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写了三个方案,怎么做到的?
工具化,是规模化的关键支撑。
众所周知,互联网软件产品的边际成本不同于传统硬件产品,前者的边际成本递减,可以降低到很小很小,甚至为零,这也是其规模化效应的底层基础。
简单来说,有了产品、有了用户、有了市场,理论上商业就有了规模化基础,业绩就很容易腾飞,这也是造就很多产品神话的底层逻辑。
现实中,相信很多人都怀揣一个朴素的梦想,那就是投入少又收益大、风险低又可持续,既要又要的典范,残酷的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很难做到,毕竟,能量不能凭空产生。
但,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对无序、松散的结构重塑,从而大幅提高ROI回报呢?
巧了,镜同学多年实战经验发现,这里其实还真的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职场秘诀,这个技巧的本质就在于尽量降低边际成本,从而实现规模化效应。
大家都知道,产品同学需要面对复杂的产品工作,数个工作任务并行往往是常态,如何快速提高产品效率、规模化实现产品价值呢?
答案是:将工作模块工具化,降低边际成本,实现规模化的价值效应。
本文通过分享两个产品案例,希望能帮助大家建立更加高效的工作方法,相信对大家的产品工作能有参考。
一、产品设计利器:查看帮助文档
在面对新领域的产品设计上,我常用的一个效率工具就是:搜索网页+帮助文档。
首先,关于“搜索”的方法和经验,之前文章专门做过分享,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这里想重点说下“帮助文档”对产品设计的价值,当然,咱们仍然要先交代下产品背景:
公司由于业务发展的安全性需要,我们决定引入2FA(双因素验证)的产品设计,老实说,这块我之前也没系统性设计过,也想借这个机会提升下相关的产品知识。
除了“搜索能力”之外,我怎么做的呢?
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寻找专业的服务供应商,查看他们的帮助文档,因为作为商业化的公司,他们的经验总结对于产品设计的参考价值很大,不仅有基础的产品概念、通用的功能定义,甚至还有技术逻辑,总之,非常有利于掌握系统性的产品知识。
其实,我们在很多新产品设计时,我都有意要求团队去查看竞品的帮助文档,比如,在之前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时,我们对悟空云等竞品进行分析,有很多产品概念和设计理解都是来源于其帮助文档。
比如,像这次关于2FA、MFA的产品设计: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Google、微信搜一搜、公众号等)了解基础的2FA概念,并将产品调研工作情况梳理成思维导图,方便评审讨论。
图-↑ 将产品调研梳理为思维导图
二、产品方案的效率逻辑:工具 = 提纲 +模板 +内容积累
上周镜同学又双叕叕被封控在家、远程办公了,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沟通成本急剧升高、视频会议骤然增多、工作量激增,很多产品工作只能下班后熬夜做。
再加上最近正在做明年的预算,需要写各种规划方案,还要写新产品的规划市场调研方案,镜同学掐指一算,上周四、周五两天竟写了三个PPT方案,分别是《研发中心三年规划方案.ppt》、《研发中心组织规划方案.ppt》、《××新产品市场调研与分析.ppt》。
领导对方案成果也很认可,团队也想让我分享下经验,我也组织了线上讨论会,因为,产品同学其实需要很强的方案编制和演示汇报能力,因此,镜同学便想把这个压箱底的“效率工具”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参考:
1. 先列提纲
其实,写汇报方案就如同进行需求设计,首先要先进行调研与分析,只有先列出方案提纲,才能有结构性视野和全局性的框架,而且,列出提纲有助于团队内部把控规划方向,不至于后续产生沉默成本。
说到这里,想再多说一句,作为产品经理大家应该养成列提纲的好习惯,这个过程说白了其实就是头脑预演,不仅对于提升产品思维帮助很大,还能提高工作的启动效率。
其实,镜同学写文章之所以很快,也得益于对提纲技巧的应用,写作前我一般都是先列出提纲框架,再对核心主题进行关键词表达,最后再展开来写。
2. 复用模板
写好了方案提纲后,我们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模板复用,快速形成生产力,当然,前提是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一个好的模板,所谓好的模板其实不光是界面风格,还包括对框架的可拓展性支撑。
这里镜同学建议大家在模板选用上要简洁大气、商务厚重,并且结合公司的展示要求进行量身打造,另外,复用模板应该准备多套,不同模板的风格、框架也不一样。
这是因为产品同学在工作中需要写的标准方案很多,诸如市场需求调研方案、商业需求方案、产品规划方案、项目建设方案、述职汇报等等,分类不一。
3. 内容积累
内容积累这一块其实是个方法论:把功夫用在平时。
比如,我在进行市场需求调研时,提前就会在信息调研收集的过程中把关键要点进行整理归纳,等到真正去写市场调研方案时就可以直接使用,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检索成本。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写方案慢,大多是时间其实都浪费在信息检索上,所以,也提醒大家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所以你看,上述所说的两个产品案例,其在本质上都是把解题思路工具化,以便降低后续的解题成本,从而实现规模化的价值放大。
而对我们产品经理来说,灵魂之处其实就在于创建、应用这些工具。
前段时间,镜同学在短视频平台曾看到制作“老家模型”的手艺人,他们可以将你的老家照片做出来模型,非常逼真,咨询之后发现每个模型造价几乎都是万元起步,让不少人退而忘却。
从用户评论和咨询情况来看,该产品的用户价值很大,击发了人们的共情心理,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很难规模化,几乎每个都是定制,所以价格昂贵。
但是前两天,我刷短视频时突然发现不少所谓“手艺人”在直播卖类似产品,仔细一看发现原来他们按不同地域的老家风格进行分类,如,江南风格、东北特色等,这样就可以使用工具进行批量化生产,一个模型才几百块钱。
当然,这里咱们不讨论各自产品定位问题,仅从产品规模化分析也可以看到:工具应用是规模化的关键支撑。
所以呢,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抽象提炼,要能从通用繁杂的工作中整合出可复用的方法思路,并快速将其工具化、持续应用迭代,这样我们的工作效率将大幅提升。
当然,这些工具也并非一成不变,完全可以也理所应该跟随我们自身的能力提升而得到迭代进化,不断注入正反馈,使得你的效率工具日益强大、不断成长且可持续。
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具化是规模化的必要前提。
不过,我们仍然要清楚:我们推崇并努力创造的这个工具,绝不是单一要素的模板,而是集思维认知、方法论、实践经验等为一身的复合体。
镜同学由衷希望产品同学都能潜心积累,不断发掘、创造、应用自己的效率工具,提高生产力,降低边际成本,形成规模化效应,我们更要明白:好的工具值得推敲提炼、反复打磨!
正所谓: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者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作者@产品大峡谷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