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架构的本质

业务场景要具象,系统场景要抽象。从这句话可以看到一个漏斗,从大量的具象化需求中,抽象出一个模型,就好比人类一样,我们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取决于我们系统的各个器官的通力合作。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是不是都是这几个器官。当然人的构造也在逐步进化中,不断适应系统,不断用进废退。

各个抽象化模块的连接。

所以,产品架构本质上,是将各种具象化的场景进行归类总结,形成一个通用化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举个例子,电商运营需要配置商品进行上架销售,但不管怎样,都离不开品牌、分类、属性、SKU、SPU、价格,各个模块相互独立,但彼此又有联系。

不管运营要做多少种运营动作,都可以抽象出这么多模块出来,两两组合就可以产出各种花样出来。

要做到这一点,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几个能力:

一、很强的业务前瞻性

做一个需求,就需要把未来的整体业务蓝图描绘出来,也就是未来业务要做成什么样,业务场景会有哪些,需要快速识别出来,特别是各种异常场景。

业务梳理是产品架构完善的第一个前提,有人说直接照搬业界成熟系统不就好了,那这样就没产品经理什么事了,业界经验只能是参考,即使业务做法做得再对,我们也需要通过业务的输入进行方案的验证。

所以,业务的场景的梳理和完善是输出完善的产品架构的关联。

这个要求产品经理要懂业务,还要懂业务的本质,才能够抽象出本质。

二、抽象能力

业务场景这么多,哪些是正确的业务流程,哪些是错误的业务流程,怎么评判业务流程的对与错。

有几点:

  • 这个业务流程能不能使得多角色的运营效率不断提高,实现1 1大于2
  • 这个业务流程可以和其他流程更好的串联
  • 这个业务流程尽可能不会破坏当前的产品模型

就好比人类一样,祖先是有多么大的智慧能够将人类的这么多操作动作抽象出了大脑、肺、心脏、胃、肝等等器官,各个器官之间还能各司其职。

从具象化的场景,抽象出产品模型出来,这个很关键。

怎么做到?

类比,学习,模仿,归纳总结,多深挖问题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划清模块之间的边界

既然模型要抽象,那业务的场景尽可能不要耦合到模型当中,不然一旦业务场景一变,模型就要跟着调整。

所以考验一个模型做得好不好,就看够不够抽象,做这个功能的时候,是不是把未来的七八个场景都考虑进去了。

记得我大厂工作的时候,领导经常会问一个问题,这个功能其他场景能复用吗,万一需求变了,我们的方案要调整吗?

既然模型要抽象,方便组合成不同的具象化场景,那模块之间要分清界限,分清界限的标准是

  1. 模块内容发生变更,不会影响到其他系统,各系统之间要解耦
  2. 各模块之间相互组合更加的简便

总结一下,产品架构就是把具象的场景抽象化,抽象成各个独立的模块,再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组合成不同的功能,进而满足业务的各种场景。

模块越抽象,越解耦,我们能够满足的业务场景就越多,也更有利于系统的延展。

当然,有时候也要结合业务的实际情况,不能因为要考虑一个完整的架构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业务调研,但是市场的先机已经被他人占领了。有时候系统也是可以演化出来的,没有对错,只有合不合适。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