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4.0,为什么是豆瓣移动端成熟的标志
豆瓣的移动端挑战
豆瓣从PC时代起家,通过书影音聚合了最早的核心用户,随后又衍生出了小组、同城、豆瓣FM、豆瓣阅读等重量级产品,而用户则在不同领域彼此交流获得归属,最后豆瓣又以个人主页将各个领域的点连成了面。而移动端的APP模式则让每一个点变成了彼此无法连接的孤岛,因此也给了豆瓣全新的挑战,如何将豆瓣的全部功能实现符合用户体验的整合?
早期的豆瓣通过独立开发各个影音、读书、小组、FM等APP产品实现每一个领域精根细作,但是用户已经习惯了那个能够在各个点之间实现各种切换的豆瓣,因此豆瓣迎来了移动端的全新挑战。
豆瓣APP发展路径
从1.0上线,豆瓣终于开始了移动端的精益创业,直到近期的4.0,一个集齐内容+工具+社交的大豆瓣APP,也是大家最熟悉的“豆瓣”终于归来。
工具1.0
豆瓣1.0版本于2014年8月份正式上线,该版本的豆瓣强调工具属性。这也是一亿多用户最常使用豆瓣的功能。
其功能也极为简单,主要集结了电影、电视、书、唱片、活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豆瓣APP直接收藏自己的书、电影、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对于豆瓣的工具需求,而在此基础之上其还在对应的在每一个条目下加入了实时讨论组,希望能够让用户获得更多全新的移动兴趣社交体验。
豆瓣1.0是大豆瓣的第一次移动端征程,这个版本中的豆瓣开始让用户通过一个APP来完成电影、书、唱片、活动的收藏操作,让用户开始初步适应一个移动端的“大豆瓣”。
内容2.0
4个月后豆瓣2.0上线,该版本的豆瓣更强调内容的聚合,其SLOGAN为“汇集一亿人的生活趣味”。
这一版的豆瓣打破原先的功能主导,改为由用户豆列、标签为主的方式帮助用户去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并且会利用大数据算法为用户主动推荐优质豆列,强调按照影视、旅行、时尚、科技宅、读书、美食、居家这样的兴趣线索去发现,而不再被豆瓣之前的书影音的分类所左右。
这一阶段的豆瓣从工具过渡到了内容阶段,强调内容的价值,通过用户的兴趣实现内容的消费与二次分发。这也为其后4.0版强调“内容价值”奠定了基础。
社交3.0
在豆瓣3.0版本中,豆瓣将重点升级到了社交。
在工具与内容需求满足后,出现的自然就是社交需求,因此豆瓣继续围绕“兴趣”这一关键点从2.0的“物”向“人”迁移,通过主推“小事”这一类贴吧功能让用户彼此之间可以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此外豆瓣还尝试利用“小事”兴趣标签的属性打通旗下的读书、电影、音乐等类目,在该版本中豆瓣对于自己移动端的社交运营能力进行了强化。
一直到3.0,豆瓣完成了工具+内容+社交的三大整合,在逐渐的升级过程中,用户也开始逐渐习惯于通过大豆瓣实现电影书籍的收藏发现,以及和人交流等功能,豆瓣自身也在变得更加成熟,并且为4.0的出现做出了很好的铺垫工作。
豆瓣4.0,成熟的归来
豆瓣4.0的上线则迎来了4.5星评价,并且收获了海量豆友们的好评,其可以看做是此前试错并迭代后的结果,1.0强化了工具,2.0强化了内容,3.0强化了社交,而此次的4.0则可是“工具+内容+社交+试错调整”的最终进化。
在此次4.0中,豆瓣做了以下几点重要改进
第一,首页内容化
豆瓣4.0的主页被改为媒体模式,让用户可以获得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并且在内容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运营,其在组织上更加栏目化,例如有“今晚我有空”、“眼界”、“一周豆瓣热门影视”等,这为其后续内容的延展有着极大的利好。同时,豆瓣以白领和大学生为主的用户群体保证了优质内容的来源。
第二,强调架构调整
其收起了小事,将广播和小组放入TAB中,并将消息进行了固定。该调整极为关键,此前豆瓣试图利用将“小事”这一类贴吧功能实现电影、书、音乐、活动等功能类目孤岛的联合,但此后的运营过程中发现“小事”的成长依然有待更多的时间,而此次最终将广播和小组这两个关键功能调整到了TAB中,让用户更加方便的去操作自己所熟悉的功能。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交”,比如看完豆瓣首页的图文后可以去作者的广播下交流观点,点评完电影后可以到相关小组中和其他电影爱好者分享收获。像这样,广播和小组可以带用户接触更多人,在其感兴趣的领域有更深入的探索。
从这一关键改版中,我们看到了豆瓣在移动端的快速成长,并没有继续胶着在运营上面,而是改变与掉头。
第三,全新的用户主页
豆瓣用户都偏向文艺与精英,对自己的主页自然有着更苛刻的社交要求,而此次清爽的用户界面则满足了用户所有的需求。
豆瓣在移动端一路的进化,让我们看到了豆瓣在移动时代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其从一个早期满足文艺青年天马行空幻想的平台,到主动布局迅速试错迅速调整的公司,在真正的用户需求以及公司战略的平衡上开始变得愈加成熟,豆瓣4.0这是这种成熟的落地,后面一定还会有更多让我们值得期待的表现。
专栏作家
承哲,微信公众号:shouxifayanzhe,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工具产品和人工智能领域,擅长AXURE,兴趣爱好看书,思考。
关键字:业界动态, APP, 移动端, 豆瓣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