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飞书实践背后,是对「共同智力」的认可

本文的灵感来源于11月17日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得到CEO脱不花的分享。

花姐在这次分享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共同智力”:一个团队的共同智力,与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力几乎没有关系,而是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有关。正好最近在思考,知识的沉淀和分享对于组织来做到底意味着什么。正好听到花姐的观点后,得到了一些灵感,于是做此文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一、共同智力的背景知识

先介绍下有关共同智力的背景知识,这来自花姐的分享。麻省理工有一位叫彭特兰的教授,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一个团队的绩效,与团队成员之前的非正式沟通有非常大的关系。

非正式沟通的频率越高,团队的绩效就越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很重要的洞察:一个团队的共同智力的强弱,与它的成员的个人智力就没有任何关系,而与成员之间的互动有关。而要构建一个很高的共同智力,需要的是团队内部有丰富的想法流(idea flow)。

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疑问产生了——共同智力很重要,共同智力的打造需要idea flow,可是:到底什么是团队的共同智力呢?

二、团队的共同智力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这是没有任何理论和实验可以支撑的,但我把自己的理解代入到我自己工作中时,我发现是讲得通的。团队的共同智力,是——团队中的每个人以接近零边际成本的努力,所能获取到的相同的想法。

这里有两个核心概念:接近零边际成本,相同。边际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新增的新增」(来源: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所以边际成本,就是「新增一份的成本」印刷术发明前,欧洲人九成是文盲,贵族里文盲也很多。

因为中世纪的书籍太贵了,一本《圣经》要用1000张小羊皮制作。所以在古腾堡在发明铅活字印刷术之前,欧洲是专门有一个官职是负责手抄《圣经》的,因为有边际成本,所以这个人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但是在铅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后,《圣经》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快速复制,边际成本几乎降为0,于是这个官职也就慢慢成为历史。

相同,是指同一个知识,展示在不同的人面前时是一样的,是没有任何差异的。带来差异的,只是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我很喜欢看综艺「王牌对王牌」中,那个传声筒的游戏,第一个人把意思传达给第二个人,然后经过三四轮传递后,你会发现——最后一个人获取到的信息,往往跟它本来的面貌已经千差万别了。

那知识的沉淀和分享为什么能提高团队的“共同智力”呢?先说说分享。一个想法,如果仅仅存在于某一个人的脑海里,那么这个想法就很难被其他人自动获取,如果这个人不说的话。而这个想法背后所对应的问题,在组织中再次发生时,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新的人,就需要重新思考并构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项目推进中要做复盘,说白了,复盘就是将项目过程中,你踩过哪些坑,分享出来,给下一次遇到同样问题的人,提供了一个快速获取「坑在哪里,如何解决」的答案。

如果没有这样的复盘,即使下一次能够解决这个坑,边际成本也不再是零了。再说说沉淀,也许叫记录更合适。记录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还没有工作之前,我们就会在社交平台记录自己的生活,在日记本里记录自己每天的小心思。但职场中的记录,意义就完全不一样的。

一个人的想法,在被记录之前,它的传播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可能我跟你说了,你跟第三个人说了,第三个再去说的时候,意思就差不多变了。但把想法从脑子中提取出来,转化成文字之后,它的传播范围将变得非常非常大。如果你的记录文档权限是公开的,那互联网上所有获得这个链接的人,都能了解你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这种传播是无差别传播。任何一个人,只要打开了你的文档链接,获得的都是你当初记录下来的那个内容,没有传声筒,没有内容变形。这是什么?这是在线化。你的想法,从你的脑子里,蹦到了文档里,成了互联网信息里的一部分。

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想法,从他们各自的脑子里,蹦到了文档里,就成了这个团队的「共同智力」。阿里巴巴的曾鸣教授,在他的《智能商业》一书中,说明了智能化过程的三个步骤: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如果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力,都在线化了,为团队可以随时取用,那么这个团队的潜能,将是不可想象的。

甚至,这是一个由人构成的,可以自进化的智能团队。

三、为了打造团队的共同智力怎么做?

那为了打造团队的共同智力,得到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他们用飞书文档,做了一个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用免费的简单的但极具创意的方式,做了很多公司想要采购或者自研的系统。得到内部把这个项目叫「我就随便问问」它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如果大家跳槽过,可能体会更深。一个新人到一家公司的时候,肯定会有特别特别多的疑问,很多问题在之后看起来非常基础。但是那些问题在刚入职的时候,可能就是新人做某一件事情的阻塞点。他们得想办法解决啊,于是就去问老员工。好一点的老员工,会耐心给你解答,有些忙一点的,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帮助新人了。

但更严重的问题是,旧知识很多时候解决不了新问题,而招新人进来,就是为了解决新问题。得到怎么做的呢?他们建立了一个飞书文档,任何一个人,在工作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在文档上更新自己的问题,只有一个要求:问完要圈一个人,不知道圈谁就圈权利最大的那个人,比如CEO。然后CEO来负责调度,指派最应该回答这个问题的老板来回答。

你的问题,老板的回答,你的追问,所有的同事都能看到,如果大家顺便点赞了,很可能你这个问题也同时帮助到他了。想想我们以前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新人,有问题了,请教老员工,然后老员工回答了,新人的疑惑得到了解决。然后又来了一个新人,又重复同样的流程,老员工又付出相同的时间去解决疑问…

一个想法,存在在某个人的脑子中时,我们叫它暗知识。

而「我就随便问问」这个文档,把暗知识变成了透明的知识,最终,变成了一个组织的资产。

这个资产,就是这个组织的共同智力。

仔细想想,得到在飞书的组织实践,是不是就是对于“共同智力”的探索。而「我就随便问问」,是不是就是——团队中的每个人以接近零边际成本的努力,所能获取到的相同的想法。

四、团队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读到这里,你就明白了,在未来的组织中,一个团队的长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它的「共同智力」。在这方面,字节跳动也许走在行业的前沿。在一期播客中我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字节跳动内部高管的重要发言,都做了文档记录。这就是组织管理中的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

左晖在《详谈》中说到,难而正确的事,往往就是那些我告诉你,你也做不到的事情。而打造「共同智力」的诸多方式中,知识的沉淀和分享绝对是重中之重。这其中,最难的是沉淀——把想法,还原成文字。更接近本质一些的说法是:把组织内个体的暗知识,变成组织的资产。

五、知识沉淀

在这件事情上,我相信「大力哥」这个IP可以做一些事情:通过与「知识沉淀」有关的思考、实践和分享,帮助到更多的职场人或者组织,把自己的暗知识,变成组织的资产。

它会是更清晰的会议纪要;会是周报;会是项目的复盘文档;会是常见问题的分类和解答;会是每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做A点到B点的过程中,每一步重要思考的记录。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知识星球,叫「大力哥讲基本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会将重点放在「知识沉淀」这一基本功上。

如果你正与大厂产生某种关联,比如想要进去,或者正在里面,或者想换一个大厂,我想你都可以关注一下。我在12月1日更新里,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大厂里需要「写文档」的能力。

六、尾声

这篇文章是我最近众多输入的集大成,也不枉周末两天独处的深度思考。感谢:在飞书未来无限大会做分享的花姐写了《智能商业》的曾鸣教授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的左晖写了《经济学讲义》的薛兆丰教授我学到了,沉淀了,分享了,尽我所能,为这个社会贡献一些「共同智力」。

#作者#

大力哥呀,微信公众号:大力哥。一个90后产品经理,已经写了6年的公众号,通过输出获得了许多意料外的成长。

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