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使用场景浅谈共享单车独角兽发展方向

共享单车

今年什么词火,共享出行肯定算一个,滴滴Uber大战刚结束,ofo摩拜等一众共享单车又蓄势待发。短短一年,累计数亿美元的融资让大家看到了资本市场对这个市场的期待。

共享单车真的是好项目,交通拥堵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尤其是一线城市,无论是你是滴滴Uber还是乘坐公交车,遇到堵车都是白扯,堵上个半小时也是家常便饭,这时有辆自行车,真的是极其方便。你说你坐地铁?那解决上班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极好的。

共享单车,以前一直存在。从2007年北京引入第一代城市公共自行车开始,我国有上百个城市铺设了公共自行车,但除了杭州等寥寥几个城市,大多数城市运营十分糟糕,甚至成为摆设。第二代为企业主导进行运营,比如永安行。 但是,这些运营模式都是网点车桩借还自行车,每次铺设一个网点成本巨大,以至于自行车密度一直上不去。由于有桩的高成本和高局限,人们开始探讨无桩的方式。

16年开始,无桩式共享单车如井喷式出现,那么我今天就从使用场景来小论一下ofo与摩拜单车。

场景1:上下班

ofo创始人戴威说过,共享单车是解决五百米到五公里的短途代步出行问题,对于上班族来说,这"最后几公里",步行用时长,挤公交车没有必要也不情愿,那么共享单车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痛点。下了公交/地铁,随手借一辆单车骑到公司,随手停放到路边,简单方便省时。 不过单车数量有限,若压着时间上班,倘若没有车骑,可就尴尬了。在这一点上摩拜单车的预约功能更胜一筹,而使用机械锁的ofo是不可能有这种功能了。

ofo小黄车



摩拜单车

场景2:校园

校园对于共享单车是再适合不过的了,ofo单车就是从校园起家。现在高校占地巨大,若出行全靠步行,将会是一场灾难。 因自行车成本低廉展开密度大且设计轻便易用,ofo目前在校园市场占具优势。

校园的特点:

1.空间封闭

2.用户单一且相对集中

3.学生对于价格敏感

4.自行车使用率高

基于以上原因,ofo不需要GPS定位,也没有设计这个功能,在封闭的校园是可以接受的。学生使用自行车的场景相对固定,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地,只要把车辆投放在这些地方,车辆就会随着学生的需求变化很快形成局部的网络效应,因为使用场景固定,用户用肉眼就能发现车辆(没错,没有gps,在开放环境,想找到都难)。只需要一定数量的投放就能实现供需平衡。这样一来,每个学校的车辆投放数量相对可控,这就保证了一个校园模型的快速复制推广。

然而,这一套走向开放市场是完全行不通的,这一点后面分析。

场景3:旅游景点

在一些景区公园,自行车骑游已是很普遍的游玩方式,骑着自行车欣赏着沿途风光,遇到喜欢的风景就下车拍张照片,也是别有一番情调。

但是, 一般这种地方一般都有固定的租车商贩的,如果交接不顺利。。。

愤怒的手艺人

但是从2,3点我们可以看出,像校园景区等步行无法完全解决出行问题的封闭空间,of的应该是胜过摩拜单车一筹的。

场景4:逛街

你是否走过这样的经历,上街买东西,这家店里没有你想要的产品,而有同类产品的另一家店在街的另一边,这时,想要节省时间体力,就可以骑一辆共享单车了。

此场景与场景一类似,为开放市场。

关于竞争

上面场景列举可以看出,ofo竞争力在校园,如果进入开放市场,车辆被偷恶意损坏等问题与校园相比会无限放大,维护成本大大增加,而其使用机械锁不使用电子锁,没有定位,使其无法有效监控每一个用户的行为,无法收集准确的用户数据,而我们知道,没有数据支持的运营就是扯淡。

那么,ofo的产品经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吗?

其实,戴威曾说,从校园到社会,原打算用几年的时间去完成,但如今一年内就开始匆忙进行对社会的推广,说白了也是市场不等人。

在我看来有这么几点原因

1.市场时间窗口期

开放市场的窗口不可能一直等着ofo,我们都知道,一旦摩拜先满足了大部分用户的需求,那么ofo再从摩拜手里抢夺市场,花费的代价将是数倍甚至数十倍的。

2.以攻为守

有人说,ofo占着校园市场,把社会市场让出去,至少不会非活即死。

其实我也想看看两家在产品不变的情况下,明年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是在摩拜发布摩拜lite这款轻量级单车后,我发现的想法有些幼稚了,在这个依然处于增量级的校园市场,ofo校园护城河的水没有那么深的时候,摩拜并不是那么想放弃。

如今是社会市场摩拜占优,现在摩拜想来抢占校园市场,那么ofo就不能一味死守,一直死守将永远处于下风,那么就要进入对方还未立足脚跟的优势市场,想方法打掉对方的经济来源,让对方首尾不相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即使ofo即使现在的模式很不适合社会市场,也硬着头皮进入了,这也是市场的残酷性。

小结

目前各家的产品方案都不够成熟,包括摩拜。因此都不可能短期内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投放。因此,大家都还有巨大的增量市场可做。摩拜和ofo初期都是在各自的市场环境跑,没有竞争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发展,但是竞争和资本快速的催熟了这个行业,这个时候发展就不仅仅考虑自己的节奏了,还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在大家都还在抢夺增量市场的时候就是拼速度,拼产品,在后期就必须要考虑差异化竞争了。因此,这个时候拼的就是谁的速度快,产品迭代速度,融资速度,团队的运营等等,这一幕你们都猜到了,跟打车大战一样,请期待吧。

文/蝉唱

关键字:业界动态, 市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