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的晋升述职领悟
最近一个月,一直在忙碌着准备职级晋升的答辩PPT和材料。每年总会有这么一个时刻,要么准备新公司的面试,要么在准备现东家的晋升面试。
虽然我们都不喜欢面试,一方面这种形式天然会给人带来压力,一方面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也会让人感到疲惫。但是不可否认,每年的这个时候,你的大脑也会有新的迭代和进化,你的成绩和能力也会得到新的提升和沉淀。
当晋升面试结束后,虽然结果未知,但还是很想把这个过程中的很多领悟记录下来,也许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又会有不一样的作用。
一、你是在做任务还是做产品
在准备晋升材料时,我和组内同事时不时会聊天,互相分享和探讨,应该以怎样的思路和框架结构去呈现自己的工作。
因为基于公平考虑,对于较高级别的职级晋升,我们是跨部门交叉面试,也就是我们的评委可能并不十分了解我们的业务。
但是,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不理解自己所做业务的人,能理解你做了什么,且能评判出你做的好不好。
整个述职过程,我们一般限制为15分钟的自我讲述和半小时的问答环节。在15分钟的时间内,讲太细,评委能懂但时间不够;讲太粗,评委不懂就很难评判。
所以最核心的就是,一开始建立框架和主线。
简单来说,我们的述职都是讲述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但是,在一年的工作时间里,你不可能只讲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任务。如果,你以多个项目和任务的形式去讲解,每个项目可以讲述的清晰通透,但评委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你做了这么多,但是怎么像东一榔头,西一锤子一样,你到底是怎么思考和规划的?
如果最开始的主线和框架没有体现出来,后面的内容就可能给评委留下一个“缺乏大方向和完整规划思考”的印象。
因此,在最开始准备的时候,就应该非常坚定的从产品线的角度思考。
这一年我负责的是某个产品,我经过梳理分析发现了他有什么问题,同时业务又有哪些新的诉求,基于此我们规划并落地了A项目,项目数据反馈如何,我们从中又继续探索发现新的机会,又规划落地了B项目……最终回顾这一年,产品的迭代效果整体如何。
这样能确保评委从头到尾都明白,你就是这个产品的owner,且你对这个产品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规划,其次才是实践和结果。
当然,从现实角度来看,我不知道有多少产品经理真的可以在一年当中始终围绕着一个产品做规划和迭代。以我身边的同事为例,也有一些同事日常工作是接到很多不同的任务,需要他们去执行落地。不是说他们缺乏这方面的思考,而是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所以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很深刻的感悟,我们的工作环境真的很重要。如果持续的在一个不适合的环境中,换个环境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二、演讲本身比PPT材料重要十倍以上
跟很多同事聊天时,大家都会去琢磨思考,述职PPT要怎么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出来一个PPT。
当然不是说不应该精心制作PPT。但我始终觉得,PPT只是锦上添花。
更重要的还是演讲本身,如何做好一次述职报告。
在正式面试之前,我反复练习了真实的演讲内容,只有一遍又一遍的讲,你才会知道,哪些地方你会卡壳,哪些地方的衔接会比较生硬,讲到哪些地方你会犹豫不知道怎么继续。这些东西是在你做PPT的过程中感觉不出来的。
我跟一个开发同事聊天,他说他当年是完整的写出了演讲稿,然后练了至少十遍,最后在当场的面试中排名第一。
所以你会发现,在演讲的全过程中,是否流利、顺畅、清晰的讲述完成,已经80%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而PPT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辅助作用。
比起花费大量时间准备PPT,我更建议把精力花在准备演讲稿上。
并且在正式面试前,认认真真的用计时的方式,反复打磨和练习。次数最好不少于十次,这样才能保证你对内容滚瓜烂熟,甚至达到肌肉记忆的程度。
既要确保能在最终的面试演讲中充分利用时间,同时也要保证不超时,清晰流畅的讲述完成。
其实如果前面的演讲完成能达到上述标准,在演讲完成后,自己也会“心里有数”。在后面的答辩环节中就会更加有信心,也会更加放松,更有利于拿到最后20%的结果。
当然,演讲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本身也是产品经理的必备软技能,或者说,这本身也是本次述职的一大考核内容。
三、第一印象是重中之重
我们常说,对一个人的了解,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
而在一场述职面试当中,一个面试官面对着一个陌生的被面试者,且需要在一个小时内对眼前这个陌生的人所做的陌生的事做出评判。
如果你是面试官,你的评判过程会是怎么样的?
