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 CEO 的产品心法:测不准原理,做产品的万法之本

做产品的万法之本。

一、决策的测不准原理

首先是根据物理学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我把它衍变为决策的测不准原理。

传统物理牛顿的定律说世界是不变的,一定遵循某种规律;到了量子力学里,说的是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可能出现很多种情况,概率不同而已。为什么大家观点差异如此之大?本质上是技术的升级导致衡量工具的迭代和精度的升级,导致我们整个人类的认知升级,可是这等了一百年。

换算到我们人类的决策本身,也就是说你这一生从来没有做对过任何决策,你只是通过不停的改良而在无限接近正确。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决定正确与否不重要,改正它的成本才是核心。

所以以此推导测不准的三大法则:

  1. 最短化决策时间
  2. 最小化决策单元
  3. 每一步都反馈

换算到现代商业就是在传统的制造业,包括我曾经工作过的IBM,微软这样貌似高大上的高科技企业,他们都希望把一件事或者一个产品在某个单位时间内一次性做对做完美,因为房子和光盘发出去,就收不回来了,做错的成本损失很大。考核的标准也是考核准确率,错误是不可接受的。而互联网思维是完全是反过来,因为网站可以随时改,发布产品不重要,衡量它哪里错了,改的速度和成本才是核心。

所以本质上做任何产品和决定之前先做一把尺子,一个衡量工具。

它应该具备速度快、低成本、精度高的特点。

它是用来衡量错误的比率或者是概率,而不是去验证正确性。

换算到产品的具体工作方法是,优先建立天使用户群,它就是一把高速、低成本的衡量尺,而对天使用户定义的准确度决定了这把尺子的精度。

有关天使用户的相关文章请看我以前的分析:《“天使用户”引爆产品:从0到1》。

换算到移动互联网的app里,有些人就说苹果审核太慢,产品发出去,收不回来,我们版本迭代没那么快。所以要慎重,要讨论要开会,要去找或者招聘专家负责决策。

二、产品发布的流程

首先,通常一个企业的软件是这么发布的:先用户调研、然后内部讨论几天,然后设计,然后开发,测试,提交苹果审核(等一周);产品发布后,通过各种什么商店评论,友盟内嵌的反馈组件,身边的朋友,400电话、用户论坛用户qq群等渠道的谩骂声音中收集一些信息。

一下子一个月过去了,虽然你可能每一步都做对了,但是迭代速度太慢,错了以后的修复成本极高,还有过度依赖专家决策带来的生产瓶颈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这把尺子时间刻度大、成本高、精度也等于是几乎没有。

例如,用户提了一堆建议,可能彼此之间是对立的,怎么办?怎么确定优先级?通常靠产品经理和老板的经验和直觉,进入决策生产效率的瓶颈区间。

我们根据测不准的三大原则建立一把衡量错误的尺子,然后重新整理流程看看,这把尺子叫天使用户群(有关天使用户的定义和建立就不重复了)。

首先,产品在创意期,就可以先咨询用户是否愿意使用这个功能。

满足两大条件:

第一,赞同的用户超过总调研人数10%;

第二,赞同是反对用户的十倍;

这就算及格。

设计稿也可以先发给他们看,软件开发完以后,可以先发给他们测。最后发布前,后台要针对所有可能的功能和文案甚至是图标设计开关,重大核心功能还可以做个快速的AB test(A/B测试:页面或流程设计两个版本A和B,或多个版本A/B/n,同时随机的让一定比例抽样客户访问,然后比较这各个版本的实际效果,即转化率,最后选择效果最好的版本正式发布给全部客户),也就是不一样的开关。上线以后再看反馈来调整。

这样就是发布产品不重要,发布得到负面反馈以后,秒关秒开才重要。天使用户首先挑选使用时长最长的,他们才是刚需,先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天使用户的定义和准确性,如果你定义错了,也就是尺子错了,那什么都错了。

我们看看天使用户群衡量尺绝对符合我们说的三大特征,通过这把尺子绝对不会出来一个错误的产品。这里需要一个相对中级的产品经理把用户的建议翻译成具体需求就好,同时优先解决最大交集。

三、做产品的饱和式攻击

这里就衍生出了另一个重大的工作方法——饱和式攻击。有机会单独分享这个话题。

在这个案例里解决了因为高级人才生产力不足导致的决策瓶颈问题,理论上来说就可以无限复制天使用户群和与之对应的设计、产品及生产团队。钱作为资源来最大化生产力和生产速度,通过开关设计,把产品决策权力下放,也可以让团队自我互相学习。

创业团队的常见错误是过早建立完整部门,在单点上压强不够,导致资源分配松散,精英不足,加剧生产力效率下降。

常见理解的错误:

第一,增加团队单元,是要共同尝试一个需求的不同解法,而不是做不同需求,那不叫饱和式攻击。100个垃圾团队做100个产品还是垃圾,可是100个垃圾团队快速尝试一个产品的100个方向,是有可能打败1个精英团队的;

第二,友盟类统计工具不是一个及格的衡量工具。主要是统计了所有用户而没有单独统计天使用户的数据,然后是用户反馈不及时,仅仅是个单向的统计,不具备快速反馈的特点,也就是精度不够;

第三,时代进步了,传统的问卷调查太慢,论坛贴吧用户生产内容的成本太高,频次太低,但深度够,所以更适合从中筛选天使用户,而不是作为主工具。同时尽量调动天使用户的积极性,让他提供最详细的建议报告,也就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因为用户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建议的点很散,所以需要求最大交集。这叫吸星大法。

