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视觉的亮点与轻重(三)

通常,考虑到用户的认知成本和学习成本,大多数界面都可以追随已有的行业惯例(例如那些已经影响用户习惯的大应用的做法)、平台的界面设计规范,而在适当的地方做出亮点,控制好界面效果的轻重,对于增加用户的主观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品牌认知、促进传播都很有效。

当你觉得自己一见钟情、被丘比特之箭射中时,未必是因为他/她在各个方面都吸引你,而往往是因为某一时刻显露出来的谈吐举止、一个故事、一个身影,或者,仅仅就是一次回眸。关键时刻闪耀而出的亮点比一切都来的重要。

对于产品也是如此。对于功能是这样,对于用户界面更是这样。让人对界面产生好感、进而可能对品牌产生良好认知的,往往就是一两个体验上的核心亮点。

换个角度来说,这是设计当中的轻与重。颜色、形状、动画效果使用的平实,不夸张,这是轻。而使用相对独特的、容易抓眼球、让用户有不一样的感知的效果,则是重。轻重之间需要找到平衡。

我们往往会看到两种极端,一种是完全平实的界面,过于平淡,只有轻没有重,而另一种则到处是吸引眼球的点,通过各种效果来实现重的体验。这两种都存在问题。

前者是很多不具备足够设计能力的团队常会做的,枯燥平淡的堆积功能。有一些完全依靠价格或者特色服务取胜的产品,其实本可以在界面的体验方面做个更好,最终可能会更好的提升转化率或者品牌忠诚度,但是并没有用好界面这个和用户产生联系的通道,就好像一家餐厅的门面一样。

而后者则是一些具备一定设计能力、但是又不懂得掌握分寸(其实本质上仍然是设计能力的问题)的团队会出现的问题。过于夸张、花哨的界面,太多的动效,放到一起,看起来每个地方都想让用户吃惊,都想抓到用户的眼球,但是实际上却是适得其反,过犹不及。很多团队会看到这个产品的某个界面效果不错,那个界面效果也还行,于是都拿来主义,掺杂在一起。

按照优先级理论,如果想要突出重,就一定要有轻的存在。一种良好设计的思路,是在基础功能和大部分流程上采取平实的思路,尽量轻,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而在关键的个别地方做重的设计,形成体验层面上的亮点。对于亮点,可能是在某个地方明显差异化的设计,用明显的动效,用颜色、形状、声音等来突出,等等。整个界面的感觉,是通过亮点来树立起来,而大部分基本界面则不宜夸张,做好基础的支撑。

亮点本身是相对来说的,随着时间推移也在不断演进和变化。一开始觉得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就没有那么特别了,但是并不能忽视当时的作用。

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在早期的微信中本身就是一个亮点。而就界面来说,摇动手机、界面上动效的变化,这里产生的仪式感,很好的强化了功能本身的作用。然而微信并没有到处运用这样的效果,整体的界面设计仍然是轻的,就微信的产品定位来说,这样的处理非常到位。

Path 的界面设计是一个有趣的例子。作为一个熟人社交产品,Path 并不成功,但是 Path 的界面设计非常值得讨论。在 Path 刚发布的时候,凭借令人耳目一新的界面设计吸引了很多用户,甚至界面改版升级都会让用户数量翻倍。而当我们剖析 Path 的界面时,会发现真正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其实只有很少的几个点,例如点击后蹦出的弧形菜单设计,侧面的抽屉设计。这样的亮点已经足够让我们觉得它的界面设计不一样,其他的地方就用不着太夸张。用户体验方面大的感觉就「立起来了」。在这里需要额外说明,对于产品的成败,界面设计是其中一个因素,能够在产品发展的各个阶段当中不同程度的起到作用。为了讨论方面,我们在这里仅仅只侧重界面设计方面的问题。

Flipboard 同样是个好例子。实际上在 Flipboard 推出时,RSS 聚合阅读的产品很多,Flipboard 为何能够脱颖而出?帮助他们完成冷启动和迅速积累用户的,就是独特的用户界面设计。而在用户界面当中,真正的核心亮点就是类似报纸、杂志一样的翻页效果。用户在看到这个效果时,一下子就将他们和其他的阅读产品区分开了。而真正在阅读的详情页面、在其他的一些功能上,界面设计本身则是相对朴实的,没有都做的这么夸张。这也是轻与重关系处理的范例。

通常,考虑到用户的认知成本和学习成本,大多数界面都可以追随已有的行业惯例(例如那些已经影响用户习惯的大应用的做法)、平台的界面设计规范,而在适当的地方做出亮点,控制好界面效果的轻重,对于增加用户的主观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品牌认知、促进传播都很有效。

人的外表是需要打扮的,产品的界面也是如此。好看的着装搭配要讲究亮点和平实的配合,界面设计同样也是这样。有内在美的人,穿的得体漂亮会更有吸引力,而有内涵的产品(功能、内容),有一个恰当的界面也同样如此。

相关阅读: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优先级(一)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层次(二)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视觉的亮点与轻重(三)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交互的主线与支线(四)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功能的保健与激励(五)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用户的核心与圈层(六)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临界点(七)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用户行为的惯性定律(八)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如何帮助用户跨越门槛(九)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用户的行为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十)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11):重视信息产品中的隐喻,引导用户对界面的使用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12):考虑产品的内在机制时,需要利用好正反馈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13):在产品中,如何对用户的轨迹进行规划和引导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连载 14):产品中内容的曝光程度,会影响商业转化、用户行为等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连载 15):做产品时,要注重处理用户的感觉

作家

马力,最美应用创始人&CEO。擅长互联网产品设计、需求挖掘、流量和用户体验。

关键字:产品设计, 界面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