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探”为例,解析产品思考的 3 步骤

文章以“探探”为例,解析了如何运用产品思维来分析问题,希望给各位带来些启发。

产品经理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到底要不要做这个功能?用户的需求到底有哪些?优先级怎么排?诸如此类的问题。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思维模型就能解决,这个模型只有三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WHAT、WHY、HOW “模型,(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模型,其实任何其他的思维模型和科学理论都是由他来的。)

  • WHAT: 就是我们的用户是谁?定位是什么?现状是什么,目标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哪些资源(人力、财力、时间,工具、技术等),怎么能得到这些资源等等?
  • WHY: 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方案的优缺点是什么?有没有风险、风险有多大、有没有应急措施?这个方案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些影响能用哪些指标进行衡量等等?
  • HOW: 就是这个产品具体怎么进行实现,分几个部分,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实现需要哪些资源?

一般来说,产品经理更多的是关注于“ WHAT ”和“ WHY ”,至于“ HOW ”有时候是交互、UI和程序猿要考虑的。

前天“探探”刚刚D轮融资成功,那今天就借势以”探探”为例,把上面的模型运用到”探探“的分析中。

“探探”的基本信息

  • 目标用户 :16—30岁左右的附近陌生人
  • 产品定位 :年轻人刚刚接触社会,都是思春的少男少女,有渴望邂逅陌生人(尤其是异性),希望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的需求,探探基于此满足了目标用户的这个需求。
  • 解决方案 :通过雷达探测用户A附近同样使用探探的用户B,发现后用户A通过观看用户B的信息(照片、年龄、距离、标签、星座等)来决定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感兴趣右滑,不感兴趣左滑(其实就是看脸),当A和B都互相对对方感兴趣,则配对成功。两人成为好友,进一步聊天。

功能思考

“探探”的逻辑是提供一些其他用户的基本资料来让用户A判定是否对其感兴趣,那么要给出什么信息才是用户A想要的呢?

探探给出的答案是百分之八十的照片加上百分之二十的其他信息。(年龄、距离、星座、标签)

那探探 为什么 要这样安排信息呢?

  • 在现实社交中,我们就是“以貌取人”,以相貌为第一印象。而网络社交必定要尊重人们这一习惯,以此作为蓝本来做网络社交。
  • 照片比起文字更直观,形象可感。
  • 生存和繁殖是动物的两大目标,而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保留了这两天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不由自主的会盯着路边广告牌上穿着暴露的美女看的原因。)所以,异性的照片(尤其是美女)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繁殖的欲望,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用户兴奋。

(多巴胺是一种控制情欲、兴奋、和愉悦的激素。坠入爱河的两人大脑的多巴胺等激素含量会增加。吸毒的人多巴胺分泌也会增加。理论上来说,热恋中的两个人的感觉是和吸毒品的人感觉是一样的。所以,没谈过恋爱的同学吸两口大麻就知道恋爱是一种什么感觉了。)

  • 年龄能让用户选择岁数相仿的异性; 而距离也影响进一步交往意愿的强弱;大多年轻人都相信星座,对星座感兴趣;标签则让用户简单了解对方的性格。

匿名暗恋表白功能

就是在手机通讯录中选择联系人,然后探探就会给用户选定的联系人发一个信息,说有人用探探给你发了个匿名表白信息,让你快去看看。

对于一些25岁以上的人来说可能这是一条骚扰宣传信息,并不会理睬;但对于一些初入社会的少男少女来说,对爱情充满憧憬,充满好奇心,会让他们在收到信息后大多选择下载探探,然后去一探究竟,对于年龄偏大一点的用户也不会幼稚到这样玩。不过即使如此,我也相信,这一功能在一定时期让探探的用户量发生井喷式增长,而且用户年龄以16-25岁居多。

功能优缺点分析

优点:

  • 用探探自己的话来说,解决了少男少女们既憧憬爱情又感到害羞的矛盾心理,而且不会感到尴尬。
  • 这一措施让用户心甘情愿变成了探探的推广人员,把自己的利益和用户的需求捆绑在一起,高,实在是高。

缺点

  • 对于一些已经经历过沧桑的人来说,这样的消息可能算是骚扰,进一步加剧反感,可能会丧失这一部分用户。
  • 这个功能在前期刚刚推广时效果会很明显,但随着用户量的稳定,边际效用递减,最后可能就没有人再用这个功能了,除非有大量新的年龄在16—25的用户涌进。

其他人性化功能

1.新手引导

为什么 要做这个功能呢?

