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过后,再看共享经济

前言

在国内,共享经济的春风从15年吹到18年,资本总共砸了不下500亿,却最终只能黯然收场,存活的只有背靠金主的共享单车摩拜、哈啰,还有就是共享充电宝。

从当初的全民共享经济热潮,到现在的惨淡经营,共享赛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种模式还有未来吗?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聊聊共享经济: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文章结构图

PS:非常感谢B站up主“老蒋巨靠谱”的引用授权(非常良心深度思考的干货up,强烈推荐)

一、共享经济的一些基础概念

1. 什么是共享经济?

关于这个问题,引用百度百科的定义如下: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

这个定义可以进行简化,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共享经济所做的事情就是:社会上某种私人闲置资源让渡给需要的人使用。

说到底,就是一种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如果依照这个定义,共享经济存在两个特征:

  • 资源是私有的;
  • 资源让渡行为是短期而非长期;

2. 共享经济的分类

在上一节对共享经济具体是什么和它具备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基于共享的内容对其分类,为物品型共享经济、服务型共享经济

  • 物品型的共享经济是用户对闲置物品进行共享,通过物品使用权的短暂转移来使得资源更加合理配置,平台对此主要起到信用担保、物品转移、物品展示与供给需求匹配的作用。
  • 服务型共享经济是对个人闲置劳动力的共享,用户通过出售自己的服务,来换取等值服务或者一定报酬,对于这类模式,平台主要承担供给需求匹配,信用担保的功能。

3. 实现共享经济模式的要求

一种商业模式是否是优质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 这种模式是否提高了效率?
  2. 这种模式能否创造新的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从表层来看, 共享经济是妥妥的前景光明,将闲置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效率获得提升,资源合理配置必定能创造新的价值。

但,掣肘共享经济发展的究竟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有三点:

  1. 地域;
  2. 时间;
  3. 标准化难度;

因为是陌生人之间的资源转移,必定存在地域的区别(分地区来进行必定会导致服务或者物品供给能力不足)。

  • 对于物品型的共享,地域差带来了不菲的物品转移成本,这就让单价低的物品丧失了共享价值(几十块的物品来回转移完全不值),而贵重物品转移对信任要求更高,物品损耗,物品归还成为让平台非常难监管的问题;
  • 而对于服务型的共享经济,因为地域原因,人力转移高昂的成本导致这种共享几乎难以开展;

而时间因素是指的共享的需求一定是短期的,供给方对于物品或者服务的供给一定是具有时间制约的,即其提供的供给一定是短期的,且具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

因为需求是短期的,这对平台的供需匹配效率要求非常高,因为短期这种供需匹配没有进行,这种需求就可能产生变化或者消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用户A闲置了一台数码相机,于是挂到了共享平台上,可能写了可以在接下来一周被借出,但是过了两天,他突然要全家出游,或者A

外出,那么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物品可能自己要使用,二是A本人可能不方便交付物品。而这种信息很难让用户自行按时删除,这种信息一旦变多,平台体验就会变得极差(服务类共享经济同理)。

而标准化,则更为复杂:

  • 对于物品型共享经济来说,物品的损耗如何量化,如果是如何定义这种单次共享行为的价格,如果品类很庞杂,这种定义就会是平台不可承受之重的负担;
  • 对于服务型共享经济来说,服务定价则更加容易产生纠纷,纯属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二、共享经济与分时租赁

1. 为什么共享经济变成了分时租赁?

在上个章节,我们讨论了共享经济的一些要求,可以发现,这种要求简直是平台不可承受之重,这种模式存在非常天然的缺陷,创业者们当然也想到了这点,于是,无论在国内国外,分时租赁成为了共享经济的实际模式。

分时租赁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三个关键词了解:b2c、重资产、大平台统一管理各种资源。

这种模式摆脱了很多共享经济的弊端,首先,分时租赁是b2c,物品都是平台所有,所以可以提供稳定且长期的供给,解决了匹配效率问题,地域问题、时间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而赛道上的明星公司也放弃了做大而全的平台想法,从单品出发,比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这种单品的分时租赁,也让标准化难度大幅度降低,平台针对物品。服务进行统一定价,省去了c2c带来的巨额沟通协商成本。

2. 分时租赁兴起原因

上小节我们讨论了分时租赁相比于共享经济的一些优越性,这当然是分时租赁兴起的一部分原因,但仅仅如此,其只能证明这是种比共享经济优越的商业模式而已,为什么分时租赁会成为15-18年最受到资本青睐的赛道呢?

