
笔者其实很不理解平台这里设计的目的,狭义的猜测:是否开发商不想让这些大平台发现这一垂直领域的市场,想要先猥琐发育?
2.3 圈子统计
数据能准确反映社群的运营效果,帮助运营者进一步优化。
平台为圈主提供数据统计功能,包括:新增成员、活跃成员、互动成员、新增话题、新增回复等,帮助圈主记录统计圈内成员增长和活跃情况。但是这些数据作用有限,只是用于监测用户增长和互动,缺少了监测用户留存的数据,留存数据所代表的用户才是圈子最有价值的用户。
个人建议:
圈子更注重圈内的用户新增、话题新增和成员互动,对照微信小程序的数据助手,缺少一个用户画像的数据。要是增加一个用户画像维度的数据统计,就能发现圈内成员的角色属性,适时对圈子的话题或是活动的方向提供指导,即顺势而为。
*将圈子的数据统计与微信小程序的数据助手对比,是因为两者的目标用户有重合之处,都是协助用户运营的工具,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总结: 从定制圈子、激励管理和圈子统计3个模块可以看出,圈子的重要服务对象就是社群运营者,从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拉新-留存-激活-变现考虑,为运营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具,降低用户的运营门槛,还能有效实现社群价值。

3. 主要功能

3.1 发布动态
内容是社群保持活力的基本部分,圈子几乎支持所有形式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语音、文件和链接,让用户展现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平台的文字编辑器包括:字号大小、居中展示、列表等,使得输出的内容在质量和格式方面都赏心悦目。
功能惊喜之处:在动态中的链接是有颜色属性的,始终与本圈子的主题色保持一致,符合设计的一致性原则。
3.2 分区管理&导航标签
当圈子的成员到达一定数量的时候,圈内成员的兴趣点出现差异化,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用户分层,针对不同类型的成员在圈内进行分区。
对成员而言,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分区,在每个分区里再用标签划分话题,用户在发布时选择标签会进入所属的分区,更有利于成员在小范围的互动。新人也可以根据分区和标签快速定位自己的兴趣圈。
对圈主而言,可以对每一个分区指定管理员,进行分区管理,提高圈内的管理效率。
3.3 搜索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找到并加入圈子:关键字搜索+官方推荐

  • 关键字搜索:用于已经有明确目标或大致方向的用户,通过输入关键字搜寻圈子。
  • 官方推荐:平台会推荐一些优质圈子给没有明确方向的用户,一般都是成员数量多、圈内活跃度高的圈子。

四、操作流程设计

1. 创建圈子


用户打开APP需要先登录,登录之后进入【圈子】页,用户可以通过3步创建圈子:

  • 点击页面中间的“创建圈子”或是右上角的“+”;

  • 同意《圈主协议》;

  • 输入圈子名称、头像以及圈子主题色,完成后直接进入圈子主页.

    思考1 :微信登录的用户可以在圈子里自由浏览,但是如果想要创建圈子则需要先绑定手机号码。为什么要绑定手机号码?

  • 手机号码确保用户身份的唯一性,防止用户恶意注册,影响平台的数据统计;

  • 手机注册操作更方便流畅,如:一键登录、短信登录和语音登录等;

  • 手机号码验证登录可以在用户忘记密码的时,快速找回密码登录应用;

  • 网络实名更安全,如果在网上发布不实信息等,就可以根据手机号码找到当事人信息,进行究责。

    思考2 :手机号登录后还需要绑定微信才能使用,为什么会有这一步操作?

  • 获取用户微信信息,为了用户分享圈子到微信的时候,能直接调起圈子的微信小程序,减少被分享用户的入圈操作;

  • 平台主要获取的是微信社群的流量,获取微信的头像和昵称,这样方便将微信流量导入圈子中。

2. 圈子设置


用户创建圈子后,引导圈主进行圈子的设置,包括如图的4大功:

  • 圈子信息设置:主要是对圈子视觉和形象的打造,体现了产品定位中的“专属”感。
  • 加入圈子设置:给予圈主选择权:封闭圈VS开发圈,可以根据圈子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转化。
  • 圈子功能:圈主对成员互动与话题方向的管理,成员互动的这个点的功能感觉是个无差异型需求,话题管理则是一个魅力型需求,有的话更能方便圈主对话题方向的把控。
  • 权限管理:合伙人式管理制度,与分区功能配合管理,分工合作,高效便捷。

3. 打卡

打卡是圈子的社群运营的一个主要功能,代表了一种承诺,是对圈内所有成员的公开承诺。这种力量受到来自心理的监督,有利于促进成员养成不断输出内容的习惯,进行互动与交流,创造圈子的社群价值。圈子的打卡功能需要圈主登录PC端后台进行设置,如下图:

设置打卡活动的操作流程:圈主登录PC端→进入【圈子管理后台】→选择“打卡”标签→点击“创建打卡活动”→填写活动信息→设置活动规则→选择设置活动达成奖励→APP上出现打卡模块
打卡的活动在APP上分别设置了:打卡日历、打卡排行、历史主题、打卡设置
打卡日历 :给予用户成就达成的荣誉感,鼓励用户不断进行内容创作,提升圈子的活跃度和留存。
建议 :只有日历记录打卡的话,对于养成用户长期习惯的动力略显不足,这里可以借鉴游戏化的运用手法进行阶段性的奖励,可以参考:王者荣耀中的荣誉称号奖励(这里需要与积分制度结合)、QQ互动的火花标志和巨轮标志、微博的铁粉标签等。
打卡排行 :人都有一种竞争心理,排行榜的出现能有效激起用户的竞争心理,进而会为了提升排名而进行打卡任务。排行榜分为周榜、月榜和总榜,也可以说是成员的短期效果、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短期、中期和长期榜单能有效筛选出活跃成员、有效成员和忠诚成员,有利于社群后期进行用户分层的管理。
建议 :在排行榜的页面添加一个帮助成员快速提升排名的【攻略】,让用户按照攻略完成任务即可提升排名,同时可以给用户一个提升幅度的预期,明确的目标能有效保障任务的完成率。
历史主题 :记录圈子迄今为止所有进行过的活动,给新成员展示圈子的文化价值,给老成员一个回忆之地。
建议 :这个历史主题可以在年末或是各个圈子创建周年庆的时候做一波回忆杀的活动,增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如果能有效传播的话,还能带来一波流量。
打卡设置 :圈主对活动的设置信息,成员可以选择是否打开提醒通知。
个人建议:
圈主虽然需要跨平台在PC端进行打卡设置,但是PC端的体验相对更流畅,更宽阔的界面承载了更多的功能设置,给予圈主更多的可操作性。但是有一点,PC端附带了APP上其他的功能,后台管理的功能入口较深,需要用户自己去寻找操作入口,没有任何的提示和引导,这点的设计对圈主来说不太友好。
建议将主页的导航栏添加【后台设置】功能,用户点击进入圈子的管理列表,选择对应的圈子进行设置。

五、设计分析

1. 品牌分析

1.1 圈子的品牌内涵
人们在同一个空间内进行分享与互动。其产品定位:定义你的专属主题社区,可以理解为用户在平台上创建属于社区,社区的功能和规则完全由创建者决定,创建者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法与才能。
1.2 产品的logo解读
用蓝、黄、红三种颜色的渐变色交织成一个对话气泡。对话气泡就不用说了,元素本身就诞生于社交文化,而三种颜色分别表达了信任、温暖和活力。这恰恰是建立社交关系的3个重要因素,同时渐变色的交融又给人一种既个性又专业的感觉。

2. 设计分析

2.1 圈子列表展示
在圈子页面,当用户加入了多个圈子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长按移动圈子卡片对圈子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的交互效果像是插队一样,被插队的卡片们都一次向后一位移动,视觉体验很棒。
但是,用户如何能快速找到自己创建的圈子?只能依靠封面和名字进行识别,视觉体验不是很友好。
优化建议: 身份是圈主的圈子希望能有一个身份符号的标记,并且固定位置在首位,保证圈主在进入圈子时第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创建的圈子,第一时间处理自己圈子的问题。如果用户创建了多个圈子,按照消息的更新顺序排列圈子的位置。

