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建 AI 帝国的谷歌,却陷入创新枯竭的窘境

没错,谷歌一度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风向标。但现在看来,它扮演的这个角色似乎正在逐渐淡化。

至少在2017年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在诸多饱含期待的围观者者看来,希望之余多了几分失望。如果时光再退回至5年前,那时候发布的Google Glass简直就像来自未来的黑科技产物由天而降,无比惊艳。

  

吴恩达的发声,

让狂欢与惊喜打住了……

而今年当谷歌亮出底牌之时,却既有袭人故智之嫌,又多了些许遗憾。今年当谷歌CEO Sundar Pichai表示,公司的战略正在从“Mobile first to AI first”,与去年相比,谷歌强调的从移动为先转向人工智能为先的战略方向没有丝毫变化。Sundar Pichai以“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为开场的,最后以“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计算机时代”结束。

但在人工智能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似曾相识”——

当诸多外媒还在为谷歌AI大肆炒作时,今年年初刚离职的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在Twitter上的发声,却让狂欢者趋于理智。

谷歌在大会上发布的一项AI作品便是视觉搜索引擎Google Lens。据知,这是一项融合图像识别和OCR技术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够让机器学会“看图说话”。用户的摄像头对准的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个企业的logo,它都能快速为你识别出它是什么。

谷歌所谓的得意之作,百度三年前年就已经有了相关技术了。吴恩达发声之余不忘调侃“Google Lens在I/O大会上把这一技术带到了美国”。

  

笔者尝试搜索了相关关键词,的确搜到了2014年关于百度识图技术的报道,当时已经可以成功识别中国1000多款常见花卉,全网准确率达到80%以上,甚至在与识花达人的人机PK赛中胜出。早前,百度还将该技术延伸至公益层面,实现通过照片识别帮助寻找被拐卖儿童,并有成功案例。

除了Google Lens被吴恩达和百度实力打脸外,谷歌在人工智能发布了一个类似微软小娜的Google Assitant、类似亚马逊Echo的智能音箱Google Home……

落后的先行者:

谷歌AI路跑偏?

算起来,谷歌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行者了。从2011年谷歌便推出了聚焦深度学习的Google Brain项目,作为“Google X实验室”一个主要研究项目,谷歌自此开启了轰轰烈烈进军人工智能的节奏,当然是时AI还仅仅作为谷歌旗下一个业务的探索方向而已。

但随着百度、微软、IBM等巨头的参战,AI大战的硝烟气息越来越浓烈,也让彼此之间凭借各自的优势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毕竟AI大战,积极的人才、设施、技术储备都是刚需,此前的先发优势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相比苹果、亚马逊、百度、微软早已落地的部分人工智能技术相比,谷歌一方面在创新之路陷入难题,一方面则不断放出高科技Demo并在意识形态上游走徘徊。

像能与人类自然交互的数字助理,百度度秘已经落地。在过去的人工智能与硬件设备结合的尝试中,百度已经成功让度秘脱离手机,以智能交互的方式深入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和车载等应用场景中,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满足用户所需。反观谷歌I/O大会发布的数字语音助理Google Assistant,整个项目还在赶赴阶段,尚未弄清用户会使用什么命令来召唤正确的聊天机器人。

另外,像谷歌此番新推出的View VR头盔来支持其虚拟现实平台Daydream,据了解此款眼镜可以把手机上的视频图片展现得更为真实,不过早在2016年Facebook就已经在机场开设VR眼镜体验店,同时,三星公司、索尼等公司在VR方面也很早就已有产品实现落地。

