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出发点的一些思考
接触交互设计这个概念之初,就了解到一个概念,叫做UCD(User Centered Design)。UCD顾名思义,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一切围绕用户需求营造最好的用户体验。这里就牵涉到一个设计出发点的问题,设计师到底是为谁而设计。
牛气哄哄的人如乔帮主不一定会理会UCD这种简单概念,因为产品面对的从来不会是一个用户,而那么多用户的声音你到底听哪一个?对,follow your heart。这句话说了跟没说一样,最后赌的就是产品决策者对产品的定位,赌赢了就被歌颂为改变世界了,赌输了要么平平庸庸不声不响几年然后离开历史舞台,要么载入史册被当作反面教材。
所以虽然乔帮主推出的产品被人称道,但是follow your heart的这种设计出发点倒不见得可以被所有设计团队奉为圭皋——除非你们团队也有一个乔帮主一样的人物,那么god bless you。普通设计团队的设计出发点依然是两个方面:用户需求,商业利益。
这里我并不想多说商业利益的问题,因为还没有工作很久的我对于用户需求和商业利益的平衡接触还不算多,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我思考过的还是学校里学到的,所谓设计师们的最终目标:极致的用户体验。
用户需要什么?从设计原则上说,我们可以列举很多,比如效率,可用性,易用性,易学性,安全等等。但是究跟溯源来讲,设计是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看起来很美,但是不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更偏向于艺术品,可以被陈列,却不值得被使用。用户在每一个场景下都会有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即便是让用户感受到美也应当是针对需要美的用户,而不只是很美而已。
那么有没有能简单归纳用户需求的方式?
我记得从小就学到的一个歪理,人都是懒的,越懒的人就越能想出一些办法来让自己懒下去。所以聪明的懒人往往最有办法解决问题。一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他们足够懒,懒到可以发现那些需要他们付出多余精力的问题。
所以也有一种说法就是,设计很多时候是为人类的懒惰买单的。设计解决的很多问题最终都是让用户多懒一会儿。这个歪理也确实能应对设计中的可用性,易用性,易学性等等法则,不要让用户思考,让它发生。
但是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懒。懒并不是用户的追求,很多的懒是用户被产品惯出来的。而用户追求的东西往往都在懒之外。
用户会追求效率,比如更快地填写完表格然后下单。用户会追求放松,比如打开应用就能听见自己喜爱的音乐。用户会追求简单,能一步解决就不要夸三四个页面。
而这些背后,用户的追求应该是自然而然——无意识地解决问题,甚至获得惊喜。你说这不就是自然交互么?差不多就是这样。
自然而然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是怎样的,就应当投射到产品中来;用户习惯怎样去做,就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视觉流,目前西文阅读的视觉流都是从左上到右下逐行扫描,如果界面的阅读和操作采用从右到左或者是上下跳跃,甚至有些应当一贯完成的操作需要跨几个卡片来回寻找,就不是那么自然。再比如下拉刷新已经逐渐成为用户习惯,然而新设计是在预期可以刷新的页面变为下拉跳跃到新页面,就很有可能吓到用户。
用户的行为往往并不是一个懒字可以解释的,更多地是对场景的思考,而不是数据说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例如对于某个界面的引导强弱与费力度大小相冲突,引导不清晰可能用户不会用,引导太细致往往用户没耐心,这就需要考虑场景进行取舍。相比于将设计原则烂熟于胸,这时候更重要的是对场景的熟悉和对数据的敏感,以及充分的同理心和对用户行为的深度理解。
当然,并非所有设计都能做到自然,然而在我看来这可以是一个设计思考的出发点。不是简单的给用户他想要的,也不是高逼格的简洁,而是让用户的行为回归自然。
作者 壹玖贰贰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用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