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稍有不慎就会死

超级产品经理

近几年滴滴在移动出行领域可谓是风光无限,多轮融资都有骄傲的成绩单开出,发展势头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成功并购行业内最大的竞争对手 快的 与uber抗衡,今年早些时候又将劲敌 Uber 一举拿下,就在这时候看似没有对手的滴滴却被一纸文书难得直挠头,直喊是要逼死共享经济的命。

一移动出行领域的战争

战争史就不一一介绍了,主要分化出几个细分领域

1·专车(滴滴、UBER、易道、神州)

2·拼车(滴答等、51、AA都很快死了)

3·代驾(这一细分领域很快被各大平台收入或自建)

其实最早滴滴和快的的目标,是解决出租车消费者约车难的问题。从出租车领域一路扩张专车、顺风车、代驾、试驾、滴滴巴士囊括各个服务细分,但是挡不住客户流失的脚步。

最早的易道也是和神州一样深耕于专车领域,但是从乐视入股易道后,整个画风突变,大肆扩展征战挞伐。

目前只有神州是老老实实在专车领域深耕细作不随意烧钱扩展市场,你会说最近时常有充值返现的,适当的营销那是必须的。

我想很多人在嘲笑乐视的时候可能都没想过在滴滴的内部可能也面临着相同的苦难,只是没有报给我们而已。

二争论的焦点

最近就连一些经济专家都站出来发文说不能一棍子将共享经济、新经济打死。

1·是不是扼杀了共享经济

2·是不是共享经济已死

3·政府该不该出手管一管

在我看来,政府在近几年的互联网热潮中一直都保持着高度的克制。前几年都有相关互联网发展的发文,都是以指导和适当规范为主,没有强制性的一刀切让谁死的节奏。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互联网+新金融项目大量的以次充好卷款跑路。有些人就是这样,管了说政府是瞎管要人死,卷款跑了又说是政府不作为,这也不管,说句公道话,确实政府有时候是挺难得,挡着人发财肯定要被说的。

滴滴在近几年确实很忙,忙着扩张、忙着兼并重组、忙着不被干掉并干掉对手。确实在发展中是有部分的解决了一些共享经济的问题,也给分享经济有了一个很好地出口,但顺风车基本打不到。专车价格太高,高于出租车没人坐,大多数都是有优惠券才选择乘坐。( 相比出租车涉及不涉及不正当竞争,长期以消费补贴侵占市场排挤竞争对手 )滴滴扩张有两个潜在需求,一个是好的数据方便融资,不同的新增业务就是一个个新的融资故事和美好钱景。不死在路上是当务之急,可能滴滴等企业都是这么想的,当干掉对手就好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这样看看有没有像乐视的节奏。

共享经济方面其实政府发文很清晰,提倡市民拼车出行。后来因为各大平台不管不顾,想要挟用户和司机以令政府,倒逼相关调整。没想到9月政府祭出的大杀器却有可能要了滴滴的命。滴滴忙叫苦, 上海40万车主只有1万符合意见稿要求 。

三出路在哪里

消费者其实也不是站在平台的利益考虑问题的,消费者喊冤也是想说政府不该杀手这些冤大头,没了冤大头哪有便宜的车租了。

1·拼车与专车分开经营

2·鼓励拼车、上下班同行

3·滴滴投资OFO布局得当不要陷入恶性补贴竞争

滴滴应该将专车和拼车分开经营,拼车领域和滴答合作。鼓励城市更多人群错峰出行,拼车同行,而不是运用大量补贴推动市场畸形发展,形成畸形的虹吸效应,苏州、浙江、安徽、甚至我碰到过陕西内蒙等地的车主专职来上海开车的( 交谈下来都是听说赚钱很多 )。

那么从城市规划和解决交通拥堵的共享经济出发,调动城市闲置资源来看这绝对不是管理者和新经济要解决问题的初衷。

专车就按照其正常定价,消费者自然会根据价格来调节出行选择,回归一部分到出租车和拼车市场,这才是健康长效的市场发展形态。

很多人要说出租车服务态度差,专车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服务好、态度好、价格优惠,这都是错觉,当大量的未经培训的专车司机涌入北上广以后我没发觉他们的服务态度有不一样,甚至因为低价格一部分专车是在租赁公司租用的车,一个月少则8000多则15000元,整天一睁眼就只顾着怎么跑够一天的份子钱,那有什么耐心服务你、态度自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在赘述几句,分享经济是要看看你是不是有效调用了城市存量资源让在城市本来上下班开车的人能就近捎带一两个附近的同行者。适当收费,保留平台部分收益,维持平台正常运营这才是分享经济,而不是目前高价用优惠券降价催生大量订单,然后转头给投资人看,以后按照原价消费你看看有多少收入等着呢。

现在着急的是平台管理融资者和留在手上没有接盘的投资人吧。

文/五彩冰峰

关键字:业界动态, 市场, 滴滴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