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同构直出优化总结
原文地址
React 的实践从去年在 PC QQ家校群开始,由于 PC 上的网络及环境都相当好,所以在使用时可谓一帆风顺,偶尔遇到点小磕绊,也能够快速地填补磨平。而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将手Q的家校群重构成 React,除了原有框架上存在明显问题的原因外,选择React也是因为它确实有足够的吸引力以及优势,加之在PC家校群上的实践经验,斟酌下便开始了,到现在已有页面在线上正常跑起。
由于移动端上的网络及环境迥异,性能偏差。所以在移动端上用 React 时,遇到了不少的坑点,也花了一些力气在上面。关于在移动端上的优化,可看我们团队的另一篇文章的 React移动端web极致优化
一提到优化,不得不提直出
关于这块可以查看 Web性能优化之 “直出” 理论与实践总结,这篇文章较详细的分析直出的概念及一步步优化,也结合了 手Q家校群使用快速的数据直出方式来优化性能的总结与性能数据分析
一提到 React,不得不提同构
同构基于服务端渲染,却不止是服务端渲染。
服务端渲染到同构的这一路
后台包办
服务端渲染的方案早在后台程序前后端包办的时代上就有了,那时候使用JSP、PHP等动态语言将数据与页面模版整合后输出给浏览器,一步到位
);
5. 平台区分
当前后端共用一套代码的时候,像前端特有的 Window 对象,Ajax 请求 在后端是无法使用上的,后端需要去掉这些前端特有的对象逻辑或使用对应的后端方案,如后端可以使用 http.request 替代 Ajax 请求,所以需要进行平台区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代码使用前后端通用的模块,如 isomorphic-fetch
2.前后端通过webpack 配置 resolve.alias 对应不同的文件,如
客户端使用 /browser/request.js 来做 ajax 请求
resolve: {
alias: {
'request': path.join(pathConfig.src, '/browser/request'),
}
}
服务端 webpack 上使用 /server/request.js 以 http.request 替代 ajax 请求
resolve: {
alias: {
'request': path.join(pathConfig.src, '/server/request'),
}
}
3.使用 webpack.DefinePlugin 在构建时添加一个平台区分的值,这种方式的在 webpack UglifyJsPlugin 编译后,非当前平台( 不可达代码 )的代码将会被去掉,不会增加文件大小。如
在服务端的 webpack 加上下面配置
new webpack.DefinePlugin({
"ISOMORPHIC": true
}),
在JS逻辑上做判断
if(ISOMORPHIC){
// do server thing
} else {
// do browser thing
}
4.window 是浏览器上特有的对象,所以也可以用来做平台区分
var isNode = typeof window === 'undefined';
if (isNode) {
// do server thing
} else {
// do browser thing
}
6. 只直出首屏页面可视内容,其他在客户端上延迟处理
这是为了减少服务端的负担,也是加快首屏展示时间,如在手Q家校群列表中存在 “我发布的” 和 “全部” 两个 tab,内容都为作业列表,此次实践在服务端上只处理首屏可视内容,即只输出 “我发布的” 的完整HTML,另外一个tab的内容在客户端上通过 react 的 dom diff 机制来动态挂载,无页面刷新的感知。
7.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中,依赖数据变化的方法,需考虑在 componentDidMount 做兼容
举个例子,identity 默认为 UNKOWN,从后台拉取到数据后,更新其值,从而触发 setButton 方法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nextProps) {
if (nextProps.role.get('identity') !== UNKOWN &&
nextProps.role.get('identity') !== this.props.role.get('identity'))) {
this.setButton();
}
}
同构时,由于服务端上已做了第一次数据拉取,所以上面代码在客户端上将由于 identity 已存在而导致永不执行 setButton 方法,解决方式可在 componentDidMount 做兼容处理
componentDidMount() {
// .. 判断是否为同构
if (identity !== UNKOWN) {
this.setButton(identity);
}
}
8. redux在服务端上的使用方式 (redux)
下图为其中一种形式,先进行数据请求,再将请求到的数据 dispatch 一个 action,通过在reducer将数据进行 redux 的 state 化。还有其他方式,如直接 dispatch 一个 action,在action里面去做数据请求,后续是一样的,不过这样就要求请求数据的模块是 isomorphism 即前后端通用的。
9. 设计好 store state (redux)
设计好 store state 是使用 redux 的关键,而在服务端上,合理的扁平化 state 能在其被序列化时,减少 CPU 消耗
10. 两个 action 在同个component中数据存在依赖关系时,考虑setState的异步问题 (redux)
客户端上,由于 react 中 setState 的异步机制,所以在同个component中触发多个action,会出现一种情况是:第一个 action 对 state 的改变还没来得及更新component时,第二个action便开始执行,即第二个 action 将使用到未更新的值。
而在同构中,如果第一个 action (如下的 fetchData)是在服务端执行了,第二个 action 在客户端执行时将使用到的是第一个 action 对 state 改变后的值,即更新后的值。这时,同构需要做兼容处理。
fetchData() {
this.props.setCourse(lastCourseId, lastCourseName);
}
render() {
this.props.updateTab(TAB);
}
11. immutable 在同构上的姿势 (immutable/redux)