这时候,第一印象的作用就会放大。
也许第一印象分数较高,面试官会更加有耐心的去听你的报告,会更加认可你的工作。也许第一印象较差,他可能会对你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产生更多质疑,甚至他对你完全不感兴趣。
那么如果要提升第一印象,我们能怎么做?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砸奖项”。在最开始的自我介绍中,将自己在工作中拿到的奖项重点介绍,尤其是公司级的奖项,或者是社会上相对权威、有知名度的奖项。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背书”。上来先告诉面试官——我是被公司老板、社会各界认可过的。开个玩笑的说,背后的意思可能是“我是老板认可的,你确认下你是否跟老板想法一样”(只是玩笑,无需当真)。
当然,有很多同事可能确实缺乏这类相对权威的背书,那么只能尽可能往其他层面上取证。比方说,你近一年绩效都是TOP,那意味着至少你在你的部门、团队中,是备受认可的。再比如,你的TOP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的,那至少说明你的学习能力、自律表现上是很不错。
总之,你一定要通过一两个点,让面试官在最开始就形成对你不错的第一印象。
四、准备好万全的数据和应对效果
前面其实也讲到了,因为很多时候是跨部门面试,面试官对你的工作内容和你个人情况并不那么了解。15分钟的演讲,面试官对你的能力和表现可能有个框架性的认识,但具体到每个项目的细节,更多的还是一知半解。
在这种情况下,答辩环节中,面试官的提问更多还是聚焦在方法论。
万变不离其宗的问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 这个项目的数据怎么样?
- 具体某个步骤的数据是怎么样?
- 这样的数据有没有达到你们的预期?
- 基于这个数据,你又是如何思考和进一步优化的?
- 在这个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 ……
你会发现,一切所谓的方法论的开端,都是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毕竟,人类需要一个共同的语言,在互联网圈,数据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这就需要你对所有的数据了如指掌,你不一定要将所有的数据呈现在PPT上或者演讲过程中,毕竟有些数据不是那么好看。
但是,当评委真的问到的时候,你需要清晰的回答,且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避免答辩过程中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这会是极大的减分项。
如果面试官问到了某个数据,但你并不清楚时,其实会影响你的评判——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对数据不是全盘清楚的,那你是怎么分析和迭代项目的,你工作方法是否存在问题,甚至整个项目是不是真的是你做的?
除了准备数据外,数据本身也会被挑战。
比如,这个数据看起来不是那么好,你们是怎么评判的?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有想过怎么优化吗?这个优化为啥一开始没想过?
作为项目或者产品的负责人,其实这个数据好还是不好,你自己是“心里有数”的。你心里应该很清楚对方潜在的挑战点,那么就需要基于这些挑战点,有对应的应对措施。
比方说,我们做的一些产品,并非一次性的或者重运营营销性质的,作为持续性的稳定产品,可能一时的ROI不高,但是在成本已稳定的情况下持续的发展,其实是会带来ROI的持续增高。
因此,在整个答辩环节的准备中,可以更多的基于数据和数据效果的应对方案进行思考。
五、对自己的工作要百分之一百的自信
最后,不管是在演讲过程中,还是答辩过程中,我们一定确保百分之一百的自信。
你必须先唬住“自己”,再唬住“评委”。
你心里要确认,你讲述的产品和项目,都是你做的,都是体现你工作内容和成绩的东西。如果你对这些东西都没有足够的自信,那么一旦评委对其中的某个点挑战,你就会慌张,进而导致整个过程就会慢慢的被拉进评委的节奏,可能是对方连珠炮的问题和你无力招架的回答,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整个过程中,你始终要保持自信,确保节奏在你手上。
在这个自信的状态下,去凸显你的专业性,不管是思考、分析、探索、规划、实践、反思,每一步我都做到了且做得都很好。
当然,自信绝对不是说你嗓门够大,声音够洪亮。
他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你说话时心里有底,身体挺拔、眼神坚定甚至面带微笑,说出的话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每个问题都能快速的井井有条的回答,这些才是真正的自信。
我最近在看职场综艺,看到里面的专业律师,每次说话的眼神、语气,都感觉特别佩服。他们说话会让你觉得,这就是权威。无形之中,你就已经对他产生了认同感。
所以说,自信也是职场晋升人最好的“医美”。
每年,我们都逃不过一次面试。
有时候,我觉得这种节奏和状态挺好的。在互联网圈子里,经常有各种博主说,即使你不是真的要换工作,每年也可以去投递下简历,参加下面试。一方面,可以了解市场情况;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对工作进行总结,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应对能力等。
但从现实情况来说,其实很难,特别是你工作比较忙的状态下。
这种情况下,内部的晋升面试也成为了一个“平替”。
归根结底,我们每年都需要有这么一个契机,让自己真正的思考,这一年到底做了什么。这是每天写日报、周报、月报难以体现的思考和维度,也是在真正写简历前的沉淀和预演。
麻烦、消耗和疲惫是肯定存在的,但是比起其他工作琐事,这件事情的消耗反而好像更加值得。那就尽可能的享受它吧。
祝愿每个职场晋升人都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作者:球溜溜,微信公众号:产品小球
本文作者 @溜溜球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