2.2 相关推荐机制
用户申请加入圈子的成功通过率并不高,写了入圈申请但是就是毫无回应,大多数搜索加入的用户都被挡在兴趣圈子之外。
优化建议: 为了给初期平台留存用户,笔者建议在用户对某一个属性的圈子发送了入圈申请之后,根据用户申请的圈子类型推荐几个其他圈子,用户可以点击推荐进入圈子预览,选择是否加入圈子,也可以点击推荐卡片的其他区域关闭,如下图所示。

  • 推荐次数:同一个账号每天只推荐一次,避免过度打扰用户。
  • 匹配的维度:圈子名称的关键字匹配、圈子介绍中关键字的匹配。
  • 推荐的数量:如果0匹配则不推荐,3个以内的推荐有几个展示几个,如果超过3个只展示3个圈子,按照成员数量进行排序取前3个。


2.3 给推荐圈子分类加标签
圈子没有明确的标签分组,新用户寻找起来有些没有头绪和目标,比如:豆瓣有明确的书、影、剧、音等属性的区分,用户可以根据标签属性高效定位到想加入的圈子范围,如下图所示。

2.4 马甲身份隐匿行踪
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圈子选择不同的昵称和头像,即身份马甲,用户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圈子里设置不同的身份,隐藏在平台的痕迹。
身份设置是需要用户在加入圈子或者创建圈子之后,进入个人名片去修改的,并不是在入圈之处就修改的,很多用户其实并不知道这个功能的玩法,但是功能这样设置的原因可能就是有节制的控制用户使用马甲,
不滥用马甲身份去平台上传播黑暗力量,破坏社区的良好氛围。
2.5 视觉设计高度一致
圈主可以自行选择圈子的主题色,选定之后,其圈子列表的背景、签到&打卡按钮、发布按钮、导航标签以及用户发布的链接颜色都与主题色调一致,并且做的很细节。

2.6 用更加柔和的方式对待相关性低的动态
平台上的圈子数量和质量都不是很高,很多定位明确的圈子成员会发一些与兴趣无关的动态,圈主和联合圈主可能会碍于情分没有进行删除处理。长此以往,下去圈子的调性就会不破坏,内容的质量会有所下降,对于想要吸引新人加入的开放圈很不利。
从人性的角度考虑,建议设置一个隐藏成员动态的功能:圈主和联合圈主可以对该台动态进行隐藏设置,即除了发该条动态的成员外其他成员均看不到此条动态。

六、用户评价分析

通过七麦数据的统计:目前圈子APP共有134个评分,整体评分为4.4分,5星评价有103个,占比达到77%,1星评价有13个,占比达到1%。总体而言,用户评价不错。

华为应用市场用户评价摘录:

  • APP会闪退,图片加载慢。
  • APP内的语音加载时间太长,语音各种交杂重复。
  • 给个反馈还必须发邮箱
  • 希望添加语音加速播放,还有就是语音打开太慢,不是网络原因。从整体来看,APP的用户量不算多,评价总量也有限,目前问题主要是性能优化方面的,属于BUG类别,希望官方及时关注,联系用户查询原因尽快解决。

七、总结

如今市面上的社交产品不见其数,兴趣社交也不在少数,如豆瓣、Soda苏打、即刻以及刚刚上线的飞聊。
但圈子产品的定位虽然也是兴趣社交,但是更侧重于协助运营者打造兴趣圈,致力于发展运营工具平台,这一点在移动端的APP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圈子只需要专注扶持圈主,利用科学有效的运用方法降低运营门槛,协助圈主发挥运营和管理能力,让圈主发展更优质的成员,这样可以借助圈主给平台积累流量,有了流量也就有了议价的资本。
说到变现,其实平台在初期就已经搭建了虚拟货币交易体系,虽然目前仍然不成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套体系为未来在电商交易、内容付费以及会员体系等商业变现方面埋下了伏笔。
以上只是笔者的粗浅的体验感受,鉴于笔者刚刚开始研究社交和社群类型的产品,提出的建议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希望大家可以提出来互相讨论。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作者 @疯宅7

关键字:分析评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