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宣称信息的不对称性在慢慢降低;同时,也有许多人在微博、微信或者知乎上收藏各种内容,视之为知识;即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报纸上的文字、二维码上的图案都能被人称之为信息。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我将对数据、信息与知识三者的范围及区别做一个普及,与诸君共同探讨,以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先从一个概念说起:信息链(Information Chain),信息链是由事实(Fact)——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能(Intelligence)五个要素构成的。
事实 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
数据 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
信息 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
知识 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构;
智能 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据、信息和知识这三者的范围关系可以见下图: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范围关系
三者的相互转化关系: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转化关系
从信息链中我们可以看出,数据、信息和知识三者紧密关联,下面来详细讲解三者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
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Context)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数据+背景=信息
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你可以打电话告诉某人某件事(利用语言符号),也可以发电子邮件告诉某人同一件事(利用文字符号),或者干脆画个图(利用图像符号)。 信息告诉我们:“这组符号表达什么。”
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知识告诉我们:“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
知识的传输模式:
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
这一模式说明,要传输知识,传输者首先要将头脑中的知识转化为数据,即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再通过一定渠道将数据传至接收者。接收者如果能够解读数据的背景和规则,则可以接收到相关的信息,但是最终能否获取传输者意图传递的知识,还要取决于接收者个人对信息的提炼与推理。只有当信息接收者接收到并能够从中提取关于事物的正确理解和对现实世界的合理解释时,信息才能转化为知识。
由此可见,信息能否转化为知识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则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如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²,对于不懂物理的小学生来说就仅仅是数据或信息,而对于懂物理的大学生或者物理学家而言就能提供相关的知识。
信息转化为知识的机理稍稍有些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融合才能转化为知识。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信息+经验=知识
因此,知识的获取只能通过学习和体验(实践),而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为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的有效融合、新知识的创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文/烤番薯
关键字:产品经理, 接收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