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聊待飞,多闪不闪

从飞聊的宣传文章内容中,以及结合当前产品的基本形态,可以看出飞聊想要做一款去中心化的社交聊天产品,但明显的是飞聊目前正处于开荒期,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

多闪似乎凉了,那我们来简单聊一聊今天的飞聊。
飞聊下一阶段应该会:

  • 推出一系列快速清理不常联系好友的功能。
  • 运营介入,维护圈子氛围,削弱平台级大V的崛起。
  • 从圈子中选择优质圈子运营和间接推广。
  • KOL的一种运营粉丝的方式。
  • 从关系→内容,变成内容→关系。


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我不擅长写故事,我对写故事也没多大激情,文章末尾我会推荐一位善于写商业故事的同学。当然,我也不会拿飞聊和过多App做比较,说个12345,那是某些产品高P的事情。我前面简单梳理,只是为了方便读文章的你理解。不至于还得左滑百度查一查why。
2018年底,传出了「飞聊App」这次风声,由于见惯了IM产品的形态,大家(特指我们这些产品蝗虫)以为又是如QQ、微信一般的纯聊天工具。但后来1月15日,产品经理的春晚,即头条的多闪、王欣的马桶MT、老罗的聊天宝三个社交App同一天发布,吸引了产品蝗虫的注意力(和微信之夜并称为今年社交PM的春晚),对飞聊的猜测和期待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家对头条的「飞聊」(或者是头条的社交之路)这么关心,无法是在看头条和腾讯怎么对抗。一个从社交到内容,一个从内容切社交,头条一直想玩社交,而社交也是互联网产品的「梦想」。头条以强算法作支撑,靠内容吸引了足够的用户注意力,但终究还是关系链对留存的影响力最稳。当然,大家希望头条赢,来驳倒微信;大家也不希望头条赢,毕竟这样自己更没机会了。吃瓜的氛围是被「头条社交梦」撺够了。
当然,至于多闪,是否是大家所说的「烟雾弹」,还是真的是因为产品本身原因,不多说 ,起码大家的共识时多闪最基本的用户诉求点和场景就是有问题的,多闪现在也基本停了吧?反正泽的zlog是没了。而经历了「多闪烟雾弹」之后,飞聊给了大家(特指某Global PM产品经理)不一样的体验。
总之,头条的社交产品是被一群产品蝗虫盯着的……
昨天在即刻发布了飞聊(鼓掌,不管是不是泽第一位,反正就吹了),从昨晚到今天,我加了300位飞友、20多个「小组」(飞聊里的「圈子」),我先简单说一说飞聊。(当然,如果想看横向分析对比App的文章,可以左转出门,我说的内容反正怪怪的)

一、飞聊App的定位

我从飞聊里找到了一篇头条的文章:

↑上飞聊里搜TA
从文章宣传的内容中,总结了飞聊App的定位(这是产品所希望和梦想的,从当前产品形态看定位不现实):

  • 兴趣社交
  • 开放社交产品
  • 发现同好的社区
  • 即时通讯产品

飞聊要做一款去中心化的社交聊天产品。老司机发现前面的关键词似乎和JK很像,但放心,我今天不横向对比。
基于飞聊所宣称的定位和目标,其需要完成最基本的两件事:发现新内容(兴趣和同好的基本)和 发现新关系,当然最基本的IM基础体验也需要做好。基于目标和基础要求,飞聊的产品形态就有了当前这个被很多人看不懂的样子,但我觉得他们的产品经理是专业且OK的。

二、飞聊让人看衰

今天接触飞聊的人,都不是产品生命周期里的「尝鲜者」了……80%是产品经理和投资人(毕竟飞聊是在JK透露出来的,这点不好,产品蝗虫是大忌)。今天大家对飞聊的批评主要分为三种人:

1. 非产品经理

  • 好友太多了,根本谁都不认识,明天开始删好友。
  • 群组和小组感觉好像啊,有问题,小组和群里各种广告、打卡、创业绝密资料分享。
  • (二度关系的加好友方式导致)加的人都不认识,互相也不清楚时就被加好友了,很烦。

2. 产品经理

  • 看不懂,5.0的完成度大概率dead。
  • 飞聊定位不清晰,搞不懂用户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 飞聊如何吸引第一批常规用户(产品蝗虫很清楚自己不是常规用户^^)。
  • 警惕飞聊的虚假繁荣。

3. 红利羊毛党

  • 飞聊是下一个抖音,这是专门为KOL打造的社交产品,头条引流到小组,小组沉淀干货,沉淀粉丝,转化到付费群(当然,这很多闪刚出来时是一样的)。

大家都看不懂飞聊,因为飞聊不同于现在任何大家熟悉的App,而且飞聊的小组、群、动态,甚至UI设计,融合了太多App的「样子」。末尾我附了boyzcl总结的一张飞聊产品架构图,飞聊确实很「乱」(图太长了,放在这里印象阅读体验。

