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

游戏化 (Gamification) 是什么?如何应用于营销与管理?

既然连阿里都开始做游戏了,那我们聊聊游戏化产品吧。原谅我思维残酷极简,什么是游戏化?不同意其他观点,一口咬定:瘾,可以是十四种原欲:食、色、仇恨、好奇、娱乐、自我、家庭、民权、地位、荣誉、社交、声望、权威。也可以是:目标:随时有事在做、想做。荣耀:获得尊重。惊喜:随机奖励。互动:呼朋唤友。为什么游戏化?管理游戏化,让员工对工作像玩游戏般上瘾,效能与效率打了鸡血一样。营销游戏

译文 | 结合用户体验设计和心理学来影响用户行为的发生/改变

作为UX设计师,我们试图设计最好的情景来让用户能够完成他们的操作,然而即使是目前最友好的产品界面也不能保证所有的用户都能完成操作,为什么呢?为了理解驱使用户完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了解引起用户行为和行为发生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变化。只有当我们清楚了指导行为的一系列动机后我们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操作界面,以及后续进行用户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如何驱动行为的产生,

用户激励体系

用户激励为什么要做用户激励? 用户激励,其实广义上来说,也可以称之为用户引导,引导用户做正向的事情,对产品的发展有益的事情,同时使用负激励手段阻止用户做对产品的发展有害的事情。用户激励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用户活跃,增加留存;另一方面是在留存下来的基础上,还能对产品做出正向的贡献,让产品更好更稳定的发展。用户激励体系建立的基础 好的激励建立在良好的产品体验基础上。一个作弊严重,氛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功能的保健与激励(五)

保健与激励,从本质来说,我们是要解决哪些功能需要重点突破,哪些则是够用就好。任何一个功能背后都是资源的投入,设计、开发、运营以及后续的维护,都需要成本。在这里增加投入,就意味着在另一个地方减少投入,最终要取得最优的产出,这本身也是一个运筹学问题。功能层面的优先级区分,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排序,而要深入看待不同类型的功能。组织行为学中的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

我们整天说的互联网思维,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们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越来越强调市场的场景性,而华为公司早就实施这样场景化的激励,让同样的钱来实现通常情况通常手段下的那种好几倍的效果。有人说华为是一个优秀的工业化企业,它没有互联网思维。但是我觉得不管是“分赃文化”,还是场景化的薪酬激励,这都是非常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当然华为根本不谈什么互联网思维,他们使用的方法,在我们外人看来,好像跟互联网今天流行的思维非常接近,

如何从 0 到 1 设计用户激励体系,除了积分勋章还可以做什么?

【内容概要】什么是用户激励?为什么要做用户激励?用户激励作用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从0到1拆解用户行为给出激励方案?用户激励的副作用?在互联网运营界,说起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都避不开用户激励这4个字。可以说,运营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用户激励展开。比如我们常常会碰到以下问题:用户在论坛里不够活跃,发帖数稀少没有互动怎么破?或者有人问:如何从0到1搭建用户激励体系?得到的回

成功的产品都不是偶然:解读激励体系背后的功能逻辑

每个优秀产品/功能成功的背后,都不是偶然,有效的激励背后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和方法论。近期由于一些原因开始关注、研究、思考了激励体系,”激励”这个实体很容易让PM或者运营同学兴奋,感觉上线了”激励”后一切就都有了,刚好与勿增实体相矛盾,于是这几天调研了手机中几乎所有的APP,像个疯子一样利用所有的时间去思考”激励”是否必要和如何建立,终于在今天有点小结论,记录一下,也对得起这

如何设计产品激励系统?学学游戏吧!

产品中的等级激励系统本质上类似游戏的设计,不断的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促使用户完成任务。所以可以借鉴一些游戏的方法,而要做好一个游戏,需要在四个最核心的要素上进行打磨:机制、故事、设计、技术。游戏设计的关键四个要素游戏的机制指用户通过什么样的任务来升级,升级的数据模型如何,以及会获得什么样的奖励,这是底层的、用户不可见的规则。还需要通过一个精彩的、吸引人的故事进行包装,向用户传达

产品激励体系

1、什么是产品激励体系?用户本身对产品核心功能的需求我们称之为内因,但仅仅拥有内因不足以促使我们每天使用这个产品。比如,只有当你有支付需求的时候才会打开支付宝APP,如果没有核心的支付需求,我们使用支付宝的频率就会减少。 所以产品设计人员往往会制定一些规则去培养用户使用他们产品的习惯,这些规则就是“产品激励体系”。比如 支付宝上的“蚂蚁森林”其实本质上是一个激励体系,它促使

让你脑洞大开的创新思维方法(1):水平思维

如何发散思维,让自己脑洞大开呢?相信被这一问题所困扰的人一定为数不少。文章分享了一种创新思维方法:水平思维,一起来学学。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学设计的要如何发散思维或者开大脑洞”。无独有偶,相信不管是产品设计师还是视觉设计师们,都曾经或正在苦恼这个问题。我们不希望总是作为跟随者,做跟竞品一样的功能和设计方案。我们内心总是在渴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即使是微创新也是极好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