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产品思考题:网易云音乐为什么不做评分
网易云音乐要不要做音乐(包含单曲和专辑)评分,这个问题我首先会把它分成两个子问题:
- 做音乐评分有什么好处呢?也就是说能满足什么需求,给产品带来什么价值?
- 做音乐评分可能有什么坏处?站在竞争市场的角度来说,会引起其他什么反应?
此处注意我的逻辑,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方面,千虑都不为过。只有很少的人能想到第二层(所以这篇文章一定要看到最后)。
一、从需求讲起,音乐评分有啥好的?
每个用户都会有自己的音乐喜好,有的能喜欢上好多年,单曲循环好多次都不会腻,能值得上五颗星;有的初听时喜欢,重复久了会乏味,隔一段时间后偶然又听到,当初的感觉又回来一些,大约能值得上三到四颗星。
这就是音乐评分的用户原始需求。基于自己对音乐的喜好程度不同来打分,是一种标记,文艺青年启蒙网站豆瓣就是从标记起家的。海量的用户标记之后,群众的审美可以筛选出高分音乐,这样当看到陌生的音乐时,就有一个分数可以作为参考,毕竟文艺青年要听的歌要装的逼辣么多,完全靠自己一首首听下来不得耳朵长茧。分享个《桃花朵朵开》在朋友圈有意思?分享个五星北欧暗黑系死亡金属才能体现逼格对不对。
总结下,评分的好处是方便用户自己标记,同时方便用户发现高质量的音乐。对于利己的部分,就像iTunes的功能一样,没什么可以指摘的。而对于群体打分共享的部分,问题就会很多了,主要集中在:
1、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不一样,你之蜜糖我之砒霜,能愉快的一起打分么?
用户ZoeSun同学给我留言说:音乐这个东西,真的很个性吧,我会给梦龙乐队打满分,我室友会给凤凰传奇打满分,哈哈,所以评分有点无意义,也和云音乐最棒的个性推荐有冲突?
但这个也有办法解决,比如可以给你同时展示和你兴趣接近的用户们打的分,全部用户打的分。这样一定程度上还能更加体现出来自己的品味对不对?
2、有打分,就会有刷子来刷分呵呵呵呵。毕竟是我国,某宝有刷单,你想做网易云刷分么?
用户东南希北同学的留言道:如果做歌曲评分,容易出现歌手粉丝之间的互掐;相互为了攀比评分而去刷评分,导致用户群体的不理性行为,甚至导致大面积用户的流失。某种程度上,歌曲评分更加商业化,与现阶段云音乐营造的社区氛围也不一致。
这个确实是弊端之一。但这个也有办法部分解决,国内的巨头们都拥有成熟的反垃圾技术,要下决心去处理刷的数据其实是没有做不到的,关键还是看想不想做(在此斜视一下某浪的僵尸粉和某宝的刷评价)。
但评分在那,的确会引起攀比心理,这对用户和产品来说不一定是坏事,谁没有一心想着欧巴的青葱时代呢?这个心理如何有效的控制和平衡,是运营社区的重点,这里就先不展开说了。
3、一首歌才5分钟,听个前奏几秒钟就能判断要不要继续听了,听前看分数的意义不大。
专辑的分数更有意义一些,无奈按专辑去听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位名叫风 ちゃん的用户留言引用如下:
这位同学所说的,是我当初的考虑因素之一。我们在产品1.0版本的时候,就在想要不要做评分,毕竟豆瓣、虾米、iTunes都做了。后来我们不断收到用户的反馈,表示你们这帮人在偷懒吗怎么还不做评分,小心丁老板不发猪肉给你们吃。
直至我打算做评论功能前,我还在想要不要做评分呢。上面那位同学的观点,就是我觉得音乐评分已经过时的原因。相比听一首歌前看下评分,看成千上万条评论带来的快感要大得多。评分没有内容沉淀、没有社交性。同时做个评论+评分(很多电商、服务相关的产品都会这么做,可以想想其中的区别和原因)又很麻烦。
但这不是我决定不做评分的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是:
二、可能反而给了竞品机会,给产品带来伤害
这个是从竞争市场的角度去考虑的,很遗憾大家的留言中没有人说到这一点(得瑟脸)。为了形象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两个产品的例子:豆瓣电影、大众点评。
