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的 App 背后,处处都是心理学?
你可知道,设计一款好产品,其实处处都是心理学。
今天这篇文章由作者 Geunbae Lee 授权 AppSo 翻译。他结合自己在 Facebook 实习的经历,和人机交互、心理学的学术培训,告诉你产品设计背后的,心理学的意义。
用户体验(UX),这个词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但对毕业于心理学的学生或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专家来讲,这个词你们会陌生吗?如果答案是「不陌生」,果断点赞!当然,如果「陌生」的话,也不必担心,看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了解更多。
想要了解用户体验,如果有心理学背景,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为什么呢?且听我娓娓道来。不过,需要申明的是,我不是以权威人士的角度来说教,而是分享观点。只要你想听,我就愿意说。
什么是「良好的开端」?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个外行。我开始专研 UX 时,也处处碰壁,认为这还是工程师或设计师的工作。回想当初碰到各种从未听闻的术语和缩略词一脸懵逼的造型,记忆犹新。
老实说,光顾着找捷径是没有用的。你要知道的是,如今各行各业, 对 UX 有着非常大的需求 。
为什么?因为企业要盈利,要生存,需要什么? 是用户! UX 就是去 了解用户行为 (包括其痛点),进而 让用户体验更好 ,从而 留住用户 。
那么问题来了——那到底要做什么工作呢? A. 用户体验研究师 B. 用户体验设计师 C. 用户体验工程师 D. 你猜…
UX 领域的专业人士到底从事着哪些工作呢?你之前肯定听说过各类相关的工作,其中大多都是软件和信息科技行业。但是,其它行业也有类似工作。比如,汽车、游戏、顾问、甚至零售行业,都有类似岗位需求。所以, 只要有用户的行业,都需要 UX 专业人士 。
回到刚才的观点,「如果有心理学背景,就有了良好的开端」。UX 需要去了解用户,而有心理学背景,你才知道你比常人更懂人,更能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种种原因。
你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靠着红牛或咖啡才坚持啃完的各种阅读资料、以及与常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都是你在尝试进入 UX 领域的「垫脚石」。
难道企业更需要的不是技术型人才吗?我可是对设计和编程一窍不通啊。
很多人都在提这个问题。就我来看,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论是工具、技能、还是知识,都需要结合职业规划的专业角色类型而定。你需要做的是,追随你的爱好,保持一颗热情的心,再奋力前进。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满是机会的大门将会为你打开,而你也会发现所感兴趣的事物。
如果善于运用用户心理,再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就有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当然,这取决于你钟情于自身专业领域的哪个部分,也许对研究有兴趣,也许对设计更感兴趣。
比如我,对设计感兴趣,就可以朝着 UI/UX 设计方向发展,在了解用户及其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果对研究更感兴趣,偏向于通过用户调研、产品测试、数据分析等方式,研究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可以朝着 UX 研究方向发展。
当然,考虑到不同公司规模、企业文化、工作职务等因素,你的岗位职责可能会时不时地调整。
心理学哪些内容可以运用到 UX?
1. 所学的理论、定律、实验和分析都是有用的
你还记得曾经学过的关于知觉、偏见以及情感的理论知识吗?还记得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文化心理学这些课上有趣的点吗?
一旦你一只脚踏入 UX 以及 HCI(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领域,很多之前掌握但很少用到的知识会重新激活,发挥出巨大优势,帮你认识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各种行为和感受。
格式塔原则
当我初入乔治亚理工学院时,我选了《人机交互》这一课程。从课程中,我再次回顾了之前了解过的格式塔原则(Gestalt Principles)。
根据格式塔原则,人脑的运作原理是整体的,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把各个部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理解的统一体。
格式塔原则在设计领域的运用。左图为格式塔原则主张的「接近性」,右图为「对称性」。
「接近性」和「对称性」都是格式塔原则的一些举例。上图中你可以看到,许多常见设计元素都遵循了这些规律。讲真,直到设计变得一团乱、完全无法理解时,大多数人才会意识到这些细节点。
反之,它们则自然地被认作简单易懂或常见的设计元素了。
2. 更有能力了解用户的情感、行为和动机
概括来讲, 心理学是了解人类行为和情感的学科 。在其背后,都有人类各种行为的动机。这个事实也适用于学习并尝试设计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要使产品、服务以及业务得以维持、提升以及存活,明白「为什么(WHY)」和「我们可以怎样(HMW,即 How Might We)」这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试想,假如你在设计一个页面,页面上有个按钮,用户点击它可以前往下一个页面。你最初希望用户会直接点击按钮,从而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然而,通过收集的数据你会发现,只有 50% 的用户点击了按钮。
看到这个结果,你脑子里首先会想到的是,「为什么?」。
「为什么有一半的用户选择离开了界面?」
针对出现的类似问题,并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你和你的团队会发现更多问题。
「是用户没发现按钮的存在吗?」,「需要移动按钮在界面的位置吗?」
但老实说,在考虑「按钮应该放在界面什么位置?」,「按钮应该用什么颜色?」,以及「按钮到底有不有必要存在?」这类问题之前,要先回答「我们可以怎样」这类问题。
「我们可以怎样提高网站转化率?」
问题都不是凭空出现的,是通过不断实践、各种头脑风暴以及数据分析(在之前学习心理学就已经掌握的技能)后总结而出的。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你就更容易解决遇到的困难,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3. 明白「研究的力量」
就设计而言,许多年轻设计师都低估了「研究的力量」。他们单纯地认为,好看的设计就等同于好的用户体验。当然,好看的设计有时的确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此外,如果你设计功底优秀的话,还要让视觉设计跟上潮流、吸人眼球。
