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是“鸡肋”?突围而出才是王道!
现在有很多人将微信公众号比喻为PC时代的站点,草根运营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在各位的身边相信也会有很多大神,靠着公众号不断积累着粉丝资源,不断地利用粉丝经济发展壮大。
可是从几年开始,微信的用户增长缓慢由原来增长200%到现在增长放缓至100%的增长,微信也在加紧拓展海外市场还减少国内的增加的困局,公众号是否已经成为“鸡肋”?作为挣扎在公众号转化率的苦逼运营者,有什么可以突围的呢?
从不为人知,到时代风口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公众号的发展进程,预测是否能够成为“鸡肋”。
2012年的公众号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很多主流媒体并没意识到这个玩意儿以后将成为自己最强劲的对手。
2013年随着微信用户量的飙升,单打独斗的“自媒体”聚到一起成为一门生意,“联盟”遍地开花。
2014年公众号开始爆发,公众号生态逐渐透明化,公众号的商业化进程开始提速。同时随资深媒体人掌舵账号入场,公众号内容质量的竞争加剧。
2015年的关键词是“融资”。此前零星的资本介入,到吴晓波的狮享家基金入场后渐成规模,成立新媒体投资基金高樟资本,新媒体融资成“潮”。
2016年年初,基于公众号的生意再度升级,“内容创业”概念走红,在资本和舆论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钱、人和资源涌入这个行业。
现在,做新媒体不再是“搞传销”了。 在资本助推之下,以公众号为根据地的内容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风口,方兴未艾。
虽然到了今年,公众号依旧是很多企业中列入的营销计划,但毕竟在千万量级的公众号中争夺日渐稀缺的注意力,也是需要有一定的运营策略。
运营先行,挖掘核心价值
在设立公众号时,首先是找到内容的持续挖掘点。内容没有连贯性,缺少灵魂,每天东拼西凑,只能成为品牌的傀儡。
1、基于和持续利用产品的核心价值输出
2、大活动爆发、小活动高频
如果所在领域有大量的话题,比如健身,也可以挖掘。如果不在此列,那么内容的拼凑整合难度就更大了,也可以看到很多官方微信因为更换运营,导致前后的内容风格、策划水平迥异。
所以在内容上,除了根据产品特点做好运营方向梳理,关键还是有合适的运营,或稳定的团队,做好选题的挖掘和有辨识度的内容输出。
内容创业,让公众号更有“力量”
在内容创业领域,微信只是诸多的阵地之一。
公众号上的内容创业者或厚积薄发,或携风而来,可以靠一己之力独领风骚。也可以靠人力投入,高标准的流程化生产内容,但只不过是传统生产模式在低成本平台上的生长。
公众号的生态,让内容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无限制扩张,而没有“力量”的内容只能甘守寂寞,但力量的衡量却经常迷失在“low、专业、小众”之中。
如果产品的用户是不同利益的独立角色,可以建立用户导向的矩阵。从不同的切入口来服务不同角色,针对性生产内容和策划活动,以用户按阶层划分(有消费升级追求的中产阶层和高净值人群),建立内容矩阵获客。
封号和小程序
公众号近期最受关注的两个动作,小程序预告和频发的大号被封事件。
10月27良品铺子的千万大号被封事件,增粉方式很典型也很有效,通过关联二维码拉粉,获得优惠奖励。而今年的7月21 社交电商“拼多多”获得包括腾讯在内的B轮投资,核心理念上异曲同工。
第一点,原先很暴力很直接很有效的增粉方式,包括点赞、投票、有奖拉粉等,是被重点盯防和驱逐的对象。
第二点,除了内容增粉外,在技术增粉的道路上,更要考虑增粉过程所包含的社交和服务价值,而非赤裸裸。就像在产品的设计上,不是说在该有的位置上放了分享按钮,就完事了。而是如何根据产品的价值,来设计分享链条的价值,让整个分享流程和参与的角色,由产品的价值驱动。
所以,机会总是有的。只要运营者们梳理出框架,本本分分执行。运营思维上一个路数,能做出创新的内容和案例。产品能运营好,公众号也八九不离十。很多时候,最终还是要万变归宗的。
文/朱少斌
关键字:业界动态, 公众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