在笔者看来,谷歌人工智能迟迟未实现落地,排除诸如新技术的成熟需要时间等因素外,更多来自于自身”求大求全”打法后的无暇专注。

在与苹果在移动领域的肉搏战中,无疑,开放的安卓让谷歌收获了开源后带来的巨大果实。同样,在AI尤其是深度学习上,谷歌也继续奉行这一策略,无论是TensorFlow,以及最近的谷歌云,以及Cloud TPU都希望再现安卓生态带来的一切。比开源更凶猛的,是谷歌的“买买买”美国派作风,Cleversense、DNNresearch、DeepMind、Emu、Jetpac……根据媒体统计,从2011年底至今,谷歌至少收购了9家AI公司,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无效的创新和收购不断涌现。

而当谷歌AI帝国貌似变得越来越庞大的时候,也确实面临着混乱与难题。“帝国的根基,颇显得混乱松散。”正如有媒体形容。比如同样是进军智能家居,谷歌的做法是开放解决方案,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形成入口优势,而苹果的逻辑正好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借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用户体验,把产品体验做的足够好,在市场上打响后才会在现有的产品、技术上形成联动。

人工智能的价值,

并非程序化计算

当巨头都在加码人工智能时,公众的思考角度往往是,人工智能何时能尽快为我所用,发挥反哺社会的价值。相比于程序化的计算,在公众的眼中,人工智能的价值其实更在于可以解决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

 

同样是以搜索引擎起家,谷歌和百度如今已发展成为雄踞东西方的霸主,在人工智能方向上的布局非常相似。在百度身上,更多地呈现了将这项纸上谈兵的技术落地的节奏。

从去年百度世界大会传递的信息来看,人工智能成为了优化百度现有体系内业务的万能药方,总体上看,百度开发的度秘、语音/图像识别与搜索、无人车、机器翻译等都已成功植入到各条产品线投入使用:

百度外卖的智能物流,可通过LBS精准定位信息,智能算法包含数十项参数,可实现信息实时收集,保障体验,最大化运力;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百度地图全流程数据生产自动化程度已超过80%,全景图像的自动化识别提取准确率高达95%,居行业首位;百度金融明确“身份识别认证”、“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量化投资”、“金融云”五大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并向传统金融机构开放“金融云”,输出全套金融解决方案……

随着管理型人才陆奇的到来,百度人工智能持续发力之时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科研和基础技术搭建,转向研发和产品应用共同发力的时候。

从横向布局看,百度人工智能一开始就流露了想“玩大的”的心思。这样的苗头,从2013年百度在美国硅谷距离谷歌、苹果总部不远设立自己的百度美国硅谷实验室就早已暴露无疑。一开始就敢于单枪匹马地将自己的研发中心,摆到国际顶级竞争对手的“家门口”这样的果敢也透露了百度的锋芒——不停留于国内BAT之争,早已将人工智能的战火烧到了海外。

相比百度,I/O大会上Sundar Pichai也定义了谷歌AI的三个应用方向:工具、研究、开发。同时,他说要用人工智能解决人类问题,比如探测DNA序列。这项曾帮助乔布斯治疗病痛的技术倘若能广泛应用开来将是大写的了不起,但眼下的现实是,谷歌开发的DeepMind、AlphaGo、开源深度学习系统TensorFlow、智能化家居、语音/图像识别与搜索、无人车、机器翻译中有一些尚处于科研探索阶段。

谷歌的另一弱势来自硬件领域的基础薄弱,缺乏相关经验。无论是此次想模仿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还是一直状况百出的无人车都可看出端倪,这样非但不能在与苹果的竞争中获胜,而且还可能让其失去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继而被亚马逊、百度等正在人工智能领域加紧发力的互联网公司超越。

致力于发现的精神曾一直深植于谷歌的基因,谷歌作为全球顶级的搜索引擎公司也曾一直在相关科技领域引领者行业的发展。但科技行业并不存在永远的神话,但愿谷歌人工智能在此次I/O大会上的平淡表现也仅仅止步于这次I/O大会和大会之前的表现。

我还是宁愿看到,有更多创新力爆棚的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不断涌现,重塑社会根基,让人类社会得以进化。

——————————

王小琉(个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微信公号“王小琉”。科技专栏作者,前中央媒体人。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人工智能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