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做机器人产品经理,还需补充哪些方面才可以顺利入门

本人曾先后担任某机器人大厂的产品总监多年,每次面试产品经理时,常常遇到这种尴尬——面试者经验、能力、思路都不错,但总缺少最后点睛的一点技能或经验;拒绝掉可惜,发offer又会发现他们入职后一定会在工作中踩坑。

这一点点的不足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样,它让一个在移动端或互联网领域从业多年的产品经理表现的像一个产品小白,也可能让曾经雄心壮志投身机器人领域的产品大牛黯然退出。

那么,经过互联网时代和移动端时代教育和培养多年的产品经理到底能不能把机器人这个产品做好呢?还需要补充和注意什么方面呢?转身去做一个全新的机器人领域是不是真的可以平行复制以前的经验?

你的产品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变,一定要注意这个转变,它决定了从此你要考虑的东西更多了。

一、从无形到有形,产品设计要转型

在互联网和移动端的时候,产品多是一个APP或是一个网站,它的载体是手机、PAD、屏幕等产品。

可是在机器人产品中,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你需要知道外观应该长成什么样?外壳是要用什么材质的?配合外观需要几块屏幕?多大的屏幕?注意到了吗?这些问题都是关于硬件的,之后才是屏幕中的APP应该是什么风格。

很多转行来的产品经理,在一开始的阶段都会忽略掉这部分工作,结果导致外观设计过于发散结果就是五花八门,无法让工业设计的同事准确表达出你的产品理念。

二、从无形到有形,功能定义要转型

软件或APP类的产品只需要定义功能即可,这是因为我们非常熟悉手机、电脑、PAD这些硬件情况,以至于我们意识不到这还是个条件;而在机器人的产品中,需要基于功能去反推产品需要什么样的硬件本体。

如果产品经理不做这部分硬件需求的定义,那一定没有人去好好思考,在产品投产使用后会严重影响使用效果;例如,我们想要让产品能说话,那第一步就是要有扬声器;这还不够,如果产品使用在噪杂环境中,我们还要把使用环境和条件加上。再细致一点,我们明确要求产品能在室内环境噪声90分贝以内的环境下使用,并且能让10米内的用户听清楚。

那么,这才是最好的需求定义,如果你的PRD能够写出这句话,说明你已经开始具备一个机器人产品经理的好素质了。

三、从无形到有形,交互体验要转型

先想一下我们用手机和电脑时,经常说的交互有什么?

通过触屏的方式,点击各种按钮按键,然后产生跳转页面、弹框、弹toast等交互动作;除此之外,还有屏幕明暗调节、声音提示、消息推送、手机的铃声或震动提醒、人脸识别和指纹锁等方式。

对于机器人的交互体验来说,那就相当复杂了;我一直倡导我们的产品经理要养成一种五感的产品交互表达,即按照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方式去定义机器人产品的交互;当然,并不仅仅限制与这五项,产品经理如果能够设计的交互器官越多,那他的产品越有可能在使用中让用户感觉聪明、灵活,产品则越有可能成功。

对于手机、电脑、PAD,产品经理没有空间去思考还有那些硬件可以改善交互体验,但是机器人给你提供了一个舞台;但是在这个舞台上跳好这只舞蹈还有是有点难度,你需要知道还有哪些硬件可以用在交互体验上。

另外,产品经理要不断开拓思维突破五感认知,要多了解目前硬件部件和其他产品的交互体验,想出一个方法,把这么多种的交互组合起来,协调一致,让用户轻松上手。

四、从无形到有形,用户定义要转型

对于分析用户是谁这件事来说,我们的产品经理已经训练了好多年,方法和经验可以基本通用。

但是区别在于——机器人的产品经理要把这个用户群体范围扩大;我们看到用户想到就是购买和使用产品的那些人,整体都在让我们发疯一般的在想哪些外观适合他们?哪些功能是他们需要的?哪些付费项目是他们愿意掏钱的?

