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平衡」

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什么?「平衡」是我一贯以来的答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商业目标与体验目标的平衡、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平衡、追求极致与关注全局的平衡、发散创新与克制专注的平衡、符合习惯与突破常规的平衡……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能够综合考虑到绝大部分情况,作出最适合当下产品的设计思考与决策,而不是理想化地沿着一个方向走到底。

01 理性思维 VS 感性思维

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重理性思维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优势,比如体系化的设计思考,结构化的逻辑思维,合理运用各种工具方法梳理推导有说服力的设计方案等,在设计逻辑复杂、注重效率的平台型、工具型产品时这种优势更明显,也是我们和创意艺术类的设计师有较大区别的一点。

但对理性思维的过于侧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住交互设计师的创造力,当需要做出更有趣、创新、有人味儿的设计方案时更容易感受到瓶颈的存在,不能在各种类型的业务需求面前游刃有余。即使是做效率优先的工具型产品设计,一些企业级内部产品甚至完全不存在对于用户黏性的担心,也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如何对用户情绪进行适当安抚和激励。

在 Asana 里,勾选完成列表中的一项任务后,会有一只动物从屏幕中间划过的动画(原谅我手残截不到图……)

过去半年里,我做出的一个较大改变是在设计中加强了感性思考的比重,改进传统的偏理性的设计分析流程,在前期更多地关注和思考产品给用户的感知印象应该是怎样的,如何通过设计来营造这样的印象等,这也带来了更多有意思的灵感启发(通过机械地推理分析得到类似想法则要困难得多),后续又可以通过理性思维来有逻辑地把故事说完整,使之有更强的说服力。

02 追求极致 VS 关注全局

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本身是对的,但是给产品体验挑刺容易,推动所有细节都实现得尽善尽美却不怎么现实,总是过于纠结细节设计也会让我们更容易陷入丢失全局视野的风险。

在推动体验细节打磨的时候,我们也要认真思考这次打磨的意义和价值,评估优先级,合理分配时间资源,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投入到所有事情中去。在产品迭代节奏普遍偏快的情况下,对于一些用户使用频率低、业务价值不明显的场景(比如大多数产品的「设置」页面),完全可以先上一个实现成本低的方案,后续有一定用户反馈基础再考虑迭代优化。

另一个极端则是过于为他人着想,过于关注设计方案的实现成本、对于商业价值的促进作用等,甚至直接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想方案(我犯过这样的错误,结果导致事情复杂化了很多,逐渐背离了最早的设计目标),而失去了一些设计师必要的专注与坚持。

03 发散创新 VS 克制专注

一个真正出色的设计想法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大量想法的基础之上,设计师们都很享受灵感迸发的瞬间,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支撑时,也会有头脑风暴一类的方法来帮我们收集更多灵感。

当积累了一些不错的好点子之后,我犯过不止一次的错误是会忍不住将它们一股脑全塞进自己的新设计方案,但同时设计产出过多创新想法也有其明显的弊端,一方面噱头过多失去专注,另一方面也更难通过数据来量化分析设计好坏,因为相关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后续迭代也会受到更多阻碍。

在「双钻模型」这一设计方法中,「发散」与「集中」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尽可能开脑洞地发散完创意设想之后,需要评估和选择出最喜欢的方案,再进行后续建模和测试。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digital-experience-design/how-to-apply-a-design-thinking-hcd-ux-or-any-creative-process-from-scratch-b8786efbf812# .e0kd1ybn6

04 符合习惯 VS 突破常规

各大平台的设计规范是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入门资料之一,而在设计中遵循平台规范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符合用户已有的认知和操作习惯。

但是,符合规范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吗?用户习惯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只会机械地跟随已有的设计规范、用户习惯去做出最常见的设计方案(当然,这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错,而且可能综合分析下来,发现确实是最好的方案),我们工作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又在哪里?如果一个产品经理会用 Sketch 来拼组件,用户体验设计师是不是就完全可以不存在了呢?

熟读规范很重要,但突破常规的勇气也一样重要。可能我们因为资历和视野限制,做出的突破常规的设计并不是那么合理,最终还是要回到常规方案上来,但如果我们能坚持在设计中不断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和思考(哪怕只是一个小控件的交互创新尝试,哪怕最终转化落地相对困难),而不是轻易被合作伙伴「抄一下就好了嘛」的态度所影响,我相信长期下来一定可以有不一样的质变,有更大的概率在未来引领而非跟随潮流。

用户体验设计需要考虑和平衡的内容很多,也远远不止以上的几条,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沿着其中一个方向走到底固然不太对(当然,也不能否认剑走偏锋仍然成功的例子存在),但平衡也不意味着一味中庸求全,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产品本身的定位,有时也和设计师的性格有关系)有所侧重和取舍,这也会赋予设计方案不一样的个性,至于如何做好这种侧重和取舍,就需要建立在用户体验设计师对业务、用户与自身不断地深入理解和思考基础上了。

文 @鸿影

关键字:体验, 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