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

O2O 泡沫已成为残渣,但说京东到家要倒下却为时尚早

京东到家在2月10日关闭的是“上门服务类目”,并非全面停运。急着赚京东到家“死人钱”的这帮老兄,一开始就进入了错误的逻辑序列,要么属于外行看热闹,要么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理性给博眼球让了路。京东到家将于2月10日关停上门服务的消息已经坐实,其内部也已开始同提供上门服务的商家对接解除合作的相关事宜。消息一出,立刻就有危言耸听者迫不及待的开始为京东到家撰写讣告,宣告“京东到家已

O2O 并未过时,未来或将围绕三大趋势深化

“在互联网进入快餐消费时代后,任何新兴的概念可能一夜之间从天堂遁入地狱。”前不久,笔者和一位业界朋友就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交流时,他发表如此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的这位业界朋友的看法很符合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局势,比如前些年火爆的一些商业模式这两年似乎都不怎么火了,取而代之的是AI、大数据、云计算等等。不过这位朋友的观点也不完全正确,互联网热点的轮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新热

大数据时代的 O2O 变革:透过数据撬动消费者购物欲望

大数据时代的概念,最早是由全球最知名的信息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所提出,麦肯锡声称:“ 数据,已经渗透到了当今的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从而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正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这几年,大数据的应用这两年屡屡被提及,尤其是在电商领域,很多企业甚至设立专门的数据部门来挖掘海量数据背后的商机,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

O2O 沉浮录:服务和技术成关键 真需求“思”而后生

因补贴而生、因补贴而死的伪需求O2O企业在2016年愈发沉寂,虽然诸如上门做饭、洗车等赛道仍有奔跑者,却不再是全民话题。 因补贴而生、因补贴而死的伪需求O2O企业在2016年愈发沉寂,虽然诸如上门做饭、洗车等赛道仍有奔跑者,却不再是全民话题。出行、外卖以及生活服务类O2O却进入了技术、政策、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战场,整合仍在继续、盈利开始被要求,在生死对比下2016

罗辑思维李国刚:未来 O2O 怎么做?3W2H 五个要素做好 O2O

对于未来怎么做O2O,文中提到了5个方面:①提供的品类或者是服务必须是专一的;②线下的点一定要覆盖得足够多、足够广;③配送和服务一定要及时;④整个O2O的线上操作,包括支付、搜索等等,一定要简洁便利;⑤价格一定要有优势。首先说明一下O2O和电商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区别有三个:第一个,O2O是基于位置的,你要享受这个O2O的服务,必须要GPS识别你在哪里,定点出经度、纬度才能

反思:一个 O2O 系统从上线到死亡的全过程

文中笔者所遇到的各种造成产品死亡的因素,或许各个初创公司或团队都有遇到过或正在经历中,写出来也仅仅是作者一个反思的过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从何而来,也为了与同行人员共勉,尽量避开这些坑,挽救我们亲手培育出来的“孩子”。笔者一直从事的都是互联网的工作(具体岗位与公司暂不能提及),偶然间进入到一个某行业(实业经济),其实对此行业的了解是未知的,包括公司与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方式

O2O 只是个过渡品,未来线下商家都将以“电商”自居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信任和依赖与日俱增,线上购买服务水到渠成。但商家比消费者更急切,他们希望互联网能够打破“斯塔特勒位置三定律”。O2O的概念非常广泛,通常指的是:线上购买服务、线下接受服务。团购兴起的原动力O2O是电子商务的子集,意为线上购买、线下消费。服务产品具有不可储存运输、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特性,线上购买的服务必须要到线下消费,因而O2O是服务产品通过互联网

实例分析:高频 / 场景驱动下的外卖 O2O 用户画像实践

美团外卖经过3年的飞速发展,品类已经从单一的外卖扩展到了美食、夜宵、鲜花、商超等多个品类。用户群体也从早期的学生为主扩展到学生、白领、社区以及商旅,甚至包括在KTV等娱乐场所消费的人群。随着供给和消费人群的多样化,如何在供给和用户之间做一个对接,就是用户画像的一个基础工作。所谓千人千面,画像需要刻画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外卖O2O和传统的电商存在一些差异。可以简单总

上门 O2O 深陷危机,入局者何以为继?

在经历2014年的疯狂、2015年的调整和2016年的冷落之后,随着进入资本被消耗殆尽,一度火热的上门O2O行业很快“退潮”。曾经倍受追捧的风光不再,其中曾遍地开花的上门洗车平台,更是呈现全行业的关停,一片惨烈。即使是原来自己和外界均认为比较成功的垂直类上门O2O河狸家,创始人雕爷也承认尚未实现赢利。前一段时间关于类似直销运营管理体系的报道,引起了外界对其运营模式的诸多质疑

BAT 混战 O2O:百度退出腾讯坐稳,阿里未来去哪儿?

BAT混战近两年的O2O市场,2017年将迎来新的调整。曾投入200亿元的百度正在大力缩减O2O的投入,转投人工智能;腾讯则依靠微信巨额流量和投资战略布局坐稳江山;唯有阿里处于焦灼的状态,支付宝本来寄希望O2O为其带来支付场景,但投入巨资的口碑和饿了么正在不断失守市场,阿里的O2O未来去哪儿?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经过两年几百亿的投入,如今BAT巨头或许才开始意识到,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