好了,如果你能这么想说明已经很棒了;接下来我们在此基础上再想一些其他的人,这些人可能并不是花钱和使用你产品的人,但你依然要为他们服务好。

1. 围观人群

机器人目前还是一个吸引眼球的事物。尤其是在B端客户那里,你的机器人可能是为B端客户服务,但是却吸引了一群C端用户的围观。这些围观的群众(包含老人、小孩、残疾人、孕妇等等)会影响你的产品的使用,他们可能堵住了你的去路,可能把你当前的任务打断,甚至还有一些小朋友可能会欺负你的机器人宝宝,轻伤是划痕,重伤是个坑,当然最不能发生的就是机器人无意中伤害小朋友的情况。现在你是否意识到应该把你的用户群扩大了呢?

2. 物流小哥

有没有跌掉眼镜?对的,就是服务他们。你的产品多重?多高?多宽?你的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还有哪些用户(物流小哥)体验不友好的地方呢?要从心里意识到一件事,你绝对不能把运输中的任何风险都交给物流公司承担,你可能说我买保险、我让物流赔偿等等。

但是如果你的产品结构上、包装上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设计的话,真的有可能导致没有一台完整的机器人送达客户的手中,服务好他们是保证我们产品能准确交付的前提。

3. 部署人员

无论是B端还是C端,我们的产品在交付时大多排出的是我们自己的同事,或者是第三方合作的同事;无论是谁,我们要把他们的使用感受包含进了,这非常有必要。

举个例子,我曾经给家里换装某款空调,安装施工的师傅有两名,他们协同配合完成任务;我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几人可以完成机器人的部署?越少人意味着我们的施工成本约定,产品利润越高,没有产品经理希望自己不挣钱的。

但是,如果因为我们的产品定义上有问题导致部署人员数量降不下来,那我们的利润最终也保不住;产品过重、过大、拆装不方便、搬运不方便、安装工具使用不方便、过程过于繁琐等等都会导致费人费工时。

4. 维修人员

这类人员如同上述的部署人员一样。我们的产品维修拆件操作是否合理?

从成本考虑,如果产品出现故障,我们最希望的是远程指导甚至远程处理就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故障,恢复正常的使用;但如果必须安排人员上门维修的话,我们也希望只有一个人就能完成工作;因为这里面可能包含到人员的差旅费用、住宿费用、工具和材料费用等。

如果你的产品拆件过于复杂,复杂到需要多人协作配合,那最终极有可能导致在现场无法修理,只能返厂维修;这时的成本又会进一步升高,不要因为这部分的交互体验缺失导致产品利润的流失。

五、从无形到有形,配合研发要转型

如果你在跟软件研发沟通的时候,时常会感觉到极为痛苦;那恭喜你,在担任机器人产品经理中,你不得不面对软件研发、结构研发、机械研发、电气研发、算法研发;每个研发岗位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法,每一个岗位都有可能从你身上收取智商税,让你感觉无所适从,谁说的都有理,最终不得不找项目经理或其他领导来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只对接软件一个研发岗位的话,产品人可以通过对软件研发的了解,改善和加强对研发的配合;但是机器人产品同时跨多个研发岗位,产品经理很难再用熟悉研发思维的方法去配合各个研发岗位。

唯有对自己产品合理定义的坚持,以交互体验合理为坚持,以使用成本最低为坚持,以利润最大为坚持,以用户覆盖完整为坚持,以外观设计合理为坚持,以社会和企业责任为坚持,以产品周期为坚持等等。

至于这里面哪些研发岗位妥协?哪些研发岗位合理?就交给技术负责人评判即可。

六、从无形到有形,责任思维要转型

做互联网和移动端产品时,大部分情况我们不会太过于在意企业责任、社会责任,尤其是在PRD阶段时,大部分产品经理不会太考虑这部分内容。

但入行机器人后,这个思维训练就要补充了,尤其是国内机器人产品又大部分出口国外;举个例子,产品的外观设计是不是符合当地风俗尤其是宗教国家的风俗?产品的使用交互中是不是有可能造成儿童伤害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工艺是不是会造成污染或工人伤害?产品电源电压是否满足当地规定和供电要求?

这些工作和疑问不一定必须要求产品人去整理和规范,但是上述的内容则必须是产品人清楚的;只有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在后面的产品定义和规划中保证合理设计。

以上内容标志一个产品经理正式转行机器人所需要的提升方面,具备思维才能日后百炼成钢,转行的这层窗户纸其实就这么厚。

 

本文作者 @机器人产品-孛儿只斤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