手Q家校群上使用了 immutable 来保证数据的不可变,提高数据对比速度,而在同构时需要注意两点
1.服务端上,从 store 中拿到的 state 为immutable对象,需转成 string 再同HTML返回
2.客户端上,从服务端注入到HTML上的 state 数据,需要将其转成 immutable对象,再放到 configureStore 中,如
var serverData = Immutable.fromJS(window.serverData);
var store = configureStore(serverData);
12. 使用 webpack 去做 ES6 语法兼容 (webpack)
实际上,如果是一个单独的服务的话,可以使用babel提供的方式来让node环境兼容好 E6
require("babel-register")({
extensions: [".jsx"],
presets: ['react']
});
require("babel-polyfill");
但如果是以同一个直出服务器,多个项目的直出代码都放在这个服务上,那么,还是建议使用 webpack 的方式去兼容 ES6,减少 babel 对全局环境的影响。使用 webpack 的话,在项目完成后,可将 es6 代码编译成 es5 再放到真正的 server 上,这样也可以减少动态编译耗时。
13. 不使用 webpack 的 css in js 的方式
使用webpack时,默认是将css文件以 css in js 的方式打包起来,这种情况将增加服务端运行耗时,通过将 css 外链,或在webpack打包成独立的css文件后再inline进去,可以减少服务端的处理耗时及负荷。
14. UglifyJsPlugin 在服务端编译时慎用
上面提及使用webpack编译后的代码放到真正的server上去跑,在前端发布前一般会进行代码uglify,而后端实际上没多大必要,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使用 UglifyJsPlugin 后运行服务端会报错,需慎用。
15. 纠正 dirname 与 filename 的值 (webpack)
当服务端代码需要使用到 dirname 时,需在 webpack.config.js 配置 target 为 node,并在 node 中声明filename和dirname为true,否则拿不到准确值,如在服务端代码上添加 console.log(dirname); 和 console.log(__filenam );
在服务端使用的 webpack 上指定 target 为 node,如下
target: 'node',
node: {
filename: true,
dirname: true
}
经 webpack 编译后输出如下代码,可看出 dirname 和 filename 将正确输出
而不在webpack上配置时,dirname则为 / ,filename则为文件名,这是不正确的
16.将 webpack 编译后的文件暴露出来 (webpack)
使用 webpack 将一个模块编译后将形成一个立即执行函数,函数中返回对象。如果需要将编译后的代码也作为一个模块供其他地方使用时,那么需要重新将该模块暴露出去( 如当业务上的直出代码只是作为直出服务器的其中一个任务时,那么需要将编译后的代码作为一个模块 exports 出去,即在编译后代码前重新加上 module.exports =,从而直出服务将能够使用到这个编译后的模块代码 )。写了一个 webpack 插件来自动添加 module.exports,比较简单,有兴趣的欢迎使用 webpack-add-module-expors,效果如下
编译前
编译后( 不含module.exports )
使用 webpack-add-module-expors编译后自动将模块exports出去
17. 去掉index.scss和浏览器专用模块(webpack)
当服务端上不想处理样式模块或一些浏览器才需要的模块(如前端上报)时,需要在服务端上将其忽略。尝试 webpack 自带的 webpack.IgnorePlugin 插件后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重温 如何开发一个 Webpack Loader ( 一 ) 时想起 webpack 在执行时会将原文件经webpack loaders进行转换,如 jsx 转成 js等。所以想法是将在服务端上需要忽略的模块,在loader前执行前就将其忽略。写了个 ignored-loader,可以将需要忽略的模块在 loader 执行前直接返回空,所以后续就不再做其他处理,简单但也满足现有需求。
优化成果
服务端上的耗时增加了,但整体上的首屏渲染完成时间大大减少
服务端上增加的耗时
服务端渲染方案将数据的拉取和模板的渲染从客户端移到了服务端,由于服务端的环境以及数据拉取存在优势(详见 Web性能优化之 “直出” 理论与实践总结),所以在相比下,这块耗时大大减少,但确实存在,这两块耗时是服务端渲染相比于客户端渲染在服务端上多出来。所以本次也做了耗时的数据统计,如下图
从统计的数据上看,服务端上数据拉取的时间约 61.75 ms,服务端render耗时为16.32 ms,这两块时间的和为 78 ms,这耗时还是比较大。所以此次在同构耗时在计算上包含了服务端数据拉取与模板渲染的时间
首屏渲染完成时间对比
服务端渲染时由于不需要等待 JS 加载和 数据请求(详见 Web性能优化之 “直出” 理论与实践总结),在首屏展示时间耗时上将大大减少,此次在手Q家校群列表页首屏渲染完成时间上,优化前平均耗时约1281.39 ms,而同构优化后平均耗时为 552.82 ms,有了 728ms 的优化,提升约 56.7% 的性能,秒开搓搓有余!
在Chrome上页面展示情况对比
1.优化前
2.优化后(同构直出)
可明显看出同构直出后,白屏时间大大减少,可交互时间也得到了提前,产品体验将变得更好。
总结
服务端渲染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减少首屏展示时间,React 同构的方式让前后端模板、类库、以及数据模型上共用,大大减少的服务端渲染的工作量。
由于在服务端上渲染模板,render 时过多的调用栈增加了服务端负载,也增加了 CPU 的压力,所以可以只直出首屏可视区域,减少Component层级,减少调用栈,最后,做好容灾方案,如真的服务端挂了( 虽然情况比较少 ),可以直接切换到普通的客户端渲染方案,保证用户体验。
以上,便是近期在 React 同构上的实践总结,如有不妥,恳请斧正,谢谢。
关键字:JavaScript, react.js, 同构, 性能优化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