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便便过程形态参数的研究报告(高逼格)
一坨东西掉到水里,在不同的参数下,激起的水花有三种不同的形态。而这三种形态在我们大便的时候都有可能遇到。
[br]有不够充分的证据表明,第二种形态下,水花溅起的最大高度正比于物体自由落体的释放高度,而这个比例系数自然和其余参数相关。
[br]
1、明确物理问题
[br]
我们考虑一个半径为D的固体球以速度v落入水中(为什么只是球?我们做物理的可是只研究真空中的球形鸡的哼),这个球被认为是从高度h处静止释放自由落体,自然有作为与流体有关的问题,我们自然需要考虑这些参数:即水的密度、黏度、表面张力系数。
[br]
拿到这五个参数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无量纲数[br],反映粘滞力的影响,常被用来度量湍流的参量[br],反映动能与表面张力能之比。
[br]除此之外,作为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问题,我们还有一个无量纲参数,即球与水的接触角,反映其是疏水性材料还是亲水性材料。
[br]根据无量纲处理的一般思路,由这三个无量纲数就可以唯一确定我们需要的结果:溅出水的最大高度与球自由落体的起始高度之比。
[br]
2、物理图像
[br]
根据这些无量纲数处于不同的范围,整个物理过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这部分的讨论中球皆为表面进行了抛光处理的腈纶球,接触角为定值而不改变)
[br]当Re和We较小时,黏滞力和表面张力的影响较强,一个典型的过程如下图
[br][br](图中的时间以D/v为一个单位,下同)
[br]
可以看出,当球进入水中后,较强的表面张力在球后方维持了一个较稳定的空腔。当球继续下沉,空腔被两端涌入的水替代。涌入的水填满空腔之后相互间发生碰撞,向正上方激发出一个锥状的水花,没有出现水花四溅的情景。
[br]被这类水花直接命中屁眼的情况我相信大家是有体会的。[br][br]
随着Re和We的增大,物理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两个典型的过程如下图
[br]
[br]
[br]
a, b 两组图是同一参数区域下两个不同参数的情景。
[br]仔细观察T=0.12的两幅图,注意球的下部,可以看到有一层水膜(film)沿着球的表面往上爬,并在最前沿形成波浪状花纹(fingers);
[br]在T=0.25时,a图中的水膜依旧在往上爬,而b图中的水膜已经有溅出去的迹象。水膜是否溅出去取决于离心力与吸附力的强弱,而水膜上升的速度一般在球体下降速度的2~5倍间,因此球体下降的越快,水膜越早发生溅出。注意水膜前沿的波浪状花纹,花纹数目是可以从理论上计算的,有[br]
[br]
在T=0.75时,水膜的最前段在顶部汇合,发生碰撞而向外溅出。很明显的,水膜前段的波浪状花纹越多,则碰撞后激发出的水滴数越多;
[br]T=1.14时,随后跟着上来的水发生较剧烈的碰撞,形成较大的水花。
[br]在这个情形下,我们发现无法形成气体空腔。
[br]
随着参数的继续变化,落水过程又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如下图
[br]
[br][br]
在T=0.55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溅出的水花,随后球的迅速下降会导致表面不规则的空气空泡出现。随着两边液体的迅速靠拢碰撞,一个相当大的、破碎的水花将被激发出来。在T=0.55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溅出的水花,随后球的迅速下降会导致表面不规则的空气空泡出现。随着两边液体的迅速靠拢碰撞,一个相当大的、破碎的水花将被激发出来。
[br]
一篇发表在NaturePhysics上的文章指出,对于与液体接触角小于[br]的亲水性固体,第二种水花和第三种水花出现的分界点在处(即当这个参数大于0.1时会变成第三种水花),以常温下的水做计算,这个临界速度大致在间。
[br]这个情景我相信上过农村里的那种厕所的小伙伴们深有体会(坑口到底部起码0.5m+)[br][br]在其他参量给定的情况下,溅出水的最大高度和球的入射速度间有什么关系?很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找到什么对于溅出水最大高度感兴趣的文章。唯一的一篇文章是上一个部分的图源,他研究了在第二类水花的情形下,仅改变入射速度,溅出水的最大高度。
[br]他的结果很简单:[br]溅出水的最大高度和球自由落体的释放高度之比为几乎常数,且小于一[br]但是,这个结论不能简单的推广到一般
[br]问题的结果与两个无量纲参数Re, We直接相关(让我们暂且略去接触角),这篇文章等于是在这个二维平面上画了一条曲线
[br]
[br][br]
并且在中间那段天蓝色的曲线段上得到了一个结论。
[br]
[br]
[br]那么,当我们换了球,换了不同的液体,再考虑同样一个问题时,等于是在这个二维平面上新画了一条曲线。
[br][br][br]
原来那段线上的结论能不能推广过来呢? 我们不知道
[br]
当然我们可以猜测,但是对不对,需要实验来检验
[br]
要防止溅水的话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垫一张纸
[br]当然我们还可以开点别的脑洞,比如说这篇论文
Bergeron, V., Bonn, D., Martin, J.-Y., Vovelle, L., Controlling dropletdeposition with polymer additives, Nature 405 772-775 (2000)
[br]通过向水中加入少量高分子聚合物来改变水的性质以减小水花。还是上面说的那篇Nature Physics上的文章,考虑了接触角变化后激发的水花
[br]
[br][br]
左右两副图中的球,除了左边与水的接触角是15度(亲水)而右边与水的接触角是100度(疏水)外,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它们激发出的水花和空气泡却有天差地别。
[br]
[br]由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新的建议:改变饮食结构,使得拉出的翔具有很好的亲水性。
[br]
3、拓展
[br]
[br]
深感一个东西砸到另一个东西里面去这个题目,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坑。
[br]
我找到了苏联人算的各种形状的刚体砸到液体里,在线性近似下的解析解。(这种问题线性近似能适用也是出鬼了)
[br]
找到了研究砸下去之后带出来的空腔形状,以及此时砸下去的东西的运动的示意图
[br][br][br]
[br]
找到了研究这刚体接触水的头数百微秒的时间里受的阻力,以及激发的束流速度的。(此时激发的水滴由于过于微小,之后会在空中蒸发)
[br]
[br][br]
(上图反应的是溅出的水速比上入水球速与雷诺数的关系...很恐怖的速度,但是这个时间段溅出的微小水滴和我们的问题无关...)
[br]
有考虑截面形状与溅水量关系的(但是我们想找的是与入射速度的关系)
[br]
[br]
[br]
还有声称一滴水砸到一个浅水池里,无论在实验、计算还是理论上都完美解决了的(但是我要的是一坨掉到水里面去啊...)
[br]
[br][br]
[br]
另外根据我的感觉,最后的结论应该是入水速度越低,溅出水的相对速度也越低,直接相关的无量纲参数应该是雷诺数和邦德数。
via:梁昊(知乎)
关键字:脑能量, 水花, 水膜, 参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