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 生于互联网却死于苛刻的 KPI
进入2017年后,多个城市出现了共享单车围城的情况,一轮严苛的监管也随之而来。在杭州、南京、广州和上海等地的政府部门禁止共享单车新增投放后,一些城市也相继跟进。至此,野蛮发展的共享单车被政府踩下了刹车。
尽管共享单车被限制投放的城市是少数,但这个野蛮扩张的行业正遭遇一场危机。坦白说,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发展危机,很多共享单车品牌并没有意识到这场危机的严重性,这才是最大的危机。
共享单车的光环破灭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共享单车疯狂攻城略地,业务版图甚至已经扩张在国外市场。此外,以ofo和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平台,曾相继获得了资本的多轮投资。仅从这些方面来看,共享单车是成功的。
对于共享单车的快速崛起,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互联网。事实上,共享单车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崛起、扩张,是因为头顶互联网的光环。众所周知,共享单车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基于互联网微创新的一个产品。准确地说,共享单车就是贴着标签的公共自行车。早期,共享单车平台在一些宣传稿中频繁强调共享单车的“互联网”优秀基因,与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相比,借助互联网这个先进的平台,共享单车摒弃了传统的固定车桩,给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不可否认,在实际出行中共享单车确实比有桩的公共自行车更便捷。由于不需要固定自行车桩,共享单车可以随意停放,用户就近可以取车。加之一些共享单车的APP在地图上可以显示附近有多少辆单车,并且可以使用手机号注册并利用支付宝或微信佳缘。相比之下,有桩的公共自行车先要去交纳押金办卡,然后去固定的地方寻找车,最后刷卡取车。归还的时候,同样需要找到公共自行车停靠点,而共享单车直接停放在空闲区域。
对于消费者而言,共享单车在体验上确实非常完美。然而,给消费者出行带来便利的共享单车,却给公共秩序带来了太多的麻烦。今年五一假期,深圳和杭州的一些旅游景点被共享单车占领,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为此,很多政府出台了共享单车禁止进入景点和社区的支付宝。几个月后,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为了缓解共享单车停放造成的交通拥堵,出台了限制共享单车新增投放的规定。既便是没有限制共享单车新增投放的成都,也出现了停车的难题。
不难看出,共享单车在带来消费者便捷出行体验的同时,也给社会公共秩序带来了诸多的麻烦。政府对共享单车的政策越来越严厉,这意味着共享单车给消费者出行带来便捷的互联网光环已经破灭。光环逝去,共享单车路在何方?
KPI让共享单车死亡加速
按照这一趋势,政府对共享单车行业的监管会越来越严厉,毕竟乱停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从表面来看,限制共享单车新增投放似乎不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但在共享单车品牌的KPI制度下,各项新政或让共享单车行业陷入一个困局。
在很多人看来,出现在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共享单车围城问题,是由于共享单车投放量太大所致。客观地说,很多地区之所以会出现共享单车严重影响交通出行的问题,是因为很多共享单车品牌疯狂投放导致的后果。这背后,是共享单车品牌的KPI考核所致。前文已经说过,以ofo和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平台拿到了资本的投资,为了提升市场份额,ofo和摩拜不断在各个城市加大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这其实就是KPI考核的项目之一。
另据某共享单车平台的城市经理透露,在拿到融资后,公司给每位城市经理都制订了KPI考核指标。在这些KPI考核指标中,除了要求城市经理开通新城市的数量外,每个城市的单车投放数量是一项重要的考核项目。为了完成KPI考核,城市经理必须在自己的管辖区域投放更多数量的单车。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这是每个共享单车品牌的战略要地,单车投放数量超出需求亦是必然。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的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约为1500万辆,其中ofo和摩拜两家占据八成的投放量。根据公开数字,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在1500万的总量中,也占了大头,其中上海占了10%的比例,广州超过80万辆,北京早在4月份的时候就达到了和广州相同的数字。腾讯财经报道的一则数字,也佐证了这些数据。腾讯财经的报道称,上海目前共享单车的总投放量为150万,正好占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的10%。
一直以来,共享单车品牌对外宣称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数量并未饱和,这说话并没有错,因为这是按照城市的常住人口来计算的。此前,网约车数量爆炸式增长对北京、深圳等城市的道路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但网约车数量仍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样的道理,如果按照市场需求来投放共享单车,那很多城市同样没有共享单车的停放空间。眼下很多城市出现共享单车围城的情况,就是因为投放的共享单车数量,远远超出了城市的容纳能力,被政府叫停亦是必然。所以,共享单车围城的真正祸根是KPI考核。
结语:共享单车对人们出行的贡献不能被否定,但过于粗放的管理模式,以及为了扩张而生的KPI考核,已经淡化了共享单车的存在价值。各地政府出台严厉的政策约束共享单车扩张,是市场对共享单车价值不认可的信号。正如一句民间俗话所说,凡事有个度,一旦过度就适得其反。一味无视问题扩张,共享单车必死于严苛的KPI之下。
/贾敬华
关键字:产品经理, 单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