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产品分析 | 从资讯工具到同好社区,如何用兴趣连接更多的年轻人

从资讯工具向同好社区转型以后,即刻在兴趣社交这条赛道上独树一帜。但面对仍待开掘的年轻人社交市场,即刻社区将如何用兴趣连接更多年轻人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市场分析
  • 用户分析
  • 功能分析
  • 运营分析
  • 总结

一、市场分析

1.1 产品演化轨迹

即刻的产品迭代路线看起来颇为曲折。随着APP的图标颜色由“黑”变“黄”,即刻经历了从聚合推送工具到兴趣社区的转变。
2015年上线的即刻最早是一款基于用户兴趣的资讯聚合+推送工具:它完全基于用户的兴趣,即时推送经由算法搜集及人工加工的资讯内容。即刻上的资讯内容以“主题”为形式组织起来,供用户订阅,颗粒度足够细且时效性足够强。上线两年间,这种简洁高效的资讯消费方式逐渐赢得互联网等各界人士的青睐。
早期的即刻用户大多是资深的互联网内容消费者,不像如今有着大把时间却不知如何打发的抖音用户,他们对内容消费有着前沿而独特的口味,但又受患于信息爆炸时代水涨船高的内容筛选成本。彼时的即刻糅合了今日头条式的算法推荐以及传统媒介式的PGC两大门派,给出了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
以用完即走的工具属性获取了大批用户的即刻并没有满足于此,毕竟工具应用的可替代性强且缺乏商业前景。2017年以来,即刻不断围绕内容开始打造兴趣社区,关键一步就是允许用户基于主题进行UGC的生产、基于内容进行社交互动,且内容向个性化推荐、短文本的方向发展。
进入2018年,社区氛围已经形成的即刻,开始将用户群体精确定位为年轻人,打造起品牌调性,曾经中性化的“主题”变为有温度的“圈子”,曾经严肃向的“资讯”变为生活化的“动态”,而一系列匹配社交类小游戏的推出也揭示出即刻在社交上的野心。
纵观下来,即刻在产品定位上还是有所坚守的,即 “内容”和“兴趣”。早期的即刻以内容的组织与分发取胜,而如今的即刻以内容为依托打造兴趣社区,并且转战更具活力与潜力的年轻人市场。
目前即刻的slogan是“找到自己人”,自我定位为“年轻人的同好社区”。大到今日热点、小到冷门话题,你都有可能在即刻找到某种层面的同好、表达属于自己的观点和情绪,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内容消费+社交互动平台。

1.2 移动社交市场分析

移动社交坐拥第一流量入口,弱关系社交仍大有可为
受惠于移动设备的便携性,社交类产品(包括即时通讯、社区等)坐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流量入口,2018年行业整体渗透率高达95%(艾瑞咨询《2018中国互联网流量年度数据报告》)。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用户规模达到7.37亿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8.2亿人。
原型图 – 大学活力榜
【榜单排名规则】
按“活力值”排名,每日更新,活力值定义如下:

五、总结


套用“创新扩散”理论,笔者认为即刻已经完成了从“早期使用者(Early Adopters)”到“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的惊险一跃。尽管产品形态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即刻在拓展用户的进程中保持着克制且稳健的节奏,这使得其泛精英化的产品调性得以延续,并增添了年轻人特有的鲜活和有趣。
目前的问题是,即刻向“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过渡的过程可能同样惊险。所谓“同好社区”的定位并没有将产品所解决的核心痛点稳稳地建立在任何一项人的基本诉求上(倒可以作为宣传的噱头,如Soul的“灵魂匹配”),这是用户下沉的阻力所在。
对此,即刻已经有所察觉,开始向“孤独感”、“情绪”等更能引起常人共鸣的主题上倾斜,但这种社区氛围上的转变对于缺少工具价值加持的纯社交平台来说是风险较高的。
不论如何,还是希望“即刻城”能够连接起更多的同类年轻人,并在“出圈”的过程中仍能保有初心。
 
作者:青椒吃肉丝,公众号:职景相机

关键字:分析评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