  •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新手),而这个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用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比如说匹配不到人聊天),会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呢?可能会,但也有可能会认为这是app的问题;而这个功能在解决用户问题的同时其实也对用户施加了一个心理暗示“你玩不好虽然是你自己的问题,但我还是要帮助你”,这样很多用户就不会再认为是app的问题,反而会对app的人性化感激,会减少一些用户在满足不了自己需求时直接离开的可能性。

2.设置

这个用户体验做的挺好,比如你要改变一些设置,把搜索范围从30km改到60km,直接改完就好了,没有确认和保存这一步骤。而大多app在修改信息后,经常会有确认和保存这一我认为是多此一举的步骤。

为什么呢?

1.用户在修改信息之前肯定是已经想好的啊,为什么要再加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成本呢?(当然如果是机密,支付密码等这些关系重大的信息可以再加一层保险锁),但我要是只是改个年龄、改一下基本信息,那一道保险锁有必要吗?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很多用户为什么很不爱用修改信息这个功能(至少我不喜欢用,看见就烦),很大原因就是步骤太复杂,操作成本太高,而如果降低操作成本,把保存确认这一步去了,就算用户基本信息写错了,也可以随时改回来,而且也愿意改。为什么?操作成本降低了嚒。

2.假如运营要做一个活动或者产品要进行迭代,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如果由于操作成本过大而造成用户没有及时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进行修改信息,那其实分析得到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那么活动和迭代其实作用不大,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如果你没完善信息,探探不会强迫你,但等你长时间匹配不到人的时候,会告诉你,完善信息能提高匹配率。

为什么要这样呢?

用户是上帝啊,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是什么吗,而且填信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我就是不填,你能怎么我?探探说,不填就算了,我尊重你的选择。但在你长时间匹配不到人的时候,探探突然跳出来说,好孩子,还是把信息填一下吧,填完信息有大把大把的妹子在等着你。

(虽然我认为能不能匹到人这件事其实和完善信息关系不大,主要还是看脸),但这时大多人就乖乖的去填信息了。

所以,对待用户,不能用强,谁都不喜欢,大家都喜欢被温柔的对待。

用户量的变化

我认为探探的用户量是会先极速增长,再缓慢增长再平衡,再有所下降,再动态平衡。

为什么呢?

探探的前期用户可以分成这几类

  • A:漂亮的女生
  • B:不太漂亮的女生
  • C:帅气的男生
  • D不太帅气的男生

当前期A、B、C、D同时使用探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首先,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大多用户都是以照片美不美、帅不帅作为判定对一个人感不感兴趣的主要标准的。当然,我相信这个前提是成立的,理由上面已经说过了。

那么A和B都对C感兴趣,对D不感兴趣;C和D都对A感兴趣,对B不感兴趣。

所以,出现的情况就是A和C会配对,而A和D、B和D、B和C都很少配对成功。 为什么 会这样呢?

人在掌握选择权的时候都喜欢高估自己,B和D会想我颜值这么高,而且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既然有这么多美女(帅哥)我能选,那我为什么委屈自己选择不太好看的呢?意识不到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而A和C也当然不会去选择B和D。

所以,这样的结果就是在经过前提用户迅速增长的时期后,只有A和C才会经常匹配到人,而B和D很长时间匹配不到人,得不到好的反馈,就会有离开的可能,所以,探探现在的用户大多都是美女和帅哥(同学们,听见没,现在玩探探的都是美女和帅哥,下面怎么办自己看着办,只能帮到这了)

(这是我用su简单的做的探探用户量的变化,太丑了)

