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内容消费型 APP:QQ 阅读、得到、喜马拉雅 FM,谁更胜一筹?

本文作者将从市场情况、产品内容等七个方面分别比较QQ阅读、得到和喜马拉雅 FM这3家内容消费型APP的不同。试想一下,早上起床后蹲马桶,手里没书、没报、没手机,怎么办? ——不行!怎么也要随手操起旁边的一瓶洗发水,看一看瓶子包装标签上的成分、说明、妆字号啊。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逐渐渗透人们的生活,人们享受着互联网信息共享的便利,实现了信息对称带给我们开阔眼界、广阔思

移动 FM 的战场重心:头部付费内容的争夺

头部付费内容争夺方面,拼的是资源和钱、眼光和运营。1从豆瓣FM上线至今,网络音频行业已经缓慢拉扯了7年,但仍旧没有迎来其真正意义上的风口。2015年资本寒冬里面,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展开了规模最大的一场撕逼,这将市场对移动FM的关注度推向了高潮。两家在那场战斗里最终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此后两年,再没有大的正面冲突,FM行业也因两个寡头表面上的相安无事而陷入沉寂。人们

拒绝广告套路,音频营销这三招“玩的就是个性”

因为最近我也开始做音频节目,有幸与喜马拉雅FM的工作人员交流,发现音频营销的确值得挖掘,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分析一下如何利用当下的音频红利做好营销。早前我在电台做记者,后来在央广做嘉宾,和电台有很深的缘分,这些年随着私家车的普及,电台一直是比较热的媒体,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电台到了风口期,这次就以喜马拉雅FM为例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从喜马拉雅FM公开的一份简介中可以看

喜马拉雅 FM 产品分析报告

本文主要是了解《喜马拉雅FM》的产品战略、产品功能和产品表现等产品特性;了解移动电台市场内的竞争态势和发展方向;分析《喜马拉雅FM》成功的原因及其对应的策略。1. 文档概览体验机型:华为荣耀7系统版本:EMUI4.0.3App版本:6.3.9.3体验时间:2017.8.102. 产品简介产品名称喜马拉雅FM产品类型移动电台支持平台IOS/安卓/PC(PC不在讨论范围)产品l

你为什么造不出喜马拉雅的知识狂欢节?

双 11 和双 12 已成为全行业的购物节、618 也不再是京东的专属、818 不再是苏宁的专属,除了元旦、圣诞、国庆等节日, 各家平台都在打造属于自己平台的节日 ,让用户在某一个时间段就像双 11 一样预知活动即将来临。喜马拉雅在 2016 年首次在业内 打造第一个“内容消费节” ,他们取活动名字为“123 知识狂欢节”,并且第一年的销售额

知识付费的焦虑与渴望

一面是知识,一面是焦虑。互联网造节,以前一般体现在电商领域,也就是物质消费层面,比如双十一、米粉节等等。内容消费层面的互联网节日,去年由喜马拉雅FM发起的123知识狂欢节应该是首例,至少是目前为止用户参与最多的。12月3日24点,第二届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落下帷幕,其官方公布的“战报”显示,为期3天的知识狂欢节内容消费总额达到1.96亿元,是去年首届123知识狂欢节消费

2亿收官,喜马拉雅FM知识狂欢节流量运营的“三板斧”

2013年上线的喜马拉雅FM是一个在线音频分享平台,电台内容类型包括情感、故事、音乐、影评等。2016年6月,喜马拉雅FM首次推出了付费音频。截至2017年12月已经拥有4.5亿用户, 占据了音频市场70%的市场份额。123知识狂欢节是喜马拉雅FM主办的内容消费节。2016年12月3日第一次上线,今年已经是第二届。今年的知识狂欢节活动分预热和正式两个阶段:预热阶段(11.2

为什么,你造不出喜马拉雅的知识狂欢节?

对平台来说,打造一个名义上的“节日”,以此为噱头提升品牌、促进消费,是最有效的一种营销方式。但不是谁都能打造节日,除了阿里双十一双十二,京东618之外,喜马拉雅的123知识狂欢节算是比较成功的节日之一。喜马拉雅是如何从0到1打造知识狂欢节的呢,在打造平台自己的节日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呢?双11和双12已成为全行业的购物节、618也不再是京东的专属、818不再是苏宁的专属,除了元

直播、短视频相继成为风口,移动电台还能迎来下一春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沉寂了许久的传统电台,得到了“重生”。一说到电台大家想到的会是什么?是午夜电台的恐怖,还是夜深人静的孤独?是情感的寄托与宣泄,还是感叹时光的无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沉寂了许久的传统电台,得到了“重生”,其中以荔枝FM、新世相、蜻蜓FM、企鹅FM、喜马拉雅FM、夜听、考拉FM等移动电台为代表。移动电台的出现,或将引起新一轮的电台经济大浪潮。根据速途研究院

得到喜马拉雅竞品分析:在内容付费这一领域,得到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互联网世界一切都在变化,继续深耕细作,让我们做时间的朋友,等待下一个风口。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观念的不断升级,消费者从以往对食物、穿着等物质需求逐步转变为对精神文化和娱乐的需求。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又容易迷失在海量的内容之中:在时间碎片化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的情境下,消费者既缺乏甄别知识的能力又缺乏深度思考的时间。在另外一方面,社会上又存在着一定的知识盈余现象:知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