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农业的平台怎么最后都成电商了,还有没有其他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不知道多少代,都要往元宇宙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各行各业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平台型企业。
然后这些平台,最后都会变成电商,比如抖音、小红书、知乎等。
而我们农业里面由互联网带来的平台,也同样逃不脱电商的本质,至少卖个农资、卖个服务,如一亩田、我会种、大丰收。
为什么这么口口声声要赋能农业的平台型企业,最后都以电商开始收割用户,而不是精准化服务用户。
本文的目录是:
- 为什么都逃不过电商的商业归宿
- 中国农业不能再由所谓的平台吸血了
- 其他可操作的农业商业模式
以下是正文。
一、为什么都逃不过电商的商业归宿
在无数的平台型商业模式中,很多最后成了电商,一开始做服务,做着做着一不小心就变成电商了。
当然很多商业模式,都是两面的,包括我们自己。
在资本方需要快速变现(最好五年内变现),电商货源一大把,2C电商GMV最容易实现等大背景下,就很容易理解,很多平台为什么最后都会变成电商了。
换成我们每个人,可能九成的人都会选择这个路径。
平台型企业,做成电商,最基本的是三条路。一个是自己卖货,一个是让客户上来卖货给其他用户,还有一个是找合作伙伴来给自己的用户卖货(商品集采,自己拿提成或返现)。
农业里面的平台,对于第三种方案落实得更多些,毕竟农业里2B可以销售的就那么几种(农产品、农资、农机等),2C销售农产品又直接和生鲜电商重复。
此外做撮合,做农业相关集采的也有很多,如农资集采、农机集采、保险集采,最后看返点盈利。农产品撮合就更多了,但做撮合必须解决下一次还来找平台的商业模式设计。
二、中国农业不能再由所谓的平台吸血了
首先我不是说做平台的企业不好,农业平台至少能让大家接触到更多的内容。
但是很多平台都着急变现,尤其是互联网加持的平台,一般五年内必具备大变现能力(甚至更早),有些变现的商业模式第三年就得铺开。这个与农业的回报周期长、资产密集型行业有点背离。
所以平台一开始就会想到使用电商马上变现,贩卖农产品、农资中介、土地流转中介等都是常用手段。
提前变现,会导致用户流失,有些还是种子用户。也会导致业务重心从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变成了销量、点击量等KPI指标。
平台的目标变了!
而农业作为目前仅存的投资蓝海,尤其其产业链长、也太多,里面的业务价值点更多。任何一个或多个价值点可以带来一家互联网农业平台型企业。短时间段内获取用户,短时间段内提供服务,短时间段内用电商快速变现。
我不反对电商变现,但我强烈反对不计质量的电商销售,因为一旦给7亿农民(2亿左右实际从事农业)有一次伤害,他们下一次可能就不会相信互联网农业模式了。也请资本给农业互联网平台多点时间巩固其商业模式。
否则农业真不需要这些所谓的大平台来吸血(小平台可能做做区域还更好些)。农业会更加艰难!
三、其他可操作的农业商业模式
假如你不做农业互联网平台,你还可以尝试其他农业模式。比如之前提到的《16种农业模式:总有一个是你需要的》。
还有区域农业和数字农业!
中国农业太大太长,区域农业也有很多优势和成功案例,具体我们也有过分享。
数字农业(数智农业)则更是在国家数字经济、国企数字化转型表率、经济内循环、乡村振兴、数字乡村等背景下,的一次农业革命,毫不夸张,数字农业跟工业4.0、中国制造2050基本是一样的。但不能只做简单的信息化,要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赋能农业产业融合(也可以叫农业的产业互联网)。
数字化时代,一个农企的数字化只是一个小点,力量不大,要很多农企数字化带来的农业数字化,才是农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利于农业数字化(面)里的农企数字化(点)。
#作者#
清河落河清,公众号:农业数字化。一名熟悉农业的IT架构师,现从事企业架构工作,创建农业微信公众号、农业社群。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