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送机的生意——“OTA 们”与“滴滴们”的角力
week3 ——总结我做过的项目 该文较长,希望您耐性看完。
作为一个前OTA行业的“大交通”领域的PM(同程旅游),我们的竞争对手早就不是OTA们自己了,当滴滴们以风卷残云之势变革了我们的出行方式,同时,也结结实实从我们OTA手上抢走了很多市场份额。因为顺风车的模式出现,汽车票以及相关的衍生行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我所说的是出行领域的一个细分市场——接送机。在这个行业发生的OTA们与滴滴们之间的角力。
先上产品概念图:
拼车加送机
去年12月份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半年的产品进入了“接送机”这个细分的出行领域,第一个项目就是这个叫“拼车接送机”的新项目(插一句,不是因为我多么牛掰,实在是因为事业部当时产品人手不够,我是属于硬着头皮上的),应该说,还是很紧张的,当时针对这个“接送机”这个领域是没什么概念的,以为和我们通常的出行并没有什么不同,直至了解后,才发现这个领域的一些特点。先简单分享下:
第一,用车时间不固定。
是的,你没看错,很多用户的用车时间是不固定的。为什么?这要问我们国家的民航局各位了~飞机为什么就不能准点降落呢?很多用户的预约用车时间都是航班降落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但是现实状况是过了用车时间十分钟二十分钟吧还见不到人,你说司机师傅还要不要继续等呢?而且这里还有个坑在于:当用户在天上的时候,手机都是关机的,想找用户也打不通电话...如何保证用户到机场能有车可坐是第一个痛点
第二,行程长
长,是真的很长。我们平时用滴滴的时候行程一般都在5公里左右。机场一般都修在城市的远郊,行驶里程都在15公里以上(兰州中川机场到兰州市区平均在60公里这种事情我会乱说么?哭笑不得.jpg),长距离的用车的问题就是用车费用会提高,各位不要觉得司机黑心要价,当你算过接一个乘客所要负担的成本,你就知道大部分司机们绝对不是漫天要价。所以第二个痛点就在于是否有某种方式可以把价格压下来,让用户及司机都获利
第三,公共交通用户需换乘
换乘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我们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大家可能都体验过换乘。但是当一个乘客从飞机上下来,他的行李~好吧,旅行箱加通勤包是大多数乘客的标配,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乘客换乘两到三次公共交通,讲道理~这个体验还是很不友好的。行业的第三个痛点就是能接送用户到家。
以上三个特点也是行业痛点就决定了OTA们的接送机服务应该去往什么样的方向——拼车接送机。 其实在我准备开始做的时候,OTA行业的“爸爸”携程已经做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服务了,并且我们也大致了解这项业务的数据量了。所以这个项目还是有点信心的,先给各位看携程的“超级巴士”(拼车接送机)的页面流程图吧。
携程“超级巴士”
携程“超级巴士”是与专车接送机、国内租车及海外用车的项目并列的项目部,属于携程用车bu下的一级项目部,可见对这个项目的重视,关于这个项目,无论是前端页面呈现还是功能逻辑,都有很多亮点,我作为竞争对手还是有仔细研究过的,(当然也copy过,捂脸.jpg)。这里不详细讲,这次主要讲这个项目的产品概念!
一、核心用户
用户划分
接机场景下,用户群大体分为以上三类(用户群可能会交叉,以上只是大致情况)。
其中第一类用户对于用车的价格不是特别关注(因为大多数都能报销),他们更关注的是车辆是否够档次,所以这部分用户不是“拼车接机”的核心用户群。
第二类用户,注重的是便捷性与舒适度,因为旅行场景下,首先用户人数较多,情侣出行或者一家三口出行的情况很多,这时拼车的价格优势已经不明显;其次很多用户都会乘坐“红眼航班”,所以下飞机后他们更关注的是能否迅速走人,而拼车从成本方面考虑肯定是一趟行程中尽量装满人比较好
第三类用户,这类用户多为小白领或者学生,多是返校或者返乡的场景下。很多都是一个人,这时候用一辆车就比较浪费。其次公共交通的频繁转车对于这些用户来说,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所以拼车对于他们就是比较好的选择。第三类用户就是我们的核心用户。
二、真实刚需
“接送机”这个需求肯定不是高频,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一定是刚需。因为我们国家每天的机场吞吐量是很大的,与此相配套的公共交通,除了北上广等极个别一线城市(上海虹桥火车站这种逆天的存在不提),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公共交通都是跟不上机场的吞吐量的,这也是为什么黑车一直存在的原因。
2017年6月机场吞吐量排行,图片来自“民航社区”,侵删
上图的话缺少上海地区的机场吞吐量,肯定是不完整的,但大体上你可以感受到机场的客流量。
对于OTA来说,任何一个能让用户使用app的机会都不会放过,况且,这个需求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想象空间很大,所以,是肯定要做的
三、场景分析
这个场景主要一开始聚焦于线上。
第一种场景:在用户买完机票后推荐给用户,所以OTA的接送机生意很多都是场景电商,这和沃尔玛结账处摆放个口香糖和杜杜的场景很类似,用户买完主要商品后再顺带买一个次要的商品。
第二种场景:这个方式比较恶心用户,但是确真实有效。就是在用户在购买机票的时候,在提交订单时候给用户推荐个优惠券(或者是保险,或者是其他),需要花钱买的那种。这其实纯粹是在考验用户的眼力(捂脸.jpg)。
第三种场景:线下,这个真的需要感谢微信小程序,因为小程序的诞生,用户可以真实的体验到用完就走的畅快感,即下单,候车,上车,一气呵成。而且对于地推人员来说,让用户用小程序下单远比让用户下载个app下单来的方便多。而且在机场这样的人员聚集地,很容易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作用,因此机场线下地推一直是品牌扩张的好方式。
四、产品概念
以拼车的价格享受专车的体验!
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蛮难的。关于我上面说的三个领域难点也就是痛点,为了解决他们还是花了很大功夫。
首先是等候时间的问题,这里我们把“司机”这个要素从行程中淡化(行程三要素:乘客,司机,车),以往的“网约车”,都是固定的司机,固定的车给你提供服务。在我们这里,我们司机和车都变成了非固定人员,具体来说就是用户在上车前并不知道司机是谁,他知道的是在哪候车以及候车点的“调度人员”的联系方式,等用户到了调度点的时候,调度会现场根据当时的车况以及司机车况为用户分配车辆(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业内问题,不展开了)。这样就解决了司机无谓的等待时间,同时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原则上是第一名上车用户最多等候半小时,半小时内无其余用户,哪怕这辆车只有一个用户也要发车。
其次是行程问题。拼车的话避不开的是绕路问题,为了每个用户的行程较短,这里面有很多区域划分,线路模拟的部分,不方便说,只能说,真的是很费脑力的一件事。
第三是换乘问题,我们保证每个用户都送到家,相比较于公共交通而言,这是一种用户难以抵挡的诱惑。
竞争优势
正如我所说:
对标滴滴们,我们能保证用户到达机场是肯定有车可坐的,而且我们的价格和滴滴相差无几甚至更低。
对标公共交通,我们给予用户更好更便捷的用户体验。实际的上线效果来看,我们的产品在上线后也得到了数据上的体现。
最后
作为我第一个负责的项目,还是很感谢当时的总监的(尽管我知道他让我负责这项目纯粹是因为他手上没人~哭笑不得.jpg)。 最后放波图,为自己的前东家做一波广告:准点接送机哪家强,同程头等巴士帮你忙!
同程“头等巴士”
作者:书呆鱼
关键字:产品经理, 用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