我认为,通过深入研究而做出的设计,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如果你不了解用户的痛点,你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比如,你在为某在线服装公司做设计。你可能看过不少同类公司的网站设计,总结出好看的着陆页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会提高销售额。所以,你就开始大胆设计,为更好的用户体验而设计你心目中好看的着陆页。
然而,你是不是忽略了很多问题呢?比如,「万一你们和其它同类公司的用户群体不一样呢?」,「万一你们的用户群体都是年轻一族,他们的关注点只在最受欢迎的商品,而不是占了整个屏幕的着陆页呢?」,「万一在新设计上线几周后你发现用户突然少了很多呢?」……这简直就是灾难。
所以, 明白研究的力量和影响,对塑造产品而言,尤为重要 。虽然,我不会直接讲,更深入的研究总是和成功呈正相关关系(有时,灵感闪现也会带来成功)。
但它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用户需求,并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此外,如果做了深入研究,在向用户推介产品时也会更自信、更有说服力。当然,它也能辅助你做好下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4. 知道如何正确地与用户交流
在 UX 设计早期,你的工作重点可能主要聚焦在用户问题、用户需求以及用户动机等方面 。此外,当你需要做用户测试时,你也需要用户参与到研究当中。你从这些环节中得出的发现,势必会对你的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知道如何正确地与用户交流就非常重要。
正如你通过心理学所知,与人(参与者)建立亲善关系并和他们交流,通常都容易获取更多、更真实的信息。
5. 大量实践中的阅读和写作经历
要更好地与人交流,也离不开阅读和写作。你之前可能读过大量关于心理学的书籍、文章和故事,可能你还写过一些文章和论文。这些有什么用呢?——这些经历在整个 UX 设计过程中都非常重要。
就我之前经验而言,在「现存知识」阶段快速查找并略读相关信息,会让我想起在学校阅读大量材料的日子。快速找到最有用的信息,寻找相关资源,以及各种压力下花大量时间的各种实践中得来的技巧,不仅对你早期研究有帮助,还可用于后期分析并设计解决方案。
那什么叫「现存知识」呢?试想一下,如果你在为某杂货店做一款 app,来帮助用户找到其购买清单上的物品。在开始设计之前,你肯定要做些研究。所以, 你可能需要这些信息 :
- 有关用户购买行为的文章
- 商店布局的发展趋势
- 用户现使用的各类 app
- 用户反馈
- 用户种族信息
- 可能存在的文化影响
- 竞争分析
6. 随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有心理学背景的大多数人会更注重细节。我个人就喜欢观察身边人的行为和情感。通过观察他们的屏幕,我能发现这个人可能遇到的问题、正在搜寻的事物、或者接下来几天的安排。这听起来有点诡异,但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你沉下来注重细节的话,你能发现的东西远比你想象的多。
这些实践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它还能在用户研究和产品测试阶段帮到你。通过他们的微表情和各种行为,你所获取的有用信息,多到你自己都不敢相信。
7. 移情于用户,与用户产生共鸣
「同理心」这个词并不陌生,要接近并了解某人时,就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设计 UX,从用户角度去了解用户如何与产品交互非常重要。比如,试着将用户与科技关联在一起,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还能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好感。
AppSo (微信公众号 AppSo )注: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我的一位朋友在拳头游戏(Riot Games,美国网游开发商,代表作有《英雄联盟》)担任 UX 设计师。他告诉我,
「因为我自己非常喜欢玩游戏,如果把我自己当作用户,再基于此来设计的话,设计作品要好得多。」
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同理心」的重要性。如果仅仅是为了设计而设计,那可能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将爱和热情注入产品,会擦出更多的化学反应……
8. 与团队小伙伴协作
无论是研究,实验还是数据分析,也许你都经历过不少的团队协作。设计 UX,也离不开团队协作。即便你的能力非常出众,一个人能做 2 到 3 个人的工作量,但最好也虚心地向他人取经。作为人类,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团队协作中,交流也非常重要。学生时代小组团队协作做项目、分配任务并共同完成任务的种种经历,对打算进入 UX 领域的你也非常有帮助。有时,如果你自己意识到的话,你可能会去学习更多知识,从而更好地与工程师、研究师、经理以及团队成员交流。
通过交流,他们还可能帮你解决你在设计方面的一些顾虑。 另外,如果团队互动氛围更好的话,产品质量也会更好。
9. 迭代迭代再迭代
要设计更好的用户体验,通常都离不开不断的迭代。 在快下班时,你可能仍然觉得要继续迭代,尽管你认为现状已经是最理想、最完美的情况了。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对每个人而言,根本没有所谓的最完美方案,「改改改」已是一种常态。
作为 UX 领域的专业人士,我们要随时准备驳倒一个「完美」的方案,并在必要时提出新的方案。这在我个人眼里也是 UX 的魅力所在。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少,而且永远都没有尽头。我想,你是应该知道这个事实的吧。
结束语
作为有心理学背景进入 UX 领域的新人,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个人观点。最开始,我本以为这篇文章不会太长,但下笔后才发现越写越多,以至于有点累赘。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喜欢这篇文章。
作为 UX 领域的新人,我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虽然我算不上权威人士,但我知道身边很多在 UX 领域打拼的人,其都有心理学背景。这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谢谢!
作者| Geunbae Lee,Facebook 产品设计实习生,乔治亚理工学院人机交互在读硕士、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学士。
作者主页| LinkedIn / Dribbble / Medium
译者| Jorri
文章译自 Having a Psychology background is already a huge step towards User Experience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