1、豆瓣电影把电影的评分做到了很棒,但是他木有做买票,导致与电影市场的爆发机会失之交臂。
豆瓣电影的评分,可以说是影响我个人近10年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很爱看电影,电影从来都是去豆瓣上找,除了去电影院之外。4年前我去浙大做过一次互联网产品的演讲,其中有讲到豆瓣电影的得与失。可以说是得也评分,失也评分。
正因为豆瓣把评分做的辣么好,教育了所有爱电影的人,评分可以马上帮助你判断该不该打开硬盘上的小视频,留给了竞争对手通过切入购票领域就能快速赶超豆瓣的机会。
因为评分是公开的呀,用户已经被教育成8分就一定是好片,6分以下呵呵脸。那格瓦拉猫眼淘宝电影微票儿们,就不用煞费苦心的力气去积累电影评分了(豆瓣可是花了多少年才积累起来的影评数据和用户习惯)。尽管影评是数据的重中之重,电影友商们应该不好意思抓取,但外露的评分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豆瓣上8.6分,其他产品打个8.4分你能打我?至于影评,毕竟用户大部分还是先去看电影然后再看影评,以免剧透。只要在我这把票买了(做了入口),之后还愁用户不在我这看影评、写影评?
越把用户教育看评分,自己的风险就越高。这个问题不知道当年阿北有没有想过。
2. 大众点评把餐馆的评分也做到了很棒,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终于让用户养成了出门吃饭前先打开点评看看吃什么的习惯。
搜一个地点,很快罗列出根据评分、人气、广告等因素的综合排序列表,评分直接显示在列表中,一目了然,非常方便。四星以下的馆子我是不会去考虑的,已经有先驱帮忙筛选了;五星馆子哪怕人均略贵也是要去试试的,毕竟自诩吃货。
是不是和电影很像?有多少人会在选餐馆的时候点进去去看每一个详细的用户点评?前几年我观察用户还有这个习惯,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一是因为点评内容的质量下降,普通UGC写出来的东西食之无味,还是要《舌尖上的中国》那种水平才能勾起味蕾;二是周围熟悉的馆子越来越多,丧失了探索的新鲜感。
所以在赖以生存的根基用户点评上,大众点评把自己的命门暴露了出来。这样给了美团等其他竞争对手机会。因为用你的餐馆分数加上我的烧钱团购打折,你还能啥优势呢?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大众点评也遇到过几次对手直接来扒数据的事情。
自己的根基没有了任何优势。当遇上中国互联网里爱烧钱竞争的主儿,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所以烧到最后,只能合并了。
在我考虑音乐评分和评论的时候,我想到了豆瓣电影和大众点评,所以到今天大家也没有看见网易云音乐上有评分。那么,这个局应该怎么破呢?其实也不难,就是要重视评论,重视内容本身,而不是为了一味的方便用户,把内容的价值弱化到一个分数上,这样竞品想抄也没脸抄啊,一字不动的把评论抄下来,这是得多大勇气才能让自己觉得不会被用户发现了骂死?
如果有产品来搬运网易云音乐的评论,我们也不怕,因为用户看评论的习惯和氛围才是最重要的,内容的深度要远远大于评分这么个简单的数字。
而我很开心的看到,有Enjoy这样的App在做自己当年的想法,用专业吃货的PGC内容来指导用户该吃什么——在这个没有团购券宁愿吃泡面的年代。可惜大众点评已经失去了这个机会。
总结
有时候看上去一个很小的问题,其实会有很深的影响,所谓《蝴蝶效应》。有时候自己的优势,可能也会是自己的劣势,所谓双刃剑。
作者:王诗沐(微信号“幕后产品"),网易云音乐产品负责人。7年互联网产品设计运营经验。
本文由 @王诗沐 原创发布于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关键字:产品经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