三、飞聊的底层用户使用路径

但,如果从更深层的用户适应路径/产品的底层基本逻辑看,你就能看懂飞聊,我可以肯定,飞聊现在的产品经理绝对没问题,想清楚了,当然飞聊可能出问题一点是运营的问题(下面说)。
请最后先体验飞聊1小时,高频率地完成添加好友、被人加好友、加/创建群、加/创建小组、发动态、动态轻互动等基本行为。

然后看下面的产品使用路径图。我踢出掉了一些路径:

  1. 留存用户的功能。
  2. 用户留存活跃之后的重复行为。专注核心的「发现→留存」的路径闭环。
    这是飞聊当前的用户使用路径。核心是「通过优质关系发现优质内容」(当然,纯互联网产品上,理论上的二度人脉找到的人大概率不是「优质关系」)。

    新用户的进入。飞聊就给推荐了热门用户、大V用户、然后基于已有好友的二度人脉开始出力,同时因为有意为之的产品设计,导致用户快速添加了大量好友(单向的添加严格意义上不算好友),飞聊让用户迈进了这个循环图。当然优质关系也来源于小组(圈子)、群聊、好友分享等。
    从优质关系到优质内容。结合飞聊宣传的,兴趣和同好的优质内容来源于好友动态、兴趣小组(包括同城小组)、特色群组等。当前还是「好友动态」。
    关系链+内容,促进了用户的初期留存。
    同时,这个产品闭环里最核心的是内容生产者生产内容的问题,如何有效激励生产者?飞聊无法像即刻、微博一样做「粉丝制」,这里追求的是平等的去中心化社交。所以产品的替代方案是通过小组和群聚集粉丝(应该叫同好)、便捷的小组分享和群分享、以及公共主页等来给生产者激励(这也是为什么红利羊毛党说飞聊是一个给KOL准备的粉丝运营产品)。
    当然,飞聊现在核心还是「关系链」,靠头条积累的关系链来让用户疯狂加好友,疯狂连接。这种行为被大家看衰,但却是正确且唯一的选择。引用行为经济学里提到的观点:网络有序的链接、到杂乱无章的链接、到最终成熟形态的小圈子链接(圈子直接考个别人来链接),如下图:

    图出自汪丁丁教授《行为经济学》第120页
    飞聊不得不从0到1构建一个「杂乱无章」的高密度网络,来给后期的去中心化的「圈子」链接提供基础。
    所以,飞聊之后应该会推出一系列删减低频好友链接的功能或手段(快捷批量删除不常联系的好友),以及运营配合的相关手段,来维护和运营很多小而精的圈子,培养一部分小v(「社区共建」的理论,最后我会提到相关文章)
    如果能顺利迈过开荒期,进入理想的去中心化圈子氛围。这是产品定位宣传的理想状态下的产品使用路径,优质内容是核心:

    从以关系为核心,关系→内容这个转化漏斗,变为以内容为核心,内容→关系。这个转变导致了三个好处:
  • 真正的实现平台宣传的「发现同好、兴趣社交、开放社交」。因为基于内容而认识人的场景,天然地就是社交连接数量少,但密度高(相比于单纯的互动匹配场景)。
  • 社区氛围得以持续健康运转。好的生产者可以考优质内容而成功,广告等恶意用户因为无法快速裂变导致成本收益不成比例而大部分放弃(张小龙做公众号的观点),消费者也可以看到好的内容。
  • 关系链减少到真正的「圈子链接」(上图《行为经济学》里的那个图形)。去中心化的小圈子可以真正地让同好交友和聊天(IM产品的初衷)。骚扰减少、每个人的体验提高。

当然,完成这个转变更需要运营。

  • 维护好每一个小圈子的氛围,保持去中心化和扁平;
  • 刻意去削弱平台级大V和大V圈子的崛起(头条的算法OK的);
  • 明白自己是平台的氛围管理委员会一员,而不是独裁者。

最后,附带一张现在以内容去切社交的产品用户使用路径图:

其实,我还想说一说大家很关心的一点:飞聊的产品架构,是聊天、动态、我的,竟然没有「发现圈子」这个页面。
左边是飞聊App,右边是领域App(即刻之前也是有专门的发现话题页)。

我理解飞聊没有发现页,以及今天产品里一会有发现圈子列表,一会又没有的举动。因为基于去中心化和平等社交的基础,基于关系的圈子分发比系统和算法进行分发要更好和更平等(微信公众号的逻辑)。

一切的前提是运营做好……
附:

  1. 社区共建的一篇文章
    谁之社区,为谁设计社区应当有本地居民自建,自下而上涌现,而非自上而下设计。 “集体性与主体性并不矛盾,之间的微妙之处在于,主体性是基础,集体性基于主体性构建,反之则不成立”。 爱因斯坦也说过:“自由是整体的,创造性是个体的。”
    梁栋,公众号:返屋企文化保育工作室社区营造 | 谁之社区,为谁设计 — 读山崎亮《社区设计》
  2. 由boyzcl总结的飞聊的产品架构图:

     
    作者 @暖意J

关键字:分析评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