四、复盘花椒logo的诞生过程

第一步

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做,花椒当时有360最好的设计师团队,业内大奖拿过无数,但不是做logo,是做动漫形象的。我们借鉴17logo的黑白风格,和非常流行的大白的形象设计了一个自我还算满意的版本。

在90后用户群里调研,结果骂声一片,他们认为大白已经是一个过气的动漫形象,温暖也不是他们想要的,二次元的呆萌贱才是90后最喜欢的感觉。但是当时犯的错误是画logo和衍生的礼物动画花了三天时间,这个过程完全没有调研,所以被否定的结果就是全部推翻重来,犯了自大的错误,也不符合互联网小步试错,快速迭代的工作方法。这点来说是我自大了,自以为了解90后。

第二步

可是新版马上要上线了,推广也要开始,时间也接近春节,各个部门都要放假,首炮打不响,我也就没有下一步的机会了。这时候我想到了ARK,首先在设计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他们团队在和微拍合作的时候,已经充分调研过90后网红,沟通也不是障碍,而且里面有个神一样人物,活好手快质量高,微软office在苹果上的图标就出自此人之手,是个业内的传奇。

我深夜拨通了ARK负责人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救我这场火,第二句话是只有一天的时间,最后一句话是要达到业内最好的设计水准。每句话可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我知道他们核心都在一个重大的项目里,抽不出来身,而这种事情通常一个月都已经是非常快的时间节点,因为要业内最好,不能丢双方的脸。

合同没有,调研没有,交流全部线上,ARK临危受命,救了我的这场火。

90后、二次元、贱萌坏、时尚、潮、花椒,这是关键词,必须从一对app logo里跳出来,提升点击和下载率是标准,还要符合高逼格的360大厂形象,不能丢脸。ARK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只和我一个人沟通,因为没有时间改了,我必须能马上拍板。

当时的场景就是电脑上开着微信页面,和设计师实时在线交流,手机上开着微信美女网红爸爸群,先发几个红包,提醒所有美女网红在线,以方便实时提供反馈。大概三个小时后,二十个手绘的logo草稿就发了过来。

手绘logo草稿图

我红包开路,草稿直接甩到红人群,听取90后网红们的意见。二十个、十个、五个,焦点逐渐集中在几个好玩的,颜色非常跳的logo上面。

这时候我发现我不是一个时尚的人,在几个相似的颜色选择面前彻底迷糊掉了,而色彩是女孩子最关心的点。

花椒logo12种设计初稿

第三步

眨眼间,半天过去了,我们在几个logo面前迷茫了,网红们也各说各的好,但是每个都不是最满意。这时,一个网红甩出了王之蔑视的表情。

王之蔑视表情包

每个人都觉得这个表情最好玩,贱萌坏全中,神人腾磊马上手改了一个新版,我把logo和红包齐飞,反馈是一片叫好。反手再甩到80后设计师群里,几乎没有一个人喜欢。bingo,中了,我就喜欢你看不惯还干不掉我的样子,这就是90后最喜欢的特立独行,70、80反而各种看不惯的感觉。

ARK的设计师也很快抓到了这个点,设计出来一套3D的动漫形象,贱贱的小眼神,细细的小长腿,反馈依然是喜欢、爱死了。

一套3d动漫形象,贱贱小眼神,细细小长腿

我们再把logo和其它流行的app还有竞品图标摆在一个屏幕里,找人盲测,只看一秒钟,觉得哪个图标印象深刻,还是新版的花椒logo。

这就说明感觉全部找到,也非常跳,让人很有点击欲望。剩下就是腾磊的工作,把这个还是比较粗糙的logo细节化,提升专业程度。

深夜12点,花椒新版就要提交前的一个小时,24个小时,一个经典的logo就这么奇迹般的诞生了,专业的技能加上实时的网络调研,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花椒logo

时隔半年后再看,还是怎么看怎么喜欢,没人会想到,在短短的24个小时里,ARK就高质量地完成了花椒新版logo的设计,我这里还是要感谢ARK团队的临危受命和对中国用户的深刻理解,这和大量的相关调研还有前期工作密不可分。我们国内也有这种和国际顶尖设计团队相媲美的团队,还有着中国速度,这真是我这几年完全没料到的。

五、测不准原理的本质就是快

需求调研的过程是倒金字塔过滤和激发用户创意到一个点,然后正金字塔从点放大到整体。抓年轻用户意见领袖的需求,大众是跟风而盲从的,所以还是不要定义错你的尺子。

再举例 :

我一个朋友被一家企业年薪千万邀请过去当CEO,他很纠结这个决定的正确与否,考察了企业很多次。既担心离开原有企业的损失成本,又担心在新企业的发挥,犹豫了很久。

你看这就是传统思维,担心一个决策的正确。想做一个大决定,却几乎没有思考决定作出去以后,怎么衡量对错与否,和做错了以后的代价。

我给他的建议就是先请假一天,然后到所有可能的新公司都试工作一天,你一定会发现快慢好坏的差异,然后选几个最快的,也就是最好的,再筛,筛到最后一个后开始逐步扩大战果。从一天到一周到一个月,最后决定去留。如果不能进去工作,提个最小的合理化建议也好,看看谁家改的快,也是个简单的办法。

雷军的“专注、极致、口碑、快”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说的不仅仅是辛辛苦苦干活跑的比别人快,而是快速试错,改的比别人快。小米rom一周一个版本,就是在不停地迭代和修改。

测不准的原理很简单,但你一定会有一天意识到它是万法之本。因为它的本质就是快。

作者:笔记侠

来源:http://36kr.com/p/5062111.html

关键字:产品经理, logo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