有位伟大的长者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这对于赛道来说,也是如此。

15年的时候,线上流量红利眼见即将见顶,获客成本开始攀升,资本开始关注如何从线下赋能线上,通过实体经济为线上导流,分时租赁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逆o2o过程,通过线下服务为线上贡献流量,成为了新的流量入口。

流量是什么?流量就是金钱,嗅到新的流量气息的资本开始蜂拥入场,这就是共享赛道的”历史进程“。

而分时租赁,相比共享经济,呈现出两个趋势:

  1. 物品型共享经济逐步走向自营化;
  2. 服务性的共享经济逐步走向职业化;

物品型分时租赁走向自营化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平台业务规模要求,非自营会导致供给规模较小,平台难以做大,而双边市场特性导致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小就容易死;
  2. 自营化让标准化监管难度降低,国内信用体系问题并不健全,非自营化会导致很严重的信任危机问题;

而职业化改造的优势如下所示:

  1. 显著增加供给能力,商业规模扩大,带来体量扩大,促使市值提升;
  2. 与供给侧更深利益绑定,导致供给者替换平台成本增加,提高了平台竞争壁垒;
  3. 推进标准化更容易,可以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3. 分时租赁为何走向衰落?

有些朋友肯定会好奇,既然分时租赁处在历史进程中,且其解决了共享经济的一些问题,为什么在短短三年之内开始走向衰落,我们回头一看,砸了至少500亿的赛道居然没有诞生一家独角兽公司,且唯一盈利的只有共享充电宝业务,这无疑是非常失败的。

剖析原因,我们可以从共享单车入手,分析一个商业模式能否跑通,最简单的是对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这部分多参考老蒋视频内容)。

共享单车成本主要分为四块:

  1. 采购成本+初试投放成本;
  2. 线上平台开发及其维护成本;
  3. 线下运营成本(潮汐效应+集中效用);
  4. 车辆折旧维修损坏成本;

共享单车收益就比较简单:通过收取用户每次租赁的佣金获得。

而分时租赁业务,最难以忍受的是其成本并不符合互联网特性,互联网具有非常强的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在共享单车成本中,只有第二条,也就是线上平台开发及其维护成本具有这一特性,而其他三项成本的占比可能要远远高于这一项成本,这就导致其无法通过边际效用降低成本,服务人越多,服务成本越高

对于物品型的分时租赁业务,其需要具备下列四项条件:

  1. 高溢价;
  2. 高频需求;
  3. 坚固不易损毁;
  4. 取用与交付地点应该一致;

而服务型的分时租赁则更为困难,其主要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1. 服务难以标准化;
  2. 安全问题(欺诈与恶意伤害);
  3. 双边市场特性(供给与需求必须同步上升),否则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这对增长要求非常高;

这样子来看,为什么共享充电宝能活下来并盈利也非常显然,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三、共享经济还会好吗?

抛开这些难以处理的问题,我始终认为共享经济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分时租赁相比共享经济,虽然实现难度降低了很多,但其想象空间也小了很多。

为什么我对共享经济还存在乐观的一些估计,尤其是单一物品型的共享经济,那是因为我认为共享经济确实能让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这种商业模式仍然是非常性感的,且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在不远的将来。想到这,愈发觉得商业真的太难了…

时间空间掣肘随着交通工具与无人配送的发展是可以被改善的,物联网让物品被实时监测,这让物品的状态是容易被量化且监测的,而区块链的发展会让信任问题被进一步解决,至于标准化,单一共享内容种类可以让其变得可控。

这些估计都是我对其有一定信心的原因,但是诚恳的说,我也觉得这个赛道很难成为像社交、购物、本地生活之类非常优质的赛道,所以准确的预测应该是:一些垂类的共享平台在未来能活下去

 

作者:随心将夜;微信公众号 : 互联网菜鸟产品进阶之路;知乎号:@Beatnik

本文作者 @随心将夜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