如果探探已经发生了B和D的用户流失,那么我认为探探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挽回这部分用户。但如果想留住B和D,那么就要对规则进行一些修改,这个问题的 主要矛盾 其实就是B和D匹配率低,和人聊天的需求满足不了那么,下面是一些建议:

  • 先给这些流失用户发消息,说有人对ta感兴趣,并成功匹配4—5个好友给他们聊天
  • 对每天用户能看的人数进行限制,比如每天只能看1000个人,那么用户再进行选择的时候就会比以前谨慎,要求就会降低,会增加匹配率,这样虽然用户进行选择的时间少了,但因为匹配率提高,用户用探探聊天的时间会增加
  • 用户每右划5次增加1次右滑喜欢的机会,这一条如果单独拿出来,可能没什么作用,B和D的匹配率还是不会提高,只会提高A和C的匹配率;但有2作保障的提前下,A、B、C、D的匹配率都会增加
  • 设置好友度功能,不同的好友度有不同的玩法,这样也能刺激用户的聊天时长,既满洲了用户的聊天交友的需求,又有一定的神秘感,也增强了两人的亲密感
  • 设置称号功能,比如一个用户匹配成功二十个好友,就给ta一个称号,这样奖励用户,用户收到好的反馈,会降低选择要求,增加匹配率

上面的建议是一些针对流失的B和D的用户,挽回好留住B和D的一些方法

现存问题

下面是我在使用和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探探的一些问题。

1.新用户前期匹配率低

这是由探探的交友模式造成的,新用户在成功匹配到其他用户前必定要经历被别人喜欢和自己喜欢别人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但如果这个过程过长,用户长期接收不到好的反馈,就会离开。因为用户来就是为了交友聊天的,长时间没有人聊天,那有什么意思,当然就走了。(尤其对于男生)

这个问题的 主要矛盾 是反馈时间过长。

建议:

设置消息提醒,当有人喜欢自己的时候设置消息提醒,立刻决定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这样能减短整个反馈时长。

当然,探探应该不会采纳这个建议,探探的简绍是探探不设置消息提醒,采用现在的模式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尴尬。

对此,我想说:

  • 要分清主次,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设置消息提醒是否会带来尴尬,对哪些人群会影响,带来尴尬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是否有办法避免尴尬?

首先,我们把用户在探探上可能遇到的人分成熟人和不熟的人两类。

对于两个陌生人在探探上遇见了,如果其中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不喜欢ta,ta会尴尬吗?可能会,但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因为两个人之前并不认识,没有感情基础,而且被拒绝了后面还有更多的美女帅哥在等着ta,大多数人都不会放心里

那么对于两个熟人在探探上遇见了呢?

首先,我要说这件事的几率很小很小,有多小呢?大家都知道“邓巴定律”:就是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50左右(148人)。这个理论被很多社交产品引用(如Facebook),当然这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也有人会超过这个数,一些Facebook的用户好友超过500人,但我认为,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法,我们要考虑的是大部分人的需求;而且就算按500人算,其中的年龄在16-30而且使用探探又在你附近的异性可能有10多人,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有2-3个人,而一座城市里使用探探的人数假设有5万人(我不知道,瞎编的),那么遇到的概率是1/25000—1/5000,就是说你刷5000—25000人才可能遇到一个熟人,而且遇到也不一定感兴趣。

所以,我想说的是,其实尴尬的可能真的很小;而且就算感到尴尬也是有办法的,可以让用户自己决定开不开消息提醒,这样有人开,有人关,而大家又相互不知道其他人是否开没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匹配率,缩短反馈时长,留住了新用户,而且大家都不知道对方开没开消息提醒,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尴尬

2.一些用户在熟悉后转到微信

这个问题其实很正常,两款产品的定位不一样,探探就好像出来度假,寻找新鲜感,而微信是家,玩够了肯定会回家的,但在家里呆久了也还是会出来度假的;当然,这也能进行采取一些措施改善。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杨凯,大三学生,创过业,大学